回覆列表
  • 1 # 溝頭市

    從來不收藏,收藏它幹嘛無聊啊,自己進腦子裡面不就行了嗎,幹嘛還要收藏又不是文物又不是一個物件兒,難道你還寫在本子上嗎?

  • 2 # 那怕粉身碎骨也要抬頭

    我收藏,是賺錢為目地

    1996年,搞收藏到現在,都是小打小鬧,低進高賣,收藏的品種挺多的(錢幣,玉器,瓷器,郵雜件)一開始搞的時候,經常教學費(假貨),我都是從認識假的開始,到慢慢摸索,去識別真品,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拿貨。

    2006年8月份,有一個50多的中年男人,穿的衣服不是太好,一看就是農村幹活的人,找到我說要賣銅板(地方言),就是銅元,問多少錢一斤,(我在本地搞搞收藏,一般人都認識,也都知道我在哪裡擺攤位,我一聽就知道這個人不懂行情,我也沒露出表情,就說比銅價高3元(當時銅價7元),賣家一聽,表情有點變化,可能要急著出手,他說,你等我一個小時(賣家開的是12匹三輪車來的),我點點頭,他開車走了。果真,沒到一個小時來了,拉來了6小蛇皮袋的銅板,稱了600多斤,馬上結賬,讓他早點走(怕他後悔),我把6袋銅板運到家了,花了好幾天才整理好,分類打包好,標了號,聯絡了在上海的上家(專也經營錢幣),這次,我賺了好幾萬,給我老婆買了好幾件衣服

    收藏以來的心得,遇到好的物品,面不露色,心不跳,手要穩,出手快

  • 3 # 每更奇聞趣事

    有收藏一些錢幣,以前的老一元,5元10元,20

    50 100元,想著以後升值用!聽說錢幣有升值空間

  • 4 # 尊隨自然

    永隆是我們會昌縣的一個邊遠鄉,與福建交界,環境非常優美,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負養離子很高。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大量城市知識青年到我們會昌插隊落戶。1969年,有幾百名上海知青來到會昌,其中261名上海知青選擇了名字很吉祥、響亮的“永隆”公社,分別到永隆公社的9個大隊插隊落戶,同當地農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與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帶來了現代知識和文明。如今,年紀大一些的永隆老表還對這些上海知青念念不忘。上海知青們,對他們的第二故鄉情緣意深。2005年,當年在永隆公社插隊落戶的陳梅章先生來到第二故鄉,看到這裡還比較落後,於是當場捐資,修橋鋪路,還牽線召集當年的上海知青,一起為第二故鄉獻愛心。其中,上海百第置業有限公司出資捐建了“會昌縣永隆百第希望小學”。話扯遠了。

    2007年春節過後,我與合夥開發油茶山的朋友一起去永隆看油茶的長勢,瞭解套種“鐵觀音”茶葉樹的情況,並考察165畝老油茶山,打算租下來進行改造。

    10點種左右出發,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我和朋友先上鄉政府後面的山,察看了去年剛開發種下去的高產油茶和正在套種的茶葉樹,一個來回就快12點了。回到鄉政府園內,喝了杯茶,吃飯時間到點了。朋友的朋友的兒子這天定親,應邀一起進餐。餐後已近下午2點,朋友問我要不要休息,我說:“來之前,不是商定要去看老油茶山嗎?那就抓緊吧!”於是,我們叫到本地的一位合夥人,一同出發。山路崎嶇,橋車進去有困難,於是騎摩托車。曲曲彎彎,彎彎曲曲,50多分鐘到了山腳,停好摩托車,徒步沿溪而上。又過50多分鐘到了,到了目的地。老油茶樹整體長勢不錯,租吧!就這樣初步定了下來,本地的合夥人說:“估計7元/畝年能夠搞定,因為毛竹山才15元。”不貴,一致透過。

    下山後,我們三人又一起騎摩托到一座廟宇坐了一陣……回到鄉政府駐地已近6點鐘了,那就留宿吧。

    晚上,隨朋友到圩鎮街串門,吃宵夜。期間,碰到一劉姓朋友有一“墨盤”,當地人這麼叫,其實就是硯臺,拿出來一看,是一臺

    正面刻有勁松、

    背面刻有“黃易珍藏”款

    的端硯(圖見相簿),給人的第一感覺很好。我開玩笑問:“賣給我吧?”,劉兄說,不賣!這是上海知青送給他們的大隊書記的東西,他好不容易用三擔稻穀(注:50公斤/擔)從大隊書記那裡換來的……

    吃完宵夜,回到鄉政府,那“墨盤”好象老在眼前晃悠,便開啟電腦,用“黃易”在百度搜索,是現代寫武俠小說的網路作家;再用“黃易珍藏” 搜,還是他;改用“黃易端硯” 搜,讓我驚訝,2006北京嘉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0262號清代“黃易端硯”估價30000-50000 元,成交價 (RMB)35200元。進一步從網上搜索發現:“黃易(1744—1802),字大易,號小松,浙江杭州人,清代書畫家”。名人的好東西,遇到了不收藏,會後悔一輩子。於是,我叫朋友一起回到劉兄家,想把那“墨盤”買過來。朋友說:“這麼晚了,他們肯定睡下了,明天去吧!”只好如此。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我和朋友又來到劉兄家,他也剛用完早餐。幾杯茶後,我說明來意和誠意,朋友也將我昨晚想返回他家的事告訴他。看我對這“墨盤”這麼“痴迷”,劉兄最終答應將他心愛的“墨盤”以1000元的價賣給了我,當然肯定不是網上說到拍賣成交的那臺了。這臺怎麼樣,我也不知道,總之我很喜歡就是。

  • 5 # 趙雪峰

    1980年隨父親工作調動從南方到了哈爾濱雙城區(當時是雙城縣)。在新學校認識了好多新同學。偶然一個機會,我發現一個同學的腰帶頭居然是一枚古幣(崇通折十)。於是我的收藏之路就由此開始了,各種威逼利誘。同學就是不肯給我,經過長達數月的磋商,同學終於讓歩了,換!於是乎我偷來了家裡用無後座力炮炮弾做的檯燈和他換到了我當時無比鍾愛的崇通!後來這頓打喲,整整半個月我是半蹲著上的課!差點練成了絕世武功,再後來隨父輾轉多個城市,那枚古幣也不知何時遺失了!另:和我換古幣的那個同學,後來成了中國知名鉅商!

  • 6 # 楊松斌1

    說起搞收藏己有二十個年頭了,起先是到處找瓷片,田間地頭,河溏山野地找。我玩瓷片也有六個年頭了,直到有一天突然象是開了天眼似的,老東西能同我對話,能認識它是老是新了。從那以後就開始進東西了,我主要愛好瓷器,記得八年前我們到一個小縣城的一個古玩店淘寶,這個縣城是個三縣交界的小城,那天我們一行三人來到這個店,我發現一個角落倒著一個瓶子,顯然店主很不在意它,但我一看就能同它對話,就叫店主拿出來看看,店主說你要是喜歡給幾個錢拿去玩,我就給了五拾元錢,這是一件元青花龍紋玉壺春瓶真品,為了確認經多個信得過的專家鑑定,確認是元青花真品。象這樣的故事很多,也在農村收到了一些好東西。在民間一線像我這樣的人很多,他們的眼光,水平是實實在在的。同廣大的收藏愛好者一樣繼續為保護文物,傳承古文化做點應做的事。

  • 7 # 沈冰37

    有一年自駕去新疆和田市觀光,傍晚露宿在喀拉客什河邊,晨起去河水邊洗漱,一不小心滑倒在河上起來看水裡有一塊藍色的石頭,順手撈起盡是一塊和田籽玉象形石,就是眼前這件英國皇家衛兵形象的和田籽玉。

  • 8 # 十萬個小故事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故事會。

    用剪刀剪過一些感興趣的故事貼到賀卡上,送給我喜歡的同學。

    我動手能力很強,自己親自用剪刀修剪紙板,然後塑造一些鯨魚等立體造型,一些我喜歡的趣事兒都會在賀卡分層次展示。

    我現在還收藏自己的剪紙藝術,但是已經壓箱底放在自己的玩具袋子裡了,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夢想無比接近,我相信那一天。

  • 9 # 愚人1954

    我沒有收藏的經歷,更沒有收藏的資金,因此,也沒有收藏的趣文趣事。但我家有幾枚銅錢,倒有一段故事。

    大約二十年前,老伴還年輕,為了給孩子掙學費,和我村幾個中年婦女一塊到亳州大約五馬的地方給磚瓦廠打工,主要的活是做大瓦坯子。做大瓦得從別處挖土,一次在用鐵鍬往深處起土時,從地下挖出一個陶罐,開啟一開,裡面裝滿銅錢,當時在場的人大約有十幾個,也知不知道這銅錢值不值錢,在場的人就把這些銅錢分了。老伴因離得較遠,等到了跟前,罐內的銅錢已無,老伴撿了幾個掉在地上的銅錢。我沒仔細辨認,也沒有去考證,不清楚這些銅錢是什麼年代鑄造。

    不知這算不算是有關收藏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特級教師、高階教師帶的班級學生成績並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