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濟好望角
-
2 # 劉權林
美國是必須要貿易逆差的,因為美元是國際流通貨幣,其它國家之間要流通美元,前提就得有美元,而只有把東西賣到美國才能賺到美元,所以美國對外輸出美元,就只能是逆差。
如果美國順差了,也就是美國賺回的美元多餘輸出的美元,那麼國際上就會“美元荒”。而國際貿易不能停啊,要國際貿易就得有交易貨幣,美元不夠用了,於是其它國家就會改用別的貨幣作為國際流通貨幣,那美元霸權也就消失了。
所以美國只能貿易逆差,特朗普希望的是縮減貿易逆差,而不是取消貿易逆差。
那為什麼美國一直逆差還不破產呢?因為美國可以自己印美元,而且其他國家也願意借美元給美國用,再有就是美國“造血”能力特別強。
希臘貿易逆差,債務到期沒錢還了,希臘不能自己印歐元,也沒有人願意借錢給希臘。美國貿易逆差,美聯儲可以實行“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多印美元,那麼市場上美元就多了。
美元多了,存錢在銀行的利率就低了,於是美國政府就可以低利率發現國債,國債收益率只要比銀行高就能很快賣光,這樣美國政府就借到錢了。
其他國家賺到的美元,也不願意放在銀行收利息,於是也去購買美國的國債,所以美國政府借錢非常的輕鬆容易,而且利息還低。
而且美國目前鉅額的赤字,主要是因為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導致的,克林頓時期,每年都還能有盈餘,小布什打仗打成赤字了。
現在特朗普的政策,估計逆差情況會得到改善。
-
3 # 椰子熟了
首先糾正一下,美國和全世界的貿易逆差一直存在,美國的貿易逆差不等同於破產。
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不一樣,美國的經濟支撐不在於出口導向,而是美元霸權。這麼多年,美國一直都是貿易逆差,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美國承受一定的貿易逆差是必須的,否則,美國和其他國家都是順差了,會出現美元荒,全世界都需要進行國際貿易,沒有美元了,你讓其他國家怎麼交易,怎麼去買石油,一旦美元荒一直持續,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不保。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美國就大量的進口世界各地優質低廉的商品,貿易逆差給美華人民帶來的好處就是這麼多年較低的通貨膨脹,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美國物價低的原因,因為全世界賣給他們的商品本來就便宜,為的就是換取美金。
其他國家的美金多了怎麼辦呢,有辦法啊,買美國的國債,這樣其他國家能賺利息,美華人用這些錢用於自己的軍備和政府支出。經濟好的時候,加息縮表。經濟危機了,量化寬鬆,所以說美國不害怕貿易逆差,只擔心他們的美元霸權地位。
美國的經濟支撐主要是來自於其金融業,特朗普之所以發動貿易戰,最根本的原因是特朗普想讓製造業迴流美國,其上臺後的一系列政策,無論是加息還是減稅,都是為了製造業迴流做鋪墊,美國的貿易逆差還會繼續存在,可能會減少,倒是不會是順差,要不然美元的霸權地位就不復存在了。
-
4 # 狼的傳說8948
美國會賺錢,賺錢也是世界上最多的;美國會花錢,花錢也是世界上最多的。能賺能花,說明是有錢,只要不過分透支,花再多的錢,也都不會破產。美國花錢是有點多了,國債已經達到22萬億美元,雖然超過JDP19萬億,但這個負債還是可以承受的。用一個家庭來說,年收入20萬元,而舉債25萬是沒問題的。美國的貿易逆差,是買東西多了,如果少買點,那麼就不會有貿易逆差。反過來,如果多賣點東西,也不會是逆差。能賺,能花,雖然是逆差,但這並不是問題。別國還想多買東西,但無奈口袋裡沒錢。印度的軍火都靠買,不用說,這是逆差。但不能認為,這就不好,對印度是不利的。說美國貿易失衡,為何沒破產?因為這個不是一回事,貿易逆差與破產不是一個概念。要破產,需要有個前提,就是沒錢了,而美國不存在沒錢,錢是最多的,只是錢怎麼用的問題。有個話題是,美國的錢並不都是靠貿易賺來的,所以會逆差很大,但它就是有錢,美元與股市同理,這個很複雜。由此可見,特朗普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作為美國總統,對美國來說是好的,但對別國來說,是不可容忍的。特朗普開動的是壓榨別國血汗錢的機器,不可能維持長久。如果特朗普貿易戰玩砸了,那麼美國的確會破產。
-
5 # 建章君
一國在國際貿易中,無論是處於貿易逆差還是貿易順差,本身並不會帶來問題。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交易是公平的,相互做買賣,不存在是買的人賺還是賣的人划算的問題。一個國家長期處於貿易逆差,引發的問題其實是外匯儲備流失,使得國際支付的能力降低。因為多數國家本國的貨幣,其他國家是不接受的,別國接受的是國際貨幣,特別是美元。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所謂美國貿易失衡其實一個“偽命題”。對美國來說,貿易逆差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美國是美元的發鈔國,而美元本身是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是“硬通貨”,因此美國根本不用擔心其他國家需要擔心的外匯儲備流失的問題。既然作為美元的發鈔國有這種好處,那麼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其實歸根結底是一種必須承擔的國際責任。而且這種國際責任,美國並不吃虧。因為對於美國來說,很大程度上其實等於是透過印鈔票來換別國實打實的商品,怎麼可能會是吃虧呢?!
因此,對美國來說,因為貿易問題而引發金融問題,再進一步導致破產的可能性,可以說是不存在的。美國破產唯一的可能性一定是自身的財政支出出了大問題。
各國為了掙得“美元”,其實都在拼命出口商品到美國,這意味全世界提供給美國的商品都是價效比最高最具競爭力,也意味著美國在拼命印鈔的同時,還能讓全世界齊心協力幫助美國降低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美國一國增發鈔票所帶來的通脹成本,是全世界一起分攤的。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因為所謂“貿易逆差”的問題要跟全世界打貿易戰,指責別國佔了美國便宜,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要賣乖的行為,完全就是在顛倒黑白。
所以,美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其實不是貿易問題,而是債務與財政赤字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產生,跟貿易沒有任何關係。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債務比例不高,財政甚至還有盈餘,適度規模的貿易逆差恰恰是美元購買力強勁的表現。小布什政府的兩場戰爭使得美國債務高企,財政赤字急遽攀升,這是其國家政策出了問題,跟貿易沒有關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又使得這一問題雪上加霜,使得美國國內的各項事業的財務成本提高,自然就會使得美國國內經濟增長動力減弱。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消減開支,尤其是軍費開支。但是美國國內兩黨,全部沒有勇氣對此開刀。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特朗普,都在有意無意忽略這一問題。而特朗普野蠻地將這一問題歸結為貿易逆差,完全只是在找替罪羊而已。
事實上,美元要保持強勢地位,使得美元購買力強大,較大規模的貿易逆差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所謂特里芬悖論。只要美國想保持美元的壟斷地位,美國就得接受大規模的貿易逆差。但是這也意味著美國經濟容易金融化,因為來錢實在太快。美國經濟金融化過度後,容易導致不負責任隨便借債,政府不謹慎於容易揹債的行為,譬如對外戰爭。
回覆列表
美國的經常賬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盈轉赤,之後便一直呈赤字,在2006年其赤字一度大至相當於GDP的5.9%,2017年其相當於GDP的2.4%的赤字其實已顯著改善,其規模已算溫和。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財政亦一直呈赤字,長期的雙赤問題如果發生在新興市場,輕則會導致資金外流,貨幣貶值,重則會爆發金融和經濟危機。
但美國卻從來無此憂慮,因為它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元的發行者,即使美國本身爆發次按危機和雷曼破產觸發全球金融海嘯,但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依然穩固。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股市、債市也仍然是全球最大和流動性最好的資本市場,美元由美國印發,故哪怕經常賬赤字再大,美國也沒有支付的危機,美元匯率的升跌週期很多時候並非主要由經常賬因素所主導。新興市場爆發危機的先決條件並不完全適用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