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婁南散客
-
2 # 風波水文
明朝肯定不是,雖然有東廠……但更多的是特務機關而已
看起來,好像是東漢……其實也不是,東漢末年雖然,外戚宦官互相攻兼,但很明顯宦官的權利難出內庭……
所以,只能是唐朝了……李輔國,你懂的……
-
3 # 永生196045664
安史之亂以後的唐朝是宦官權力的巔峰時代,宦官掌握了神策軍,到了廢立天子、屠殺公卿的地步。甚至有幾個皇帝的死都與太監有直接關係!
-
4 # 風雲名人志
談到權利大的宦官,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想到明朝的東廠,由於影視作品的普及,所有人都知道了有名的劉瑾、魏忠賢。而稍微知道點歷史的朋友會知道東漢末年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之亂。
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是唐朝雖然上述東漢和明朝大宦官們當時的勢力很大,也眼中的干預了朝政,但畢竟只是一時的,他們被除掉後,再也沒有火苗復燃。
而唐朝就不一樣了,宦官干政時間之久,勢力之強大,超出了所有的想象。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曆一蹶不振,但作為大唐皇帝,李純偏偏不信命,逆天而上,開創了“元和中興”,但最後卻被宦官把命奪走。
唐朝宦官干政的嚴重程度在大唐289年的歷史上,總共傳承了21位皇帝(包括武則天),其中就有三分之一的皇帝是宦官所擁立,可見唐朝的宦官干政情況有多嚴重。
第15代的皇帝李昂看到了宦官干政的嚴重性,一度想收回權利,除掉這些閹人,沒想到實力不濟,反而被宦官除掉。
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這樣的總結,一語中的,極為準確!
唐朝宦官干政的起因唐朝的宦官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權利,能夠將皇帝玩的團團轉,關鍵還是因為他們手裡有兵權。而最初宦官的兵權卻是唐朝自己的皇帝拱手相讓的。
兵權從來都應該是忠實的武將把握,或者皇帝自己,從古至今這無疑都是正確的。但就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讓當時的皇帝李隆基開始對手握重兵的武將放心不下,認為他們羽翼豐滿後,都會造反。
而李隆基的兒子李亨在見證了安史之亂和馬嵬坡事件後,心裡開始產生不安,認為所有人都信不過。唯一放心的就是從來不懂得指揮兵的太監,把兵權交第他們,皇帝能隨時收回,就這樣,唐朝第一個統領禁軍的宦官出現了,大太監李輔國開始被重用。
李亨死後,李豫繼位,魚朝恩又成為第二位統領禁軍的頭領,由於倍受寵幸,大宦官的氣焰也開始囂張起來。
而李適時期,武將的叛亂,讓他再一次對手握重兵的武將失去信任,禁軍頭領再一次落在宦官手中。不僅如此,他還將太監閱兵正式立為一項制度,堅決執行下去,直到大唐滅亡。
從此,唐朝宦官干政的局面便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葬送了大唐將近三百年的基業。
所以說,唐朝宦官干政的嚴重程度是東漢和明朝所不能比的。
-
5 # 六福雅士
唐朝後期。
一,宦官統領禁軍。
二,宦官能控制皇帝。
三,宦官有時換皇帝。
四,宦官有時殺皇帝。
-
6 # 讀史之樂
在中國封建皇權專制時代,宦官干政在歷朝歷代幾乎都存在過。作為皇帝身邊的一個寄生集團,宦官與皇權相生相伴,像寄生蟲一樣依附於皇權,靠吸取皇權的血而生存。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是東漢,唐朝和明朝三個時期,幾乎不相上下,有的認為東漢最嚴重,有的認為唐朝最厲害,有的認為明朝最可怕。這三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我個人比較贊同"明朝宦官干政最嚴重"這個觀點。
首先,東漢和唐朝的宦官干政,都在後期比較嚴重。當時都存在地方割據勢力,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唐末的藩鎮割據,地方不聽中央,中央不能有效管轄地方,造成了中央集權的極大削弱,而代表中央的皇帝的權力自然就極大的受到削弱,沒有多少實際權力,甚至自己的皇位也不能保證,皇帝的詔令不出京城,大多成為一紙空文。
在這種情況下,皇權削弱了,皇帝還有多少權力分給身邊的太監們呢?即使有,又有多大的影響力呢?這時出現的宦官左右皇帝廢立,甚至弒殺皇帝的現象,恰恰說明了皇權的衰弱,也說明了宦官干政的範圍狹小,嚴重性有限,只侷限於中央,無法延伸到全國。連皇帝的詔令沒人聽,何況太監呢?
東漢和唐朝的宦官干政,只是太監們的自娛自樂而已,看似嚴重,其實並沒有對整個國家起到關鍵的影響。導致東漢和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干政和地方割據。
其次,明朝沒有地方割據,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沒有外戚干政,皇權是空前強化的,皇帝是絕對權威,全國各地都絕對服從中央,服從皇帝,皇帝的詔令能直達地方,皇權的影響能滲透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可以給宦官各種權力,還是真正的實權,太監所獲得的權力自然就大的多了,而且透過皇帝可以延伸到全國各地,其影響力是更大的,也就更嚴重了。
明代皇帝給宦官哪些大權呢?一是在政治上給予皇帝的“批紅”之權。明朝中後期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懶,不愛理朝政,甚至數十年不上朝,國政交給太監打理,形式就是太監擁有了“批紅”大權,使“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明朝宦官們行使的是宰相的職能,處理的是全國政務!注意是"全國"。
二是在軍事上給予“監軍”之權。在明初還只是臨時派遣宦官到部隊監軍,正統年間,全國軍事重鎮“設鎮守太監”,監督全國的軍隊!甚至透過皇帝調動大明精銳部隊,宦官王振唆使英宗親征蒙古,結果皇帝被俘,二十萬大明精銳損失殆盡,這就是有名的"土木堡之變",他給明朝各方面都造成了消極影響,成為明朝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三是在司法上給予“廠衛”之權。明代宦官控制了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等特務機關,凌駕於三法司之上,直接逮捕、關押、審判朝廷官員,動不動就用廷杖來懲戒大臣,樹立威信,造成大量冤家錯案,形成司法黑暗的局面。
四是在經濟上給予“監稅監礦”之權。萬曆之後,宦官在全國各地,監管稅收、食鹽、採礦、採辦、織造等重要經濟事項,民怨沸騰,掌握了朝廷經濟命脈。他們還大規模侵佔百姓耕地,且不向朝廷繳納賦稅。武宗時期宦官谷大用一人即侵佔京畿良田萬餘頃,其他的大宦官更是可想而知。
明朝太監從皇帝那裡分得的權力包括政治,軍事,司法,經濟等各方面,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權力,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干預國家事物,為非作歹。在皇權的滋養下,最終出現了魏忠賢這個超級大boss,人稱"九千歲",各地都為他立生祠,可謂自古以來未有之事情!
史學家黃宗羲考察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宦官之禍,得出如下結論:“閹宦之禍,歷漢、唐、宋相尋無已,然未有若明之為烈也,漢、唐、宋有干與朝政之閹宦,無奉行閹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傳,後有票擬,天下之財賦,先內庫而後太倉,天下之刑獄,先東廠而後法司。”
回覆列表
毋庸置疑,唐代的宦官可以說歷朝歷代的權閹典範,讓前輩後輩們只能瞠乎其後。
東漢的宦官們可以說是內臣干政的先行者,作為外戚集團並立的一大勢力,可以說是十分輝煌了。但歸根到底他還是依賴於皇權,與皇權共存共亡甚至往往會成為新皇帝奪回大權的有力武器。
至於明代的宦官雖有權傾天下之名,可無論是權勢煊赫的“立皇帝”劉瑾,還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這樣的大太監都不過是明代皇帝推向前臺的工具,用來制衡和限制文官集團。一旦皇帝改變心意或者失去利用價值,任殺任剮,毫無還手之力。
唐代宦官專權基本上貫穿了整個唐朝的中後期,一代代宦官傳承著把持朝政,逼宮弒帝的本事。從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開始,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架空六帝的仇士良、人稱“帝父”的田令孜,這些權閹們一步步重新整理著宦官界的人生巔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