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豌豆媽媽育兒
-
2 # 最美幼兒緣7
孩子在去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把玩具車通通擺好,只有把玩具車排好隊才肯去上幼兒園,有的時候明明上幼兒園就快要遲到了,家長告訴孩子放學再來擺不行嗎?但是孩子不願意,必須把玩具車排好隊才肯去上幼兒園,孩子這樣的情況正常嗎?聽完家長的這種描述我覺得孩子應該屬於典型的強迫症行為。
凡事追求完美,這個東西必須要放在這個地方,它就只能放在這個地方,如果移了位置孩子就心裡難受,非得改過來才可以,我感覺孩子應該屬於一個典型的處女座的孩子。所以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吧,畢竟孩子現在也僅僅只是上幼兒園而已,孩子這樣的情況也沒有影響到他什麼,只是家長覺得比較麻煩而已。
並且孩子的這種行為說明他不願意看到特別亂的物品擺放,等他長大了以後,他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清潔小幫手。並且孩子現在不會為了上幼兒園而改變他的這種行為習慣,因為他還沒有了解到比小汽車更重要的事情,那麼等孩子慢慢的年齡大了之後,他會發現會有很多比擺小汽車更重要的事情,他就會轉移他的這種注意力。
所以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每天上幼兒園遲到不好的話,早晨早叫孩子起來一會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可能已經根深蒂固,已經形成了,家長想要給孩子改變的話,可能非常難改變。除非家長把孩子的這些小車全部給收走,全部藏起來不讓孩子看到,看看孩子還有沒有這種情況?
如果小孩子看到小車沒有了又去開始把其他的玩具非得要擺整齊了才可以上幼兒園的話,說明孩子不是說愛護這個玩具車非得把它擺好才可以,而是說孩子就是有一種強迫症,他覺得這個小車必須要排好,才是正確的,如果不排好就不可以。
那麼如果家長把孩子的小車全部給藏起來之後孩子非常不樂意,在那裡大哭大鬧,不願意的話,孩子有可能是非常喜歡他的玩具小車。所以才出現每天都要把它擺好,都要摸摸玩具車的情況,這恰恰也說明孩子愛護玩具的這麼一個好習慣,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還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磨蹭的行為,他每天在做同樣的一種事情,並且有幾次都差點遲到了,是不是這個孩子根本不想上幼兒園,所以他在找各種理由來遲到?他認為他遲到了就可以不上幼兒園了,所以每一天他就要經過一個很長時間的來做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確實是因為不想上幼兒園而出現找理由想要遲到的話,那麼家長就沒有必要順著孩子了,孩子上幼兒園如果養不成一個按時上學的好習慣,那麼等他到了小學之後,他也會出現磨磨蹭蹭的情況。並且孩子的這種磨蹭,一旦養成很難改正,家長勢必要經過一個很長的,很艱辛的過程來給孩子改正他的磨蹭的壞習慣。
所以趁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趁他剛有這種磨蹭的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幫孩子改正。可以在孩子晚上睡覺之前告訴孩子:你現在把你的玩具小車排好,明天早晨就不準再去動小車了。這樣早晨只要孩子不一遍遍的去擺弄他的玩具車,那麼他就不會遲到了。如果孩子不聽的話,家長就要採取強硬的手段了,畢竟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對待。
-
3 # 小米粒育兒
哈哈!面對孩子如此執拗的行為,有的家長可能會氣的想揍兩下解解氣,有的也許會認為孩子是不愛上幼兒園而拖延時間,甚至會懷疑孩子是不是處於一種病態(自閉症的刻板行為)……寶爸寶媽們忙於工作的同時還要忍受孩子的怪異行為,我要怎麼愛你?我的孩子還能要嗎?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如此固執的行為,只是程度不同,表現不同,我們管它叫做秩序敏感期。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只允許走一條固定線路,如果媽媽因為著急上班抄近路,寶寶就會大哭大鬧,直到走回“老路”才會滿意;有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是乘電梯上樓,並且每次都是自己“臭屁”的按樓層,結果這次寶寶睡著了,那麼對不起了,下樓重新開始吧;有的寶寶上幼兒園時,午睡後每次都是先喝水再入廁,然後洗手擦手,即使他尿急也會先去排隊喝水,然後再去小便,就是尿褲子了也要在所不惜。題主的寶貝也是如此,他也是在用我們認為的近乎“變態”的行為來感受秩序的存在。因為在他們看來,周圍的環境都是一個整體,事物之間是有種莫名的聯絡的,這就是秩序。只有在他們所認為的有秩序的環境中,孩子才會感到安全。否則就會大哭大鬧。
所以不要因為孩子的“固執”而苦惱,這是他認識世界的方式,這一切都是孩子正常的成長行為,我們只需要去配合孩子,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的秩序感。只有孩子順利度過了敏感期,“固執”行為也就隨之消失了。
-
4 # 清桑一鶴
我個人認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的一個認知階段,有的孩子時間會長些,有的時間會短些,如果是幼兒園階段,我們可以不用太緊張,知道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我們可以早點起床,或者偶爾遲到一兩次也可以,只是可以問問孩子,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呢?
我們家孩子有一個階段就特別喜歡紅色,買什麼都要紅色,作為一個男孩子,喜歡紅色,感覺挺彆扭的,尤其還說自己是美麗的公主。糾正過幾次,沒有一點效果,後來就順其自然吧,後來大點了,現在也不會說自己是公主,也不單單喜歡紅色了,也會接納其他顏色。
還有讀一本故事書,每天只聽那一本故事書,我連續讀了將近一年的同一本故事書,他能倒背如流了,還是要聽。過了那段時間後就好了,也不想聽那本書的故事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階段,再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接納他,不要太跟孩子較真,順其自然。
-
5 # 跳舞的口袋
每個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都會面臨成長上的不同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不能做的就是焦慮,要注重引導。我覺得寶寶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把玩具擺好排好才肯去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大問題,寶爸寶媽大可不必憂慮。從側面講,實際上是一個好事情。說明了咱寶寶負責任,是一個細心還有愛心的一個好孩子。家長不但不應該阻止,反倒要多鼓勵。有幾個寶寶能做到把玩具擺的整整齊齊還一個一個的照顧好?家長如果擔心孩子上學時間有點兒遲,知道孩子有這個習慣,為什麼不提前和寶寶一塊兒做準備呢。如果提前做準備,寶寶把他的玩具也擺好了,上學的時候也能開開心心的,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
如果家長實在覺得這樣不好,也不應該著急,也許過一段時間孩子慢慢就淡忘了呢。我們家寶寶有一段時間,特別愛打人,我們家長慢慢引導,他大一點自然就知道了。還有一段時間特別愛尿褲子,也是過了那個階段就好了。在孩子成長階段遇見的一些問題,也不是說家長放任不管,一定要注意慢慢引導,千萬不要過分強調。因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6 # 媽咪老師
也許你們當家長的都是比較有條理的人吧?也許正是你們家庭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把這些感覺到的印象,轉化為自己的認知,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內心秩序感。
也有可能孩子把這件事當成遊戲,不把車停在停車場決不罷休。
這是有秩序感的表現,肯定是件好事情。
首先做事有條不紊的孩子,思維也比較有條理,將來學習問題也會省心許多。
其次秩序感強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比較強,行為習慣會比較好。
也有可能孩子是貪玩,或者對幼兒園興趣不濃,喜歡用這種方式磨蹭。
家長著急的心可以理解,如果實在沒時間等待,為何不換一種說話方式試試?如果題主這麼說:寶寶,今天車隊要送貨去**城市,到傍晚才能返回,趕緊安排車隊出發。
或者每次玩好以後將車子歸位才能做其他事情,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雖然有秩序感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將來也是會帶出一些困擾的。所以家長要注意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度。
回覆列表
孩子要把玩具車排好隊才走,這應該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有自己的規則秩序,比如玩具每天的擺放順序必須一樣,或者每天上學必須走同樣的路。這種秩序要求可能也會牽扯到其他家庭成員,比如對家裡的拖著如何擺放,孩子都有自己的要求。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在0-3歲之前,突然對環境的佈局,事物所有權,程式的完美要求都有自己的要求。
如果你家寶寶突然間對某件事情變得十分任性與執著,這個時候父母要多留意,有可能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
我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每次進電梯都要自己按,一旦別人先於她按,結果肯定是大哭一場,怎麼哄都不行。
還有一起回家,必須是她來開門,有一次我著急自己開了,大哭大鬧,只有讓她重現開了一次,這才心滿意足。
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1.對某些事情有著謎一樣的順序,錯一步都不行;
2.突然間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做,誰都不能代替,一旦不是自己做的就會大哭大鬧;
3.孩子突然變得倔強,頑固,不聽話;
如果你家寶寶也是這樣,恭喜你,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個時候是在構建對這個世界規則的認識,這種規則的建立,是孩子在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絡。
蒙特梭利曾說過“大自然賦予了兒童對秩序的敏感性,這是一種內在的感覺。它能識別物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物體本身,透過把環境裡相互關聯的部分看作一個整體來認知環境。兒童只有在這種整體明確的環境下,才能指引自我有目的地行動,否則,兒童就無法建立對環境中各種關係的認知。”所以,當孩子進去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我們要幫助孩子平穩的渡過秩序敏感期,可以幫他們建立對世界穩定的看法。
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1.接納孩子的沒在內在秩序要求。孩子有自己的秩序要求,可能每個孩子的秩序要求都不同,只要這些要求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父母儘量選擇包容。
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前要擺好自己的車,如果是擔心孩子遲到,可以早起幾分鐘,不需要非要和孩子對著幹。
2.如果父母不小心破壞了孩子的秩序怎麼辦?蹲下來,和孩子做到共情。
比如孩子剛剛擺好的玩具被家長破壞了,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應該先道歉,再說出孩子內心的感受:比如我破壞的秩序,你是不是很難過,很生氣。
接下來,向孩子道歉,也可以提議一起重新擺一遍。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體驗到孩子的感受,也才能做到共情。
3.千萬不要用暴力來壓制孩子。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如果父母粗暴的壓制,只會打亂孩子內在的秩序。
根據埃裡克森提出,孩子0-3歲正是培養信任感、自主感的階段。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面對孩子的問題能夠耐心細緻的解決,那麼就會給孩子良好的安全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逐漸養成自主的性格,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什麼意思呢?如果孩子被粗暴的對待,內在秩序沒有建立,與這個世界的規則沒有聯絡上,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是一個沒有規則感的人,或者會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說:3歲看到,從兒童性格的形成來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