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鳥尋水的魚

    《親愛的客棧3》的定位是“滾燙的人生”

    節目將職場競爭元素放到了最大。幾個合夥人到客棧,就得填寫簡歷,劉濤與大家剛見面,寒暄完之後就收簡歷,定下KPI——二十天內完成非住宿收入十萬元利潤,並說要進行一場摸底排位賽。帶大家參觀完客棧之後,開始對每個人的簡歷提出點評,闕清子被批評態度不認真,張翰被批評字潦草,林心如被批評不夠細緻。

    客棧的KPI

    第一天晚上,劉濤就給大家發了一本服務小冊子,並佈置了第二天的三項考核任務:早餐,迎賓與房務。三項任務考核下來,吳磊排在第一,林心如第二,張翰第三,闕清子第四,李蘭迪第五,馬天宇第六。名次靠前者,才有優先選房權。

    第一輪考核結果

    之後,劉濤馬不停蹄地佈置了一個新任務,三個男生一組,三個女生一組,分別發掘客棧周邊的創新性收益專案,並做成PPT演示,獲勝者一二三名,落敗者四五六名。之後男女組再分別進行烤串(男)與擠羊奶(女)的排位賽,獲勝者可以優先選擇服務專案學習,學的專案越多,創收就越多。

    兩期看下來,儼然是將現實中的職場搬到了節目中去,只不過那緊張、嚴肅、高壓的氛圍,更像是美髮沙龍或者直銷公司,因為動不動就考核、比拼與喊口號。

    節目也由此形成了兩個“看點”。一個是劉濤如何“六親不認”。帶著朋友一起創業,可能比帶著陌生人創業更難。私下是朋友關係,可在職場上,又是明確的上下級關係,這個邊界如何區分?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是老闆的私人朋友,員工之間又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排位靠後者可能被淘汰,老闆狠得下心嗎?這對老闆情商、對老闆與員工的私下友誼,都是一種考驗。

    《親愛的客棧3》一上來,就給劉濤擺上了這個難題。劉濤跟林心如是多年的閨蜜;劉濤跟張翰一起參加過《花兒與少年1》;劉濤與馬天宇合作過劇集《親愛的婚姻》;劉濤與吳磊合作過《琅琊榜》;劉濤與闞清子一起參加過《親愛的客棧1》……除了李蘭迪外,劉濤與其他幾個合夥人都有明顯的交集。

    劉濤的做法是,化身《歡樂頌》的“安迪”,成為鐵面無私的霸道Quattroporte,哪怕私下是好姐妹,到職場上就是老闆與員工,該批就批,嚴格、嚴厲、嚴肅。像林心如,比劉濤還大兩歲,是演藝圈資深前輩,劉濤“懟”起她,那是一點假客套沒有。節目一開始,林心如簡歷只填了一面,她剛想要解釋,劉濤打斷她,“你不要講明明,沒有明明,這就是不細緻”。林心如看到有磨咖啡的,就馬上說:“我可以泡咖啡!”劉濤正色道:“所有的東西儘可能先優先服務於客人,如果你實在很困了,你泡一杯,請不要在這個公共區域喝。”林心如的整個肢體和表情都處於僵直尷尬狀態。林心如自己打了個圓場:“蹲著喝。”劉濤馬上說:“什麼姿勢是你的問題我不管,但在客人面前,請你保持一個非常良好的儀態、儀表,好嗎?”

    被劉濤批評後,林心如的肢體與表情有點僵硬

    在幾個合夥人裡,張翰是屬於那種比較聰明、有主見、有想法,但也比較有稜角、有刺兒的一個員工。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早早起來了,只有張翰賴床,劉濤叫了他一回,張翰還是沒有及時起床。劉濤當即做下決定,考核不等張翰了,無論他待會表現怎麼樣,都是男生組裡的最後一名。張翰姍姍來遲,在劉濤準備開會時,他還在那邊磨磨蹭蹭烤肉,劉濤來催,他還回嘴。開會時,劉濤當即給了張翰考核最後一名。

    劉濤當面批評張翰“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這一回,劉濤是真正把自己當老闆了,她是真正在經營一家客棧。也難怪節目開始她說,“希望我們結束的時候,大家還能是朋友”。

    節目組的第二個看點是,員工之間的競爭。每個嘉賓一開始是抱著“玩”的心態來參加節目的,因此採訪時他們紛紛表示,沒有想到這一季變成這樣。在錄製節目過程中,林心如老江湖,很快進入角色,吳磊、李蘭迪新人,聰明地趕緊適應規則,張翰、馬天宇、闕清子的心態都是比較無所謂的。這是以往慢綜藝的一大通病,就是嘉賓的心態沒有認真起來,無論開餐館還是經營花店,心態都是錄綜藝,而不是“經營”。

    《親愛的客棧3》,吳磊的存在類似於一條“鯰魚”,是他真正激活了其他合夥人身上的競爭意識。他對第一太渴望了,勝負欲太強烈了,他直言不諱地說“爭取不要當第二,因為我很喜歡第一名”。吳磊不是那種偽裝的渴望,而是真正在拼、在努力、在爭取。身邊的人看他這樣,不自禁地也感到壓力,並被帶動起來。

    吳磊勝負欲很強

    吳磊有多拼呢?八點早餐考核,吳磊一早先去摘了水果,七點不到就達到廚房,以求比別人更早拿到好的食材,拿了食材後吳磊才回去宿舍洗臉,並且是抱著食材回去,擔心被別人拿走,7:25吳磊就完成了早餐。之後看到大夥拿了他採的水果擺盤,立即喊著,“我要回收所有水果,那都是我早上去摘的”。

    年輕小夥子競爭意識實在是強啊

    在之後的諸多細節中,都體現出了吳磊的那種一定要第一的“學霸”氣質,認真聽領導發言,認真看資料,認真記筆記……這種拼勁甚至也有了一點點小“心機”。比如在距離客人來到8分鐘之前,大家列印彩色資料以拉攏客人,只有吳磊的電腦可以打印出彩色資料。張翰弱弱來一句“弟弟,幫幫我”,吳磊先是拒絕了“我自己都列印不完了”,氣氛瞬間凝固。幾個人一番討論後,張翰再次嘗試吳磊幫忙,“我發給你可以嗎?”吳磊沉默,片刻之後鬆口稱你現在發給我,也許可以打完。

    吳磊先是拒絕了張翰的請求

    如果說劉濤拿的是安迪的劇本,吳磊拿的則是甄嬛的劇本,化身為“鈕鈷祿·磊磊”。

    這樣一來,《親愛的客棧3》就成了職場劇+宮鬥劇,它不至於像《花兒與少年2》那種撕扯得沒有邊界,有“安迪”hold住局面,有基本的職場規範;同時,它也比《中餐廳3》更具競爭性,《中餐廳3》強調的是協作,《親愛的客棧3》是個人作戰。節目從戲劇性、可看性是提升了,只是觀眾能否接受?

    收視率是一個直觀反映。《親愛的客棧1》52城收視率平均在1%左右;《親愛的客棧2》非常慘淡,52城平均只有0.4%左右;這一回《親愛的客棧3》在開機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59城首期收視率是0.747%,比第二季任何一期都高。可見,電視觀眾還是願意買賬的。但豆瓣評分上,《親愛的客棧3》卻是三季的最低分,與《中餐廳3》一樣,成了“黑紅”節目。

    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節目的定位改變的。第二季過慢的節奏,收視率慘淡,節目也快糊到“查無此綜”。這一季凸顯出競爭與衝突,戲劇性提升了,每一期播出時也能掛上幾個熱搜,市場效益有最基本的保證。畢竟節目首先是要圖生存。

    現在的問題在於,綜藝節目靠“撕”能夠撐多久呢?《中餐廳3》59城首期收率近1%,之後不斷下滑,第12期滑落到最低,只有0.276%。而節目的網路熱度,在一開始的“明學”之後,也沒有新的“亮點”了。同樣的,《親愛的客棧3》第2期收視率也有所滑落,如果沒有新的看點,後期網路熱度也必然下滑。

    換句話說,節目可以以“撕”開頭引燃話題,但“撕”無法持續。畢竟,綜藝節目不是真的職場劇或宮鬥劇,沒有真正的反派,沒有真正的打怪升級或逆襲,它的衝突是相對單一且有限度的。觀眾一開始有新鮮感,可看多了“撕”和“小人得志”,也會心塞和心累。

    《親愛的客棧3》倒是不妨引入職場元素和競爭元素,只是劇本的設計和干預要保持在合理的限度,避免為撕而撕、為競爭而競爭。就像有觀眾說的,一天的職場生活已經夠累了,實在不想再看這種職場宮斗真人秀,當《親愛的客棧》失去了“親愛的”,也就沒有意義了。比起“撕”,如何向大家傳遞一個有競爭性、卻又有更多人性善意與關懷的職場生活,是節目在後期剪輯中真正應該強化的。如此才能確保一定的可看性,又真正達到慢綜藝治癒人心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價連跌,沙特計劃2018年12月份開始減少50萬桶原油供應,油價又要重新走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