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事偵探
-
2 # 歷史研習社
想要在一場戰爭中獲得勝利,既需要“槍桿子”硬實力的支援,又需要“筆桿子”軟實力的支撐。戰時的各式宣傳可以說是交戰雙方在戰爭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宣傳的目的很明顯:如何激起本華人民對敵人的仇恨,如何維繫與盟國以及中立國之間的友誼,如何瓦解敵方鬥志。這一切都是為了贏得戰爭。那麼戰爭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的宣傳手段呢?
哈羅德•D•拉斯韋爾在其博士論文《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中將戰時宣傳的物件分為三種:對內宣傳、對中立國的宣傳和對敵宣傳。
對內宣傳包含對本國和盟國民眾以及軍隊的宣傳,目的在於團結大眾、激發士氣。對內宣傳可以透過塑造英雄典型、控訴敵人的殘虐暴行來激發士兵鬥志和團結民眾。反抗日寇時期的楊靖宇、北韓戰爭時期的邱少雲、電影《英雄兒女》裡的王成等等,透過廣播、報紙、電影、文學作品宣傳的這些英雄人物,激發了中華民族兒女保衛家園、奮勇殺敵的鬥志。
一戰時期,英國透過訴諸國際法和道義對德國的侵略行為提出譴責,但是並沒有很好地激發英國民眾對德國的仇恨。英國宣傳機構隨後將報道重點轉向訴諸德軍在戰場上對平民的暴行上,特別是針對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暴行。德國士兵濫殺無辜、焚燬村落、蹂躪強姦的漫畫不斷出現在報刊、傳單以及政府招募士兵的海報上。這一宣傳手段極大地激起了英國民眾對德國士兵暴行的憤慨,紛紛湧上前線與德軍作戰。
中立國的態度有時對交戰雙方的勝負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起初作為中立國的美國在加入戰爭後,對戰時雙方的力量對比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可以說是決定了隨後戰爭的走向。戰爭中,“中立”大多為一國政府政治上的表態,在經濟和軍事物資、公眾輿論等方面仍然會有一定的傾斜和態度。所以對中立國的宣傳、贏得中立國的理解和支援是戰時宣傳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對中立國宣傳最主要是要贏得他們的同情、理解和支援,並且試圖渲染地方對中立國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帶來的威脅。抗戰初期,國民政府透過各種方式去影響和改變歐美對日的態度,最終贏得了他們的援助和支援。
“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對敵宣傳,主要是要瓦解敵方的鬥志,但這也是需要在強有力的軍事打擊配合下才能收到震懾效果。渲染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悲傷,讓敵國士兵和民眾知道本國發動戰爭的不道義和錯誤性。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就透過日本人民解放聯盟的日俘對日軍進行攻心宣傳,讓他們認識到戰爭的殘忍以及觸發他們對家鄉、親人的懷念之情。對於偽軍,則透過“同為華人”的民族認同方式感染他們。透過上述的方式,瓦解敵國士兵和民眾的心理防線,加快戰爭的結束程序。
像“粉飾法”、“兩害取其輕”、“扣帽子”、“汙名化”、“證詞法”、“斷章取義”等宣傳技巧和手段在戰時宣傳的時候經常會為政府和媒體所使用。雖然目前我們處在一個較為和平的時期,但是在對戰時宣傳的本質和手段方面,適當的瞭解對我們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著,張潔、田青譯,展江校:《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
3 # 飛春讀傳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真正的勝利是用戰爭的手段逼迫敵人就範。摧毀敵人精神力,是實現戰爭勝利的一個目的。
如果一個軍隊只是被打敗,被迫撤退,而在整體戰略上還有一息尚存的機會,那就不算真正的勝利,而只是一場勝仗。
軍史上的大型戰爭,無不帶著暴力和誘降兩把利劍出征。
摧毀精神力,是實現戰爭目的之一。
(克勞塞維茨,1780年-1831年)
大家知道,兩顆原子彈分別在8月6日和9日投放日本,而日本卻在15日方才宣佈投降。
這四五天裡,日本在幹啥?
蘇聯參戰和原子彈投放,迫使投降的條件已具備,但有一個條件一直沒有明確,就是天皇制的保留。
據裕仁傳記記述:
10日晚上,天皇裕仁在皇宮下面的防空洞裡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向美國提出一個投降條件:“在同意不包含要求變更天皇國家統治大權之下,日本政府接受宣言”。
美國國務卿伯倫斯再次回覆,必須“無條件投降”,天皇問題由戰後盟軍司令部根據日本人民的選擇進行決定。
8月13日晚,美國B29飛到東京上空,投下一批宣傳單,這張傳單令日本內閣十分不安,決定立即投降。
傳單用日文印製,把日本提出的“一個條件下的投降”和美國的回覆全部告知日本民眾。
這是釜底抽薪的宣傳站、心理戰。
事實上,從7月開始,美國就一邊執行空襲,一邊投放宣傳單,告訴日本民眾,是天皇和軍部在“逼迫整個國家走向自殺”。
“我們今天不是為轟炸你們而來。投下這傳單,是為了通知你們,美國政府代表美英中以及蘇維埃聯邦,對貴政府提出的投降條件進行答覆:戰爭是否能馬上停止,取決於貴國政府……”一邊用原子彈和空襲對日本軍隊進行打擊,一邊用宣傳單告知天皇不投降的真相,這種心理戰成功瓦解了民眾對天皇的信賴。
雖然由於長期洗腦,奉天皇為神進行絕對的崇拜,日本人不可能立竿見影去推翻天皇,但這種宣傳如果持續下去,對天皇制度的瓦解是早晚的,也是不可修復的。
尤其是8月13日晚上的那封談判內容的公開化,把天皇逼到了最後一個死角。
再不迅速投降,日本民眾就知道無謂的犧牲原來是天皇在保自己的皇位而拖延,而每拖延1天,轟炸就會使日本無辜平民死傷1萬人。
宣傳戰,把日本公眾成功與天皇和軍部戰爭分離,把天皇的自私曝光,再不投降,天皇權威盡失,內部造反,國體將徹底崩塌。
基於這種考慮,裕仁連夜錄製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終戰詔書》,15日宣佈投降。
回覆列表
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使用宣傳手段就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克敵“屈人之兵”的方式。宣傳戰沒有炮火連天,也不會橫死遍野,但是造成的傷害一點不比面對面的戰場小,透過各種策劃的宣傳方式,瓦解敵人的心理防線,打擊對方士氣,用以小博大的方式,贏得戰場先機。 二戰發動者希特勒就是宣傳戰的高手,德國找藉口攻擊波蘭的時候,納粹德國的報刊媒體在希特勒巧妙操縱下,營造了波蘭即將對德國發動進攻的氛圍。煽動德華人民行動起來保衛家園。整個德國都被置於瘋狂的法西斯主義情緒中。納粹德國報紙炒作的中心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歐洲和平的罪魁禍首是波蘭,波蘭以武裝入侵威脅德國,波蘭是和平的敵人。《柏林日報》的頭版通欄大宇標題是“當心波蘭”。可是當時的波蘭完全沒有侵略德國的實力。而且為了輿論的真實性,當時的德華人民接收的訊息完全是被封閉的,所謂官方一家獨大。加上希特勒富有感染力的演講,一瞬間希特勒成了保衛家園的英雄人物,德華人民自以為正義的一方,也浩浩蕩蕩的邁起侵略的步伐。 蘇聯對德國也有一次經典的宣傳戰。聖誕節前夕,蘇聯對德國婦女發動心裡攻勢。。蘇聯向德國的婦女散發了大量聖誕卡,畫面是皚皚白雪中,一棵聖誕樹下靜靜的躺著一具德國士兵的屍體,旁邊用德文寫著“他是誰的丈夫”,當德國的婦女看到這張聖誕卡時,都很擔心自己的親人戰死,畫面的精彩設計鮮明的對比了生與死,這在德國婦女的心靈深處激起了一股強烈的厭戰情緒,他們情不自禁的紛紛給在前線作戰的親人寫信,德國計程車兵看到後想家,想老婆孩子,無心打仗了都。蘇聯嚴重的的挫傷了德華人計程車氣,還有其他國家受到影響。 宣傳戰的手段層出不窮,中國抗戰時期日本用轟炸機給中國撒傳單,用廣播車街上做宣傳,用報紙發假訊息等很多很多。當時侷限的環境,讓人很難判斷真假,往往宣傳戰就達到意想不到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