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靜橋
-
2 # 青年史學家
大清為什麼,國號叫清呢?
在歷史上,清朝國號的來歷,是一件眾說紛紜的事。也是清朝歷史中未解之謎其中之一。而大清的國號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呢?後代的學者們,大致上有這麼幾種看法:
第一種說法,大清的清是源自青色,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發祥大東”的詩句,提出五色配五方,則東方為青色,但是這種說法有些牽強。
而第二種說法,是認為,大清的清與金字的發音是相似的,因此用發音相似的青字來代替以前的金。
也有一種說法。說的是以水克火,有人認為,朱家的明朝的朱明二字都有火的意義,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剋說,並且“火克金”,以前的金國已經成為歷史,因此不太吉利。皇太極以清為國號明顯表示,其取代了大明,而與前面的金朝不同的這樣一個含義。
-
3 # 三十歷史
喜歡研究清朝歷史的朋友都很好奇清朝為何要定國號為“清”。對於清朝國號的由來,從清朝建立到現在,一直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官方的統一說法,也沒有一個可以說服眾人的最強而有力的說法。對於後世研究清朝歷史的學者來說,他們對清朝之所以要叫清朝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不同看法。
大家都知道清朝在還未入住中原前是叫“後金”,後來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對於這一舉措的說法,其中有兩種最站得住腳,我下面來略說一二。這其一是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後金”來得大。
另一種說法是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新王朝剛剛建立,需要穩定民眾思想,此舉也是為了讓漢人更易於接受罷了。
以上兩種說法雖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於政治目的的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的民心,從而順利取代舊王朝,過渡到大清王朝的統治。
-
4 # 潭三遊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帝國為什麼叫清朝呢?
傳說,當年努爾哈赤落難,騎著一匹大青馬逃難,後邊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下追趕他。馬跑得太累了,這個大青馬就累死了。努爾哈赤非常傷心,就對這個大青馬說,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我這國號就叫“大青”,這個“青”和“清”是諧音了。當然這個故事純屬虛構。
清朝的祖先是東北女真族,女真族又分為了三大部分,分別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祖先是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後,於萬曆四十年(公元1616年)建國稱汗,定國號為"後金"。為什麼叫“後金”呢?
是因為努爾哈赤的祖先和北宋時金朝完顏氏的祖先都是女真族。從愛新覺羅的姓氏來看,“愛新”,滿語為Aisin,“金”的意思。“覺羅”滿語gioro,“遠支”的意思。所以愛新覺羅就是金部落的遠支,和金朝有族脈的聯絡,為了區分就叫做“後金”。
1636年皇太極登基,將“後金”改為“清”,將"女真"族名改為為"滿洲"。皇太極為什麼要改國號,改族名呢?
皇太極登基後,明朝日漸沒落,內憂外患,而此時女真已佔據了東北大部分割槽域,於是皇太極有了入關統一全國的雄心。如果勢力範圍不在侷限與關內,叫“後金”就不太大氣。另外慾入主關內,成為大統,就要得民心,就要解決漢人對異族的排斥心理,“後金”這個國號少數民族味道太濃了。在加上北宋時,金人不斷侵擾漢人,一旦佔領了漢人的城市,便實行屠城命令,隨後運走這座城市的財產,漢人對金人可謂是恨之入骨。為了淡化漢人對金人的不良記憶,顯示清和歷史上的金朝沒什麼關係,所以更名為清。
那為什麼叫大清呢?
其一,少昊說。日本專攻清史的史學家稻葉巖吉在《清朝全史》中提出,皇太極改金為清,源於歷史上少昊金天氏傳說。少昊金天氏稱父為清,且又稱土為清。皇太極將金國比作少昊金天氏,故採用“清”國號,滿足了滿洲人對歷史的依戀。
其二,五行說。明朝的“明”字屬火,火克金。而清”是水字旁,以清代明,猶如以水滅火,是順乎天道,是必然成功的。因此推測皇太極利用五行之說為改朝換代製造輿論。
而關於“滿洲”一詞的來歷,也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滿洲”為明代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名字的諧音。第二種說法是,由於中國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輪替的說法,明朝為火德,“滿”和“洲”的漢字都為水字旁,所以無論是“滿清”還是“滿洲”都是水阿,足以淹沒“朱明”之火了。皇太極的這種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
-
5 # 魏東雙
元代東北是合撒爾等東路諸王的封地,實行奴隸制,官方語言為蒙古語。明代在東北(遼西除外)實行羈糜管制,通用語言仍為蒙古語和各部落語。
1599年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仿照蒙文字母創制(老)滿文(表音),無圈點(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ᠠᡴᡡ ᡥᡝᡵᡤᡝᠨ,tongki fuka akv hergen),與蒙古文字頭數目和形體大致相同。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1632年黃臺吉令達海改進老滿文,在字頭旁加圈加點,以適應其部落語音。
黃臺吉於1636年五月在盛京稱帝(蒙藏仍稱汗),國號daicing,意思是:至高無上之國,或善戰之國。選漢語音近字“大清”。此後其官方滿文文書都稱國daicing,漢語都是大清,而不是清。
(黃臺吉1643年卒。1644年,李自成入京師、崇禎自縊、多爾袞入關入京,以靖難剿闖的名義征戰江北,明官兵降者如雲。)
回覆列表
公元1636年,也就是後金天聰十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在盛京的大政殿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同時改年號為“崇德”,從此,“大清”才真正成為清朝的正式國號。關於大清王朝國號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因為,在記述清朝國史的《清史稿》中並未對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的原因進行過記述,在清朝的官方檔案中也並未闡述清朝國號的由來,因此,“大清”成為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國號的原因也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引起許多歷史學家和學者的興趣。
對於“大清”國號的由來,後世學者都做過一些研究和探討,眾說紛紜,但是總結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源自古代少昊金天氏傳說。少昊為中國上古時代五帝之一,傳說是黃帝之子,漢代有一種說法就是:“少昊帝曰清。清者,黃帝之子清陽也,名摯,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清朝初期的統治者們可能借鑑了這一說法,認為“金”會將國土傳於“清”。滿洲人的祖先就是曾經建立大金王朝的女真族,金國將天下傳給清,故將後金的國號改為“大清”,正應此說。這種說法其實有點牽強附會,暫且按下不表。
二、“清”與“金”的發音相近。這種說法認為,“清”與“金”的發音相似,且由於之前已有過金國,如今新的王朝剛剛建立,氣象更新,不宜使用舊王朝的國。在中國古代著名的典籍,如《尚書》、《詩經》中都可以找到“清”,故改名發音相近的“清”更為妥當。
三、符合以水克火的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有一定的相生相剋的關係。於是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便利用這一學說,來論證自己所建立的政權的合法性。明朝在當時被認為屬於火德,而“清”字中含有水,水能克火,清朝能夠取代明朝而一統天下,符合五行相剋的學說。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為了愚昧百姓,增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會運用各種封建迷信的說法來增加王朝開國時期的神秘性和合法性,五行相剋學說,很好的符合這一傳統。
四、減輕漢族民眾的牴觸情緒。清朝滿洲軍事貴族的祖先就是曾經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女真人南下滅宋,發生“靖康之變”,俘虜北宋徽欽二帝,致使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給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為了避免引起漢族人民群眾的慘痛回憶,刺激漢族百姓的情緒,皇太極將國號由“金”改為“清”,可以減少漢族民眾的牴觸情緒,有利於清王朝進一步的發展。
總的來說,皇太極將國號由“金”改為“清”,是多種複雜原因交織在一起的結果,但這一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清太宗皇帝皇太極具有問鼎中原一統九州的宏偉志願。在此之前,清王朝還是一個由傳統遊牧民族聯合起來組成的部落聯盟,統治者稱“汗”而不稱“皇帝”,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而在此之後,滿洲統治階層則全面承襲明朝的政治制度,學習漢族先進的文明與文化,並逐步以受命於天的思想,進軍中原,一統天下,從而開創了將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