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番茄扯八卦

    一,我們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脫離現實、耽於幻想、行動盲目的這樣一個人。他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無視已經發生了變化的時代,企圖以自己的遊俠行為來複活過時的騎士制度,把單搶匹馬打抱不平當做主持正義、改造社會的途徑。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喪失了對現實的感覺和判斷:他把窮旅店當作城堡,把妓女當成貴婦,把理髮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把皮酒囊當作巨人的頭顱,把羊群當作魔法師的軍隊。在他眼裡,處處有妖魔為害,事事有魔法師搗亂,因此他到處不分青紅皂白,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橫衝直撞,亂劈亂刺。結果呢?雖然他是出於善良的動機,懷著滿腔的真誠,但卻只能是四處碰壁,受盡嘲弄和傷害,使自己成為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

    二、堂吉坷德忠於愛情信仰的戰士。讓我們為他的愛情感到幸酸的同時又很佩服他。堂吉訶德》中寫了許多的愛情故事,但這樣的愛情故事沒有一件是發生在堂吉訶德的身上。他夢幻中的心上人杜爾西內亞,可以說是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但我們又看到她無時不在堂吉訶德的左右――他成功時夢到她,失意時想到她,寂寞時想到她,熱鬧時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汙辱,但他不能忍受別人對杜爾西內亞美貌的懷疑; 他在冒險途中遇到過無數個美女,但他認為沒有人能和他的杜爾西內亞相比。直到最終他被擊敗,他還在為杜爾西內亞的美麗辯護――為此,他不惜放棄自己的榮譽和生命。堂吉訶德在最後一次返鄉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經被毀掉的名聲,而是愛情給他造成的傷害――這種傷害當然只有他想象中的杜爾西內亞給得了他。堂吉訶德沒有愛情,有的只是一個愛情夢幻,至多算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但他為此卻受盡了磨難,嚐盡了屈辱,這又是多麼的可笑、可悲、可嘆!

    三,他又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卻有著高尚的一面,即為了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清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許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但他對此是如此的迷戀和執著,如此的不可思議,已完全變成偏執;而且這種偏執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經是全部了。因偏執而行為變得瘋狂,於是大家都把他當瘋子,覺得他可笑。但他從不怕人們議論與譏笑,更不怕侮辱和打擊,雖然四處碰壁,但卻百折不悔,一片赤誠,無論什麼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對於他來說,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說,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無非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活著是為別人,為自己的弟兄,為了剷除邪惡,為了反抗魔術家和巨人等壓迫人類的勢力。他堅信自己的理想,願意一片摯情地為這個理想而盡忠。

    四、他是悲、喜劇綜合體的典型。他雖脫離現實卻有信仰、有真理,在現實中找得到自己靈魂的依靠,他可笑又可悲,可親又可敬,在他身上將喜劇性和悲劇性奇妙地結合在一起,無論人們怎樣看待他,仰望還是俯視,讚美還是藐視,永遠集悲喜劇於一體,永遠是一個具備理想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的雙重解構意義的經典人物。

    正如有一百個導演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有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堂吉柯德,每個人都在用自身的眼光來演繹這藝術作品中的傳奇,並將自我投影在他的身上,演繹著人間一幕幕平凡或壯烈的戲劇。一些文學大師對《堂吉訶德》的評價也不盡相同。 魯迅在《解放了的堂吉訶德》的“後記”中說,“堂吉訶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說他錯誤的;不自量力,也並非錯誤。錯誤是在他的打法。因為糊塗的思想,引出了錯誤的打法”。英國的拜倫慨嘆堂吉訶德成了笑柄;法國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訶德的傷感;德國的希雷格爾把堂吉訶德精神稱為“悲劇性的荒謬”或“悲劇性的傻氣”;而海涅對堂吉訶德精神則“傷心落淚”和“震驚傾倒”。

    五、在唐吉柯德的思想,言行中閃耀著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首先表現在的目的是正確的 ,就是為了伸張正義,是憎恨壓迫,重視自由,這是反對封建奴役,要求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他清醒著的時候,對法律和社會的批判,對法律和道德的遠見卓識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輝;唐吉柯德也是美好道德的化身,勇敢,文雅,對愛情的堅貞,他性格中所體現的美好品質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所追求的美好理想。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 既有喜劇性,又有悲劇性,是一個可笑又可悲、可樂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

    因此,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為世界文學中不朽的典型之一。(在西方,人們把他和哈姆雷特、浮士德並稱為三個最傑出的典型)

  • 2 # 學林金喜鵲

    《唐吉訶德》是滑稽嬉戲的方式寫嚴肅哲學問題的小說,即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問題,宗教與市場的問題。主人公唐告訶德,代表精神生活、理想、宗教等,而僕人桑丘.潘沙則代表物質生活、現實、市場等。雖然唐吉訶德面對現實一敗塗地,但他的善良、美德與決心,一而再地勝利,最終讓唯利是圖的桑丘都感動了。假如,唐吉訶德是正常人,能把善良、美德與決心全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你能想象他是人還是神呢?其實,唐吉訶德的悲劇是把忘記自己是“人”,而去做“神”

    所做的事。

    《堂吉訶德》一書全名是《拉曼卻的機敏堂·吉訶德傳》,共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第二部出版於1615年。

    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將近五十歲,身段頎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並不大富裕。他有一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並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致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於失掉了理性。他腦子裡滿是魔法、戰車、決鬥、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為真。於是發生奇想,為了增進自己的聲名利謀求公眾的福利,他要去做遊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歷危險,去建立功業。他於是給馬起了名為羅齊南脫,意為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鄉間女子臆想為身為騎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在客店裡,他把店主認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後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個富農拷打一個小牧童,是因為牧童放羊時丟了羊,堂吉訶德見狀不平,他不僅叫富農放了牧童,還叫富農把欠下的九個月的工資照致發給放羊的孩子。那個財主叫郝屠多,當時雖然答應下來了,可是當吉訶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綁起來打了一頓,他的仗義毫無結果。後來,他回家來了,約見了他的鄰居——個老實的農民桑丘·播薩,約請其為侍從,答應將來叫他做海島總督。於是懷著夢想的桑丘,騎著小毛驢,作為侍從與他一起“建功立業”去了。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他有百折不屈的精神,愈挫愈奮,最後是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裝做一個騎士把他打倒了,令他回家隱居一年,堂吉訶德這才履行諾言,回到了家。之後又外出冒險遊俠,以善良願望做了許多荒誕之事。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條遺囑,一是過去付給桑丘的一筆錢,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給他用,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做事忠實;二是遺產全部歸甥女,但如果嫁人時,那個人要讀過騎士文學,就不要嫁給這樣的人,遺產全部收回,撥給宗教充做宣傳費用;三是向以他為題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寫出了這部荒唐的書,自己為此有良心負擔,但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什麼鴨最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