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九德1
-
2 # 國內ERP專題
個人認為,古人對政見不同者視為異端,一慣不會手下留情,輕者將對方貶官、流放,重者直接砍掉,孔子也脫不了俗套。
少正卯是誰?
少正卯和孔子都開辦私學,廣招學生,但兩學術思想不同。相傳其弟子甚至比孔子還多,據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人;少正卯則有弟子四千,賢人八十三人。 從利益上來說,兩人是直競爭者,估計孔聖人與其有辯論,弄不過人家。所以很多本來找孔子學習的人轉投了少正卯。有失孔聖人在魯國的威望,或者自己感到地位受到威脅。在兩人地位不相上下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大舉動。
終於有了機會,孔子當上魯國宰相——大司寇。
這時,兩人的地位發生變動,權勢開始向孔子這一方傾斜,打破了原來的平衡,而孔子一直在宣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然,孔子不是君只是藉此合法化而已,上任七天就殺了魯國名人少正卯。
之前,孔子也在強調“寬以待人”、講“恕道”的教育思想。所以,殺少正卯就顯得自相矛盾了。總需要解釋為什麼要殺少正卯。就給列了五條罪狀:“心逆而險(通曉古今之變,敢於造反)、行闢而堅”(違背周“禮”,堅持革新道路)、言偽而辯(透徹講述革命道理)、記醜而博(深知奴隸制腐朽和不穩)、順非而澤(義正詞嚴的支援革命造反的思想)”,在當時被認為是五種最惡劣品性。常人只要犯了一條,就可能被殺頭,況且少正卯犯了五條。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亂臣賊子”、十惡不赦者, 人人得而誅之。
到了後續朝代的因言獲罪案、文字獄不也是如此麼?
-
3 # -氼
這是現在黑的一種手法 編寫子虛烏有的事來譁眾取寵 如果真的有這事為什麼討厭孔子儒家的墨子莊子韓非子都不記載 如果少正卯真的是法家有那麼多弟子 怎麼沒一個傳下他的思想連隻字片語都沒有
-
4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你可能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有誤解,才生此疑問。簡析幾句,供參考。
【1,“忠恕”是自修標準,不是理政標準。】
孔子的教育主張都是透過“反省自我”實現的,“忠恕”也不例外,是用來自修的,即“我應該忠,我應該恕”,是這樣去落實的,是對自己說的話,而不看物件怎樣。換言之,踐行“忠恕”與“殺不殺少正卯”毫無關係,不能將兩碼事混為一談!
【2,“忠恕”是修身,“殺少正卯”是治國,背後都是公正思想,都統一在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模式裡,故二者並不矛盾。】
“忠恕”是孔子在課堂上的教語,“殺少正卯”是孔子做官時的政舉,不可混談。其實很好理解,孔子做官就是要推行禮制,以聖賢思想教化百姓,“忠恕”主張也是禮制的核心思想之一,當少正卯散佈邪說、阻撓施政、禍亂民間、危害社會、屢教不改的時候,已變成“敗子、家蠡、國賊”,不單是孔子,就是別人早晚也要殺他!換言之,“殺少正卯”恰恰是仁政、善治和公義;若留之害人、害國,才是誤人、誤世,非正人君子。在治理國家上講,對不悔改的歹人歹事寬鬆,本身就是違法、失政和不忠。對兩件事背後正邪關係的理解,應該統一在這,而不是生搬硬套才對。
【3,落實“忠恕”以是否符合內在的人性為評價標準,不以外在的行動為評價標準。】
一般的理解,容易把忠恕=容忍,或=忍辱,甚至=逆來順受,都是不妥的。其實,儒家“忠恕”思想的最深義是兩個,並不等義於“不殺壞人”:(1)將萬物(包括別人)看做與自己是一體的,看做另一個自己,內心絕對的平等於一切;(2)禮敬萬物,理解萬物,認同萬物與我在本性上的“同一性”,而不是認同“差異性”。換言之,忠恕是“己心的標準”,不是“己行的標準”。因此,對老師和官員而言,落實“忠恕”的行為會有不同:老師落實“忠恕”重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行為師表”,在內心如此要求自己。而官員落實“忠恕”重在“大公無私,大義為國,奉公守法,維持太平,疏解危難”,在內心如此要求自己------兩者的“忠恕”只是內容和方式不同,性質和方向是一樣的。對孔子自己而言,“殺少正卯”既是仁政,也是公心;既是濟世,也是教人,都合乎禮制,對己、對人、對國都有好處,沒啥不妥,絕對不能理解成“忠恕=不能殺歹人”。
【4,“混淆了是非標準”是誤解孔子的另一個原因。】
儒家的是非標準是建立在人性評判上的,並沒有一律,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靈活變通的。比如孔子批判過“偽孝、偽善、偽行、偽德、偽教、偽形、偽義”,痛斥“鄉愿”之類的偽君子。同理,他眼裡的“忠恕”也不能帶著“偽”的面目。若心中有“忠恕”,而行上容忍歹人歹事,這就是“偽忠恕”,是不允許的。為何?修身本為“克己奉公”,容人之害即為“不公不仁”,自相矛盾,算什麼正人君子呢?所以,若行不及“忠恕”的真義,不殺少正卯,反倒是“偽忠恕”了!
總之,“忠恕”思想有兩面性:既是“反省自我”的標準,也是對“禮制仁政”的標準;既是“無私”的要求,也是“公義”的要求;既是“行己善”的要求,也是“除他惡”的要求;既是“對己心”的要求,也是“對己責”的要求。即便僅從“善惡”的道德角度看,連普通人都不會將“官員依法懲治禍國殃民的歹人”視為“惡”,視為“不忠不恕”,何況以此去評判孔聖人呢?可見,對問題定性下結論不難,難在怎樣“辯證剖析”上。
--------------------------------------------------------
不少讀者看不懂上文,提出很多反對意見,都是些技術性問題,現統一答覆如下。
(2)不要把教育問題和施政問題混為一談。“忠恕”是孔子以老師身份說的課堂語,“殺少卯正”是孔子以地方官身份在治理地方,別用教育標準替代政令,去苛責孔子。
(3)孔子的智慧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從反省中實修出來的,故他判斷人不靠腦筋,而是直接看人性,從人性上判斷善惡和對錯-----從人性上看對錯,是不會看錯的。當然,他看少正卯也如此,並不單看他說什麼、怎麼想,而是入木三分的看他人性上的險惡,知道他那樣做的危害性和違法性,所以要殺他,且是自己許可權內的事,完全合理合法。這很容易理解,現在誰敢公開胡言亂語,攻擊時政?這一點上,魯國法律與現在是相同的,孔子所做沒啥不妥。
(4)如果你是學生,打著騙人的旗號幹違法的事,學校不管你嗎?如果你是父母,孩子天天騙你,為非作歹,你不管嗎?如果你是領導,有下屬經常妖言惑眾,帶頭頂風與你對幹,你不管嗎?怎麼孔子作為主政地方官,就不能管刁民和殺違法歹人呢?非要睜眼說瞎話,罵孔子,就這點本事?
(5)有人把“孔子殺少正卯”歸結為孔子有嫉妒心、陰暗心,實在是標準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孔子如果有一絲這樣的卑鄙心,怎能說出和寫出這麼多普惠上千年和無數人的教理?怎能欺瞞世人和時光?
(6)忠恕≠寬恕,忠恕≠不殺人,更≠不殺歹人。忠恕是個向內的心理準則,當在心上先做到了,在行為上就體現為寬容力、公信力和智慧力。換言之,只要人自己不會反省,想從別人的外在行為上判斷他懂不懂“忠恕”,是沒有可能的,說別人沒做到“忠恕”,全是夢話。同理,不修“忠恕”的人,別跟帖罵孔子,你沒資格!
(8)不要只會人云亦云,帶著扭曲的變態心理,對待孔子和儒家思想,否則你就是不知好歹的敗家混蛋!中國家庭的全部關係都是建立在孔子思想上的,中國社會的全部存在也是建立在孔子思想上的,這是華夏文明的特色之一,每個華人念念都受益於此,時刻在感受著儒家教育的恩德!連這都不懂,就留言狂吠,不知羞恥嗎?為何要當數典忘祖的敗類?
(9)沒人強迫你接受文章的觀點,想看就看,不想看就走,某些人怎麼連這點做人的常識都沒有?就這點德性?
回覆列表
少正卯學說,不以仁義道德為核心,攻乎異端,斯害已矣。類似傳銷,搞壟斷哄抬物價,不是正道,所以誅殺少正卯,物價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