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這的親們說一下
6
回覆列表
  • 1 # 農村小領自媒體

    不說劇情也不說觀影感受

    聊聊《銀河補習班》對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

    影片真實地反映了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的教育 但顯然不算真實地反映了現在的教育。

    為什麼說不算真實呢?

    首先,影片中的“反派”閻主任(是有多恨才會給這麼一個惡毒的姓)現實中已不多見了,在大部分地區的公辦教育中,升學率不再是唯一評價標準(不否認仍然是重要標準)。

    第二,經濟水平上來了,教育觀念提高了,影片集中反映的幾對矛盾不再那麼集中,雖然感動,但對於觀眾來說,很難產生共鳴。

    第三,關於夢想的實現。影片確實有點扯,稍微努力一下加上游山玩水,墊底變成年級前十了?真當少年霍金呢?我這裡並不是否認馬皓文對馬飛的教育,而是就客觀討論,馬飛的成績有如此提高,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別人腳踏實地用功的三年有什麼意義?當然,也可以說這是影片效果劇情需要,就當我挑刺吧。

    綜上幾點,影片沒有那麼強的現實感,有那麼一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可以說是偏激的。

    這令我想到二十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

    當時胡適、陳獨秀等人的言論也很絕對很偏激,難道他們不知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嗎?顯然並非如此。

    調和是社會的一種天然趨勢。

    ——胡適《新思潮的意義》

    由此可見,所謂偏激,最終是趨和的。如果《銀河補習班》只走了五十步,社會可能只走十步二十步。正因為它走了一百步,社會才會走五十步。

    正因此,像《我不是藥神》一樣,《銀河補習班》會推動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毋庸置疑的。

    文化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政治。

    先來說說經濟。

    將會有更多資金撥款給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

    優秀的教育集團或單位將會得到社會媒體的肯定,如果這些集團識時務,趁著這部電影的輿論搞點動靜,效果更好。

    再說教育體制。

    公辦學校將會逐步取消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估計十年八年內不會涉及)的寄宿制度,然後再改革私辦學校。

    考試(包括中考高考)將會更注重綜合能力。(其實這點一直都是進行時)

    文科類科目的考試在開放題上會日趨理科思維化,形成人文素養與實踐能力的結合考察。

    學校領導人員將會在輿論熱度期內受到監察。

    另外,我不確定衡中體制的學校會不會受大的影響,這是檢測這部影片對教育體制究竟是否起了根本作用的一個關鍵點。

    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和《我不是藥神》類比,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我覺得真要比的話——效果肯定是有的——但肯定相對不明顯而且更漫長。畢竟在醫藥體制上,所謂新舊勢力對抗不強,一個國家意志就能推動,整體局勢一邊倒。但教育體制上,究竟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有一個劇場效應在那裡,有對抗,整體局勢不說五五開也有四六開。

    改革尚未成功。中國,還需要更多的《銀河補習班》,來給中國教育補補習。

    其實除了國家層面的教育外,影片還集中反映了家庭教育。閻主任和馬皓文兩個父親,他們的兒子最後的結局迥然不同。難道一定是閻主任錯了?一定是馬皓文對的?

    只能說,在一定條件下是。

    這個一定條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果你是一個墊底的學生,按馬皓文的方法,比原來進步一大截是肯定的,出了社會也可以憑藉自己的綜合能力吃的開。

    但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應試基礎了呢?

    你願意變成一個野孩子“重新做人”?

    或者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頗有成效了,你們願意從零開始?

    顯然不能。

    所以,還是那兩個字,調和。

    我們永遠無法得到理想的完美教育,國情如此。

    這時候,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就要看最小單位——家庭教育。

    畢竟,這明面上就是一部獻給“父親和孩子”的電影。

  • 2 # 託尼CHAI

    爸爸馬皓文,也就是鄧超,年輕時是有名的工程師,當過亞運會火炬手.因為設計的大橋還沒投入使用就垮了,背黑鍋進了監獄。

    兒子馬飛,父親被捕時還是個小豆丁,後來隨著母親(任素汐 飾)改嫁富商。

    被送到全寄宿的重點學校,年紀成績墊底,是會在全校大會上被教導主任點名批評的“壞孩子”。

    多壞吧,也沒看出來。無非是成績差,在枕頭底下塞了本《笑傲江湖》罷了。得出來,作為現實生活中兩個孩子的家長,鄧超爸爸對中國式教育,很有反思。

    在他眼裡,把期中期末考試看做“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這樣的想法,是荒謬的。

    只學習不玩耍聰明傑克也變傻,孩子都是天才,對孩子進行一切打擊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要快樂教育不要應試教育,重要的不是成績,是“孩子眼裡有光”。

  • 3 # 袁文丶

    《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所以看完點映的激動之餘,我就斗膽胡謅幾句:

    先說說影片的整體氣質,一個詞形容,就是樸實。剪輯流暢細膩,把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在觀眾的面前緩緩展開。像是和一個多年的老友對坐飲酒,聽他把這些年的經歷娓娓道來。即使你早就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但你還是會深陷其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跟著他哭,跟著他笑,為他心疼,為他驕傲。待到故事終了,你再仔細端詳他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每一根白髮,彷彿都在拍著胸脯為這個故事作證。影片用了插敘的手法,穿插剪輯了宇航員馬飛目前在太空的困境和兒時和父親的回憶,把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自我救贖的過程和國家歷史長河中的大事件互相交融,讓觀眾有更深的代入感和使命感。

    再說說這部片子的主題之一,教育。作為一個在國內上完初中,經歷完殘酷的中考,然後在國外一直從高中唸到研究生的學子,我覺得我在這個話題上還是蠻有發言權的... 我覺得近年來國內家長對於所謂的“素質教育”走入了一個誤區,認為所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是我的孩子要發展多少的興趣愛好,參加多少高大上的活動和培訓,然後與此同時還不能耽誤考試成績。其實不然,正如影片中所表達的,真正的素質教育,是要教會孩子怎樣去獨立的思考,透過這樣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目標,然後堅持不認輸的朝著這個目標奮鬥。我曾就讀於一所國外的私立貴族高中,我有很多的同學她們腦袋可能沒有國內中學生那麼“靈光”,在考試上永遠“缺根弦”,但這並不妨礙她們積極樂觀地生活。因為她們都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有的熱愛舞蹈,想要考入舞蹈學院繼續深造;有的喜歡跟孩子相處,想做小學歷史老師;有的想要做一名軍人,於是每天按照部隊的標準要求自己... 她們是幸運的,能夠確定自己的夢想,然後一直朝其奮鬥,那是因為她們的父母和社會沒有給她們一個固定的標尺,告訴她們什麼樣的工作才是“體面”,什麼樣的成績才叫“有出息”。反觀很多在國外的中國孩子,成績常年straight A,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一談及未來的規劃或夢想,就只剩下迷惘和惶恐。我看完電影就在想,如果我們的社會也能多一些馬皓文,也許我們的孩子就能少一些枷鎖和迷茫,多一份自信和勇氣

  • 4 # 怪梁小丑

    這部影片算是良心之作了,完美的詮釋了一個父親望子成龍的心願,也展現了父愛的偉大,不論生活多麼殘酷,都不放棄生活,也不放棄自己的孩子!祝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健康幸福!

  • 5 # 慕良小姐姐

    還行吧...

    6.5或者7分吧......

    節奏有問題,整體有點溫吞

    部分臺詞劇情太生硬銜接有問題

    可能是剪輯問題,一些地方剪掉了......

    鄧超和三個兒子演技都挺好的

    女配演技不行...

    別抱期待去看,

    也不用懷著惡意去挑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動亂時期一般都北強南弱,為何明朝的建立卻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