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按史索驥

    明朝之所以能統一北方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經濟方面。中國歷史上較長的時間內南方經濟都是弱於北方的,這一點直到“靖康之變”後,由於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隨之轉移到了長江中下游流域。再加上紡織技術的推廣使江南的手工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而北方的蒙古自入侵金朝以來人口仍未恢復。這就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超過了元朝並且不斷擴大。

    政治方面。北方歷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朱元璋能像唐太宗那樣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佔領南京之後沒有貪圖享受,而是傾明軍全力大舉北伐,攻下大都。取四川、定雲南,基本完成全國統一。

    文化方面。元朝入主中原後,實行嚴格的地位等級制度,讀書人社會地位最低,加上科舉制度的落後,使知識分子將注意力集中到底層人民的普通生活上,客觀上促進了元雜劇、散曲等文學的繁榮,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而且元朝的四等人制也激化了民族矛盾。為明朝推翻元朝統治奠定了基礎。

    地緣原因。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後因為東征西討而成為歷史上第二大帝國(330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公元1921年大英帝國的近3400萬平方公里)。由於帝國過於龐大,經常發生內訌,為明朝崛起提供了機會。

    總結綜上所述,明朝得以打破中國歷史上“北強南弱”的常態而實現逆推,得益於政治、經濟、文化、地緣等多方面的原因。

  • 2 # 萍水阿文

    由於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很少篇幅講解北方情況,主要原因是北方太“亂”。

    注意:這裡說的北方是指“亞洲北部”,而“亂”有幾層意思,且聽慢慢道來。

    在距今5千年以前(數字只是大概意思,非確指,放個數字只是為了更形象地說明情況,扛精太多,沒辦法。),散居在中國大地上大大小小的部落經過吞併戰爭,合併成幾個大部落,這些部落佔領了黃河邊上土地肥沃地區,而有些弱小部落被驅趕至苦寒之地。到西周時,中原地區已經發展出成熟的農耕文明,而戎狄夷族卻不被中原諸國所容。但是,他們也要生存,在苦寒之地,頻繁遭遇天災,而且有些生活物資比如鐵器、棉布絲綢等無法獲取,北方族民很容易將眼光轉向中原。所以,自古以來,中原與北方征戰無休,其實,追根溯源,本是同宗。

    漢朝幾任皇帝辛勤工作,匈奴或降或逃,終至消怠。北方就此安定了嗎?沒有!

    匈奴亡了,曾經被匈奴壓抑的各個部落蠢蠢欲動,他們開始了吞併過程,強大了之後,又威脅中原,此一幕反覆上演,如契丹、突厥、鮮卑、女真等等。

    從戰爭歷史來看,中原總是敗給北方,似乎中原戰力不如北方,其實不是。

    中國古代中原透過長期戰爭,已經發展出成熟的戰爭理論和實賤––戰陣。

    三國演義裡的情景––兩軍對峙,各出一將,將領戰敗,全軍潰散。這是小說。

    實際情況是軍隊必須列好陣式,才能有戰鬥力,沒有陣式,縱有千軍萬馬,必敗無疑。所以才有李世民率幾千人打敗十幾萬人的戰績。

    那麼,中原戰陣遇到北方騎兵,就不行了,比如蒙古騎兵,進攻時射箭,逃跑時射箭,伏擊時射箭,攻城時射箭,守城時還是射箭,根本不與你接觸,再好的戰陣也沒用。

    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唐朝和清朝沒有北方邊患,原因是,李唐王朝與北方關係密切,且熟悉北方戰法;而清朝本身就是北族,與北方各族關係也很好。而其他朝代就沒有這個命了,只能忍受北方的捶打,受不了則吐血而亡,如宋朝、明朝。

    明朝初期由於火器的運用,並革新了戰爭理論和實踐,比如“三線戰法”,使得騎兵的作用被大大壓制。但是,明朝後期,北族也學會用火器,明軍就沒了往日威風,只能死守城防,無力反擊。最後,亡於內亂,棄國於金。

    短短一文,無法述盡紛繁複雜的歷史局面,只能說個大概,肯定有不到之處,勿見責。

  • 3 # 南海打漁人

    明朝的建立者大都來自黃泛區,這個地區的人現在都是民風彪悍,這個地方的人不能簡單的當成南方人。這個地區跟江浙兩廣的民風區別很大。

  • 4 # 枋樹腳

    首先在明處,中國經濟中心基本上已經南移,南方經濟甚至已經超越了北方。而且朱元璋是從戰爭中歷練出來的,憂患意識強。朱元璋對於蒙古人的仇恨,而且後期蒙古的腐敗,也給了朱元璋這樣打的機會。

  • 5 # 小武書記官

    中國歷史的幾次大一統一般都是自北而南:

    (1)秦國舉全國之力滅楚,而後才能統一全國;

    (2)楚漢之爭的主戰場在長江以北,而後漢朝招撫南越實現統一;

    (3)西晉先滅西蜀,順江而下滅東吳;

    (4)楊堅先篡周建隋,而後渡江滅陳,之後的李淵也是先定中原而後江南;

    (5)元人先聯宋滅金,而後滅西夏、滅吐蕃、滅大理,南北夾擊滅亡南宋。

    但之後的明朝滅元卻是自南而北,這有它的特殊之處:

    首先,統一的策源地第一次在南方。之前的策源地之所以在北方,在於北方易於由割據變為統一。北方平原居多,便於大軍團決戰,一戰而定乾坤。北方的割據政權除了意圖南下統一之外,還要防備塞外遊牧民族的威脅,不論是士兵素質,還是戰術水平都優於南方。而明朝滅元的策源地是在南方,第一次南方的怒火蓋過了北方。這是因為蒙古人那愚蠢之極的民族政策,眾多的南方人被歸為地位最低的南人級別,形同國家奴隸。北方的漢人、女真人以及契丹人被歸為漢人。此外元朝建都北京,對北方的掌控力度大於南方。所以南方就成了各路反元勢力的擂臺,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位重量級拳手一番生死PK之後,留下最強的朱重八提刀北上與蒙古人拼命去了。

    第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北部邊境最安定的時期,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打北邊過來的。漢有匈奴,隋唐有突厥,宋跟契丹、女真、党項、蒙古輪番過招,就算是遼朝也在東北防著女真人叛亂,金朝頂著蒙古人的南侵的鐵蹄。而元朝不需要擔心北邊的威脅,所以元軍就舒服了,雖不至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也是優哉遊哉。連最精銳的阿速軍遇到扛著鐮刀糞叉子的南方義軍也是望風而逃。蒙古本軍尚且如此,那些色目人和漢人為異族賣命的熱情就更低了。

    第三,就是錢。打仗就是打經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多數的蒙古貴族對農耕不感興趣,要不是耶律楚材攔著,北中國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牧場。由此可以想象北方的經濟能叫蒙古人敗壞到什麼程度!反觀南方,卑溼水熱,蒙古人真心不想親自來管理,這種不管就給南方的農耕經濟留下了一絲髮展的生機。雖然朱、張、陳三位大佬在南方打得熱火朝天,但都是經濟軍事兩不誤。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讓其成為最大的財主,支援他的北伐。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華人的文化。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元朝建立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民族第一次亡國!之前還不曾有一個少數民族將漢家王朝連根滅掉。蒙古人西征時見識過了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所以對漢地的儒家文明並不感冒。所以蒙古人沒有選擇漢化,沒有像五胡、契丹、女真那樣慢慢融入漢族。這樣在漢人眼裡,不管蒙古人是不是統治者,他們都是異族,是胡虜!既然不想加入我們,那就讓他們滾回草原吧!

    雖然明軍自北向南滅了元朝,但是蒙古餘部退回草原,建立北元,繼續與明朝對抗了70餘年,直到最後一任大汗孛兒只斤·阿岱和阿魯臺被脫歡殺死,黃金家族所建立的大元才算真的滅亡。

  • 6 # 平凡英雄

    宋朝開始經濟重心由北往南轉移,到了元末經濟上基本上是南方為中心,由於蒙古人的民族分化政策,蒙古人,色目人,漢人黃河流域的以及南人這四個等級,可見漢人等級非常低賤。蒙古人進去中原毀良田改牧場,侵佔農民土地,失去統治的經濟基礎。大量的中原人才在南宋時期都遷移到南方。蒙古統治者並未接受漢族正統文化,沒有進行民族融合,被視為異類。因此紅巾軍起義一呼百應,元朝很快土崩瓦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人都使用欲擒故縱,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