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料完善度低
-
2 # 經濟愛好
其實歐洲電子商務發展也是很快的在2013年全球電子商務行業蓬勃發展,歐洲電子商務市場也不例外。不少小企業和本地企業家已經意識到線上業務的優勢。對歐洲電子商務增長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包括英國,德國和法國。據統計,這些國家線上業務的份額最高,為61%。由於歐洲電子商務的持續增長以及越來越多的本地企業進入線上市場,整個非洲大陸有超過550,000個網站在生活和工作,增長率為15%至20%。其他在歐洲電子商務市場表現良好的新興國家包括義大利,波蘭,烏克蘭,土耳其,俄羅斯,西班牙和中歐的許多其他國家。
根據PostNord連續第五年委託的新報告“2018年歐洲電子商務”,報道指出2017年至2018年的12個月期間,將近2.68億歐洲消費者進行了線上購物,價值為1,980億歐元。與去年相比,增加了9.4%或170億歐元。幾乎四分之三的消費者從國外市場購物。 隨著消費者和電子商家都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歐洲內外的跨境業務繼續增加。從中國購買產品特別受歡迎,所有國家的中間商和賣家都面臨著中國零售商透過亞馬遜等市場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挑戰。
-
3 # 探為觀指
歐洲電子商務發展得還是可以的。但是一方面由於沒有明星企業,所以顯得存在感低;另一方面,歐洲是一個個分散的國家,無法滿足電子商務規模經濟的特點。
拿英國舉例,亞馬遜很早就在英國經營了。2010年的時候,亞馬遜就在英國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也就是亞馬遜自營產品次日送達。雖然費用還是很可觀的,但是當年能夠買東西次日送達還是感覺非常牛。
歐洲(就說西歐發達國家吧)發展電子商務有其優勢所在。主要體現在道路和物流基礎設施條件非常好,通訊基礎也不錯。但是其劣勢也很明顯,一個是人員成本高,導致物流費用居高不下。另一個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隔離,導致了市場分隔而增加運營成本。最近幾年,由於歐盟隱私管理方面的進一步嚴格,導致網際網路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從業單位的經營積極性受到影響。
實際上,2017年歐洲電商銷售額達到6000億歐元以上,增幅15%。這個數字看起來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對於歐洲而言,由於國家的割裂,無法真正形成一個統一市場,因此歐洲本土無法成長自己的網際網路巨頭。因此歐洲的網購市場就是亞馬遜主導。而歐洲一眾小國,隨便不小心買個東西就跨國了(不是所有歐洲國家都在歐盟),這樣海關、運輸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就很高了。像我們國家能夠有包郵區,歐洲怎麼搞呢!歐洲的網購使用者還是集中在16至24歲的年輕人群體,中老年人很少使用,這個使用者基礎也限制了本土企業成長。最後,歐洲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上落後於中美,因此中美網際網路巨頭搶得先機,形成了規模經濟優勢。當亞馬遜登陸歐洲市場,就好比英華人登陸澳洲,土著人怎麼和他們打呢!因此,結論就是,歐洲電商也在發展,只是本土企業很難壯大了。
-
4 # 使用者1851217879241668
1,老美電商...不落後啊...Amazon是個很強大的網站,eBay也是個很好的補充。
2,在完備的商業法律體系下,電商面對廠商,沒有天朝那麼狂野的資本和氣質去耍流氓,於是廠商能維持實體店和電商渠道的價格大體一致。去掉運費後,實體店八成還更便宜。
3,美國消費者對品牌和自由競爭的認可度比較高。之前看過一個調查,研究的是當一個電商沒有特定品牌的商品時,消費者的體會是什麼。其中一個結論是,更多的美國消費者會認為是品牌不屑於走電商,而不是電商(因為品牌不給跪)主動遮蔽了品牌。個人相信,在美國,如果一個電商因為某品牌不讓利,從而在網站上全部下架該品牌的商品,消費者的態度更有可能是“這電商真tm low,以後再也不去了”。而如果一個渠道玩兒針對特定品牌玩兒點兒媒體流氓攻勢什麼的,這電商能被告死。
4,美國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敏感度沒有那麼那麼誇張(儘管都圖便宜),而在電商和實體店價格一致的情況下,更多的人依然追求實體店的購物體驗。
5,主流品牌也都有自己的網店,做得也都很不錯,支付方式也都很標準和安全。
6,與我朝不同,美國的運費不可忽略不計。
總結:我朝從80年代開始,一波波發了財的人,直到今天,模式基本上都不外乎於此 -- 摸對了政策,鑽對了空子,耍對了流氓,發對了財。
-
5 # 大學喵
2017年Ecommerce Foundation公佈一份《2017歐洲電子商務報告》,報告總結2016年歐洲電子商務銷售額超過5300億歐元,年度增長率達15%,預計2017年將達6020億歐元,現在看來,報告預測的結果得到證實。
可見由於強大購買力的推動,歐洲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是可觀的,但是年均15%的增長率在世界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中是怎樣的概念呢?下面是根據2019年ePayment服務提供商PPRO的最新資料整理得到的“全球十大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排名”榜。
全球網際網路市場發展速度的對比所得結果一目瞭然,在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網際網路公司中,11家美國企業,9家亞洲企業,而歐洲地區0家。
觀察世界電子商務發展速度最快的十大地區發展的特點和優勢,不難發現,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依託幾大要素:市場規模(消費能力和人口)、現代物流、網際網路技術、政策驅動等。而歐洲電子商務恰恰在這些方面存在制約。
(1)語言和文化割裂,歐洲市場規模狹小。文化和語言過於割裂。歐洲一共44個國家,每個國家幾百萬人口都保留著各自的文化和地方語言,需求自然各不相同。雖然英語普及,但是多語言的阻礙使得歐洲發展網際網路的成本變得很高,各個國家的企業網站都以本國語言為主,很難進入其他市場,造成歐洲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狹小。
(2)歐洲企業理念追求小而美。歐洲人非常注重生活的品質,"Quality"的高標準要求從食物,穿衣家居,到工作方式,假期,社會福利的方方面面,而非電商最大的優勢"經濟實惠",顯然不符合歐洲人民的消費觀念。在此消費觀念成長起來的電子商務企業往往是小而美的企業,很難透過複製來擴張市場。
(3)電子商務行業成本較高。一方面,由於廉價勞動力資源較少,且人工成本高,以致沒有足夠的人力來構建高效的物流系統,物流的發展規模成為了歐洲電子商務成長的天花板,要突破這一天花板,就需要很高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歐洲國家一向高福利高稅收,在稅收成本的壓力下,直接增加了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運營成本,在稅收高壓力高風險的影響下小企業很難存活,更別談創新。另外,歐洲小國多,本國市場不容易撐起大的電商。因此,歐洲的較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都是有較為雄厚的老企業,零售企業支撐的。
(4)歐洲市場電商消費需求較低。歷史因素影響,歐洲傳統商業非常發達並且歷史悠久,能滿足人們的購物需求,並不一定需要中國淘寶這樣全面又大型的電商平臺。另外歐洲市場對外開放,美國電商在歐洲很流行。
因此,歐洲電子商務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回覆列表
這個不瞭解,但是歐卅的"超市"很發達,質量保證、無條件退貨。
中國的"超市"也學習歐卅,唯也不學的是"無條件退貨"。
毆卅的電子商務落後於中國,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消費者是否接受,這個取決於廣大消費者。
就像街邊"看像算命"的先生,看的人、信的人越多,擺攤的也就越多;求福、求財的人越多,廟裡的香火就越旺,出家做和尚的門檻就越高,這就叫"水漲船高",水淺易觸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