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浦陽江看高等教育
-
2 # 小唯育兒
我覺得,想要讓孩子有陽剛之氣,可以注意一下幾方面:
1.多參加一些鍛鍊,多參加社會實踐。讓他擁有健康的體魄,外表Sunny。
2.父親的榜樣作用。男孩子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現如今,由於家庭教育中,父愛的缺位,使男孩失去了陽剛之氣。建議父親多一些陪伴。
-
3 # 長風浩蕩
陽剛跟“野”可不是一回事。
陽剛,是堅強和厚重,可不是野蠻和暴戾。野,是不安定,是輕浮和任性,這是陰而非陽,這是柔而非剛。
-
4 # 淯陽新視界
現代社會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有的有兩個孩子,孩子相對於過去變少了。物以稀為貴,過去一個家庭很多個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一個饅頭分幾個孩子吃,個個吃不飽,所以那時的孩子們的行動力就很強,要決心有朝一日能“吃飽”,能力也在努力中不斷蓄勢和加強,那麼他們後期增加的社會適應力就很寬泛。換句話來說,越是苛刻的條件和困難,他們越能滋生一定的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無論男孩,女孩,特別是男孩,基本靠自覺和自發,獲得很多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遇到什麼棘手問題,都能伸手去試一試解決,膽量、魄力和應對能力,可以說個個都很強。
而現代社會呢?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是家中唯一的根,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錢,不惜犧牲自己的幸福時光去努力,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少吃苦,少走父母曾經走的彎路。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孩子從小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憂無慮,從來不經受家庭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時在外面僅受到了一頂點委曲,還會向家長傾訴,如是在家長的呵護中,喪失了諸多自己動手的能力、自己承受的能力,以及自己敢於應對的能力。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看到父母的榜樣力量。很多父母在外面打拼,沒有更多的機會與孩子相處,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力量,父母是怎麼工作的?是怎樣應對困難的?又是怎麼度過難關的?這些都沒有教科書式的引導和教育。他們沒有機會。
男人是什麼?是陽剛之軀,外界的一切艱難困苦,基本是與生俱來都應該具備,這是人之天性,也是動物的天性。獅子剛生下來時,也無甚本領,但是為了家族的生存繁衍,獅爸獅媽仍將時常會帶領自己的孩們野外練習捕食本領,特別是現身說法的進行捕獵動物。那麼小獅們眼睜睜地看看父母捕食,眼見為實,本領都領略到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朝一日爸媽不在家,或遇到什麼困難了,有時到了進食的時間卻沒有食物,飢餓之下,也許他們就會自己衝出洞穴,試著覓食,捕獵。一旦捕到獵物,就會離成功近了一步,久而久之,他們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獅王了。那麼,作為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們呢?女孩子就不說了,天生柔性,這是胎裡帶。而男孩子呢,也天生柔性麼?那可不是,他們應該是天性陽剛。
為什麼一個男孩子長到八九歲,甚至十來歲,還娘裡娘氣,遇事唯唯諾諾呢?主要是缺乏鍛鍊,缺乏戶外拓展,缺乏父母的引導,一切事情都由父母來操辦,那麼將來有朝一日,孩子上大學了,父母是不是還要出門陪讀呀?這樣只會害了孩子,更加缺乏陽剛之氣。所以一是要引導,二是要多鍛鍊,三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接受新生事物,敢於去挑戰和生存,那麼久而久之,孩子的“野性”就會慢慢地薰染上來,釋放出來,那麼他們將來面對困難的應對能力就會不示弱,不膽怯,獨立性也漸漸培養起來,你終將可以放手了。記住:父母永遠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終究一天要飛出籠子,獨立生存,那麼有了這樣本領,他們的未來還會讓你擔心麼?到那時,你才能微笑地放手了!
-
5 # 米缸鼠6008
現在男孩子缺乏陽剛之氣的主要原因,一是父母太溺愛,許多男孩子成了典型的“媽寶男”。二是整天對著電子產品,缺少對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三是從小性別模糊,有的家長把男孩當女的養,嬌滴滴,一定程度上大了有了娘娘腔,缺少男子漢作為。四是從小對男孩缺少陽剛之氣的鍛鍊,譬如運動,適時戶外冒險等鍛鍊。
-
6 # 國士無雙644
謝邀!現在的男孩子比較娘,甚至比他們大幾歲的青年也都有不少娘裡娘氣。個人認為有這幾方面原因:一是家庭責任。學習壓力大,專司學習,在成長的過程中和性格形成過程中,缺乏多方面全方位塑造陽剛性格的時間、方法和手段。一門心思鑽到書本里去,忽視了對陽剛氣質的塑造。二是學校責任。目前學校只抓高考大綱教學內容,把學習提到了無以復加的位置,任何事情都不能撼動其地位,忽視對等對抗性體育課的教學與實踐,不僅體育課課時少,而且體育課常常被擠佔,成天學習學習,不娘就怪了。我一朋友的兒子15、6歲到美國上學,學校留的作業不多,有很多時間從事體育活動,蔚然成風,學習好的未必得到推崇,但假如你體育不過關、不好,甚至如我們少年娘態樣,肯定遭鄙視。三是社會責任。社會氛圍不好。韓劇、韓星對青少年影響甚大,影視文藝部門為迎合觀眾、贏取票房收入,推出所謂小鮮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把本應視為性格缺陷卻做人為做成了模板,十幾歲的孩子怎麼能辯別得出良莠?四是個人責任。這就不用多說了。
-
7 # 山石含情
我覺得題主在這裡所說的"野性”,應該是指孩子在生活環境中受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雙重影響而做出的各種率真又“粗獷”的行為表現,有些可能與我們內心期冀一致,如在學習上的不服輸;有些可能是我們不希望的,如固執貪玩,孩子身上的這些比較顯性而持久難化的行為都可視為其野性。因此,我要說,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遞進,作用於孩子的各種社會關係也在不斷的改變和更新,使得今天的孩子們,讓我們感覺其“野性”和曾經的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們相比,稍遜一些,其“野性”行為的粗野度在縮減,柔和度在擴增。略舉一小例可見一斑,如叫父母吃飯之事,現在多數家的孩子會輕輕一聲:"爸(媽),吃飯。"可過去的孩子則可能會另一個樣:“爸(媽)一一,吃飯嘍。”從神態、動作、語言、音量等角度看,過去的孩子其“野性”顯得足一些,今天的孩子稍遜一些。但是在我看來,這並非都是好事或者都是壞事。因為,孩子的“野性"是他們的率真共性和略帶“粗獷”的個性相結合的產物,不同孩子呈現的方式和結果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由孩子的一切社會關係包括家庭關係、社群鄰里關係的影響等共同作用而成的,其中的利弊共存,成人們應該仁智各見。只要一回憶,我們就發現: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們尤其是農家孩子從能夠走路開始到十五六歲甚至更大,他們受大集體影響(家庭關係和社群鄰里關係互動一起),幾乎整天都在很大的空間活動一一同院的三五成群七八為伍捉迷藏觀螞蟻等嬉戲玩樂,同院或鄰院的串在一起方圓幾里十幾裡割豬草收牛草,跟隨父母兄長戶內餵豬煮飯掃地洗衣,或者田地裡學著為蔬菜莊稼除草捉蟲……他們好像不是孩子是成人,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做一一黑不溜秋的臉上雙眼珠骨碌碌的轉,赤著的雙腳丫哪裡就能去。他們經常被責罵,有時還受懲罰,捱打也是有的。在父母眼裡和心裡,孩子們“野性”太足。對此,今天的成人們仍會褒貶不一。可是,今天的孩子們呢,家長不準其隨意串門,以免學野難管;鄰里不願其互動往來,以免其難教變野;學校紀律嚴明,孩子野性只在很受約束的時空表現;社會性實踐活動更是缺乏,安全考慮是第一因素,孩子們哪怕有“野性”也難有機會撒“野”。當然,我們看到的今天的某些男孩似乎缺少應有的野性即缺乏“陽剛”之氣也就不足奇怪了。其實,這些時空限制是當今孩子“野性”缺乏的關鍵所在,是束縛孩子“野性”的囚籠。只要我們辯證分析,理性對待,適時開啟籠子,放"虎”歸“山”,孩子們不管是男是女,他們的“野性”一定會最大程度展現出來,因為他們既能擁抱“大自然”的天地,又會受到“社會”的正確誘導,孩子們的“野性”或許還會創造出很多奇蹟來。
回覆列表
男孩子身上缺少所謂的“野性”,很多時候會讓父母擔憂不已,社會上也常常為此討論頗多。怎麼樣才能讓男孩子更有“野性”呢?筆者認為,應該充分考量孩子本身合法性格和習性。因地制宜地採取一些孩子能認同的舉措來提升孩子的陽剛之氣。同時,在家裡。父親要起榜樣作用,帶好頭,那麼,孩子自然會模仿,會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