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諧攝製A
-
2 # 知足常樂282581308
太陽系是最大的科學。
令人類生存的環境。
也是供人類觀察的智慧。
各行星有存在的意義和必須的軌道。
其整體是平衡的狀態。
-
3 # hnyfkj
我們宇宙是有規則和規律的,當然太陽系也是一樣。
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從重力塌陷一個巨大的分子云。這個系統的絕大部分質量在太陽中,剩下的大部分質量包含在木星。四顆較小的內行星水星,金星, 地球和火星,是類地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屬組成。四顆外行星是巨行星它的質量比它大得多。兩個最大的,木星和土星,是氣態巨人,主要由氫和氦兩顆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人,主要由與氫和氫相比較具有較高熔點的物質組成,稱為揮發物比如水,氨和甲烷。所有八顆行星的軌道幾乎都是圓形的,它們位於一個幾乎平坦的圓盤內,稱為黃道。
黃道
太陽系內主要天體
太陽系還包含較小的天體。小行星帶它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主要是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物體,如類地行星。還有柯伊伯帶和分散盤,它們是主要由冰組成,除此之外還有需要未發現的。我們人類到現在對太陽系瞭解的太少。
為了瞭解太陽系,我們人類發射了各種衛星,探測器考察太陽系內各個地方,特別是發射的深空探測器“新視野號”現在執行在柯伊伯帶,不斷給人類帶來需要新的驚喜。
新視野號發回的柯伊伯帶天體
這些在太陽系內的天體,它們執行都遵循著太陽系內的規則和規律執行。所以,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數學和天文密不可分。這些天體好像是透過計算專門設計好的公式一樣。
比如,提丟斯-波得定則,簡稱“波得定律”,是關於太陽系中行星軌道的一個簡單的幾何學規則。 它是在1766年德國的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1729~1796)發現的。後來被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得歸納成了一個經驗公式來表示。
1772年德國的波得公開發表所總結的公式:an=0.4+0.3×(2n-2),式中an是以天文單位表示的第n顆行星離太陽的平均距離,n是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但水星n=-∞為例外)。1781年發現的天王星正符合n=8的位置上 ,因而促使人們去尋找n=5的天體,1801年果然發現了小行星(與a5=2.8相符)。而且在一些衛星系統中,規則衛星也同樣存在著類似關係。
戴維·提丟斯
太陽系的這種規律,透過最近的天文研究表明,圍繞著其他恆星的行星系統也可能遵循類似於物理的定律。這說明了這八大行星在太陽系內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距離等規則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容缺少和增加。
科學家描繪的已知的宇宙圖
由於人類對天文知識還了解不太多,對這種有規律的現象(還有許多別的有規律的現象)無法解釋,就使很多腦洞大開的人認為,人類有沒有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
-
4 # 地外天使講科學
對於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是最佳配置嗎?多幾個和少幾個對地球影響大嗎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太陽系目前所形成的八大行星天體,是太陽系物質週期迴圈運動發展規律過程現階段的自然配置,多幾個或少幾個不會造成對地球有太大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太陽系之中的物質,是週期性迴圈運動與變化的自然發展規律,八大行星天體現階段的形成,一方面,目前自轉太陽的磁場之中,擁有八條較為穩定性的磁力線圈執行軌道,能分佈在太陽系太空間的不同間距之中,能為太陽系現階段自然配置了八條大行星執行的天然軌道現象。
另一方面,太陽曆來核聚變燃燒過程,會持續釋放出數量龐大的塵粒流物質,能隨機散發到太陽系的空間之中,並能圍繞著各自不同間距的軌道上而執行,實現塵粒流物質量的積累現象,是太陽系經過約為50億年聚集塵粒流物質量變的現階段形成的表現結果。因而,這是一種自然配置現象,並非是最佳配置現象。
此外,太陽系物質週期迴圈運動發展規律變化過程,其軌道數量是由多到小地發生變化的,其軌道上的行星體積與質量是由小到大地發生變化之自然現象。依據相關科學家研究表明,太陽誕生初期,太陽系太空間的物質執行軌道多達30多條,隨著太陽核聚變持續燃燒的自然現象,太陽的質量會顯得越來越少,磁場的磁性會顯得越來越弱,導致太陽系佔領宇宙的空間會越來越窄,會引發磁力線圈軌道逐一合併,太陽系之中的行星執行軌道會變得越來越少,直到50億年之後的目前為止,才會形成太陽系現階段八大星系天體的自然配置現象。
隨著時間之箭的推移,太陽系大行星的執行軌道將會變得越來越少,這個過程不會造成對地球有太大的影響,反而,能不斷增加地球物質的體積與質量,而地球將會形成巨行星之必然現象。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加入相關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
5 # 平常人246089341
太陽系八大行星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對地球多一少一都不行,它會影響到太陽和地球的相互引力,宇宙間天體的安排是自然和徵妙的。
-
6 # 大眾科學線上
從人類的角度看,地球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從太陽的角度來看,八大行星對太陽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我們先看太陽系內其它所有天體和太陽的質量比例,太陽佔到99.86%,其它所有天體佔到0.14%,這個比例實在太懸殊了,就好像一個一百斤重的人,他身上帶了70克重的東西。太陽是太陽系內的絕對的巨無霸,再增加幾個行星或減少幾個行星對太陽的影響不大。
而對於人類來說,多幾個行星或減少幾個行星,關鍵在於對地球的影響。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如果多的或少的幾個行星離地球非常靠近,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分幾種情況來說明一下。
一種情況是,萬有引力的影響。按照太陽系內行星的規律,一般是離太陽越遠,公轉週期越長,如果和地球很接近,同時這個行星的質量也是很大的話,那麼,這顆行星的公轉週期估計和地球的公轉一年時間相差不大,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地球和這顆行星靠近一次,由於引力的影響,可能會類似月球一樣,引起地球上的潮水升漲,如果距離夠近,行星質量夠大,則反應會加大,同時,在靠近時,會產生類似日食月食的現象。另外,如果這個行星引力的影響,讓地球的自轉軸發生影響,進而影響地球四季的話,那麼,將會影響到整個地球上的生物。
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如果離地球的行星足夠近,進而和地球相互繞著一箇中心點旋轉,成為一對雙子行星,而這對雙子行星又成為一個系統再繞太陽公轉,這種情況天文上稱為雙行星,那麼,就是很特殊的情況了,對人類的影響會變得很大!那真的是一個很特殊的世界了。
總的來說,對於太陽來說,增減行星影響不大,而對於地球來說,如果增減的行星離地球夠近的話,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所以還是距離產生美,太靠近的話,各種問題就來了。
回覆列表
其實天文學是個複雜的東西,他是在半推理 半設想 半科幻中發展,宇宙中的各種星系就像上帝放的禮花,在蒼穹中旋轉的飛,爆炸的火球就是太陽和恆星,而粉碎的包裝物上的塗抹和細菌,就像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我們覺得時間很長,當我們放鞭炮時,只是一瞬間,但對一些細菌類卻是一生在精彩中度過。
至於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或許是最完美的匹配,包括像月亮這樣的衛星都是絕配,我們地球有生命,更是上帝的恩寵,為防止地球上的這些小精靈免受更多的災害,在,太陽系的外圍有大型的土星和木星及小行星帶來保護我們,內外分別有金星和火星陪同我們,其他行星各負其責,與太陽一起公轉和自轉,並互相吸引,維繫著這種生態的平衡,如人類給自己和平的幾千年或者宇宙給這種平衡狀態的幾千年,人類的智慧,生命可能會衝出太陽系,或者是銀河系,前提是地球的宜居帶保持不不變。最後多謝您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