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ajh天下第一
-
2 # 投資社論
富不過三代,首先是因為帶有一定封建色彩的家族企業傳承,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耳濡目染,自知創業之艱辛,第三代大多活在驕奢淫逸中。需要解決富不過三代,就要從根上破除這個格局:
1.採用經理人負責制制度,唯才是舉
2.採用家族信託的形式,可保家業長青
-
3 # 匠心財經創作者
個人之見,富不過三代的根源在財富傳承和精神傳承。
首先,財富傳承,要求傳承者有一定的遠見和財富管理和傳承的意識。現在市場上有許多善於進行財富管理的優質機構和人才,也有許多比較好的財富傳承工具,傳承者需持續不斷的學習。
其次,也就是精神傳承,個人認為,比財富傳承更重要。曾國藩家族的故事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無比牛逼的人物,曾經率領湘軍打敗了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後來他創立了兩淮鹽票。
這裡面有個細節,外人很少知道,但曾國藩的外孫知道的很詳細。
在那個年代,鹽票非常寶貴,每張票價二百兩,後來賣到兩萬兩,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兩,當時,家裡只要有一張鹽票的,就可稱為富翁了。
但是曾國藩就下了死命令,曾氏一家人都不準領取,而且在他死後的很多年,曾家也沒有領一張鹽票。
你想想,以曾國藩的權力,重新做一些字號和花名,讓自己的家人領一、兩百張鹽票,是極其容易的事情,而且照章領票,表面上並不違法。
但是曾國藩就這麼死心眼。
後來曾國藩死的時候,極其清廉,只有少量的銀子,除了老家的老屋外,並未在省城裡面建造一間房子,沒有留多少財產給子女。
可是後來曾國藩家族過得怎麼樣呢?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家族是中國近二百年以來最成功的家族,沒有其一。
有人曾經統計,曾國藩家族八代中,沒有一個敗家子,三代之後,依然人才不斷。
比如曾孫曾昭權是美國麻省理工學士、湖南大學機電系主任; 曾約農,臺灣東海大學校長;曾憲森,華人民大學教授。
除此之外,女兒孫女這一系,那人才更是了不得。
外孫聶雲臺是上海總商會會長,開辦中國第一家紡織廠,還有好多開國元勳都跟曾國藩家族有聯絡。
《曾國藩家書》一提這一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曾國藩教育他們家族子女的精髓,他的一生成就和心得都濃縮到這本書裡面了,也是很多教授、專家爭相研究的物件。
所以,關於一個家族的興旺,留錢是最沒用的,必須傳遞一種精神,而這種前輩們精神上的寶貴財富,才是最能夠保證後代一生的高貴和富有的。
林則徐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大意是說:“子孫若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麼?賢能而有很多財富,會毀滅他的志向;而子孫若不如我,留錢給他做什麼?愚蠢而擁有很多財富,會增加他的過失!”
那麼,林則徐自己是怎麼做的呢?
林則徐一生清貧,子孫沒有繼承他任何家產,期間他繳獲了很多鴉片,有人對他說用這些鴉片弄個幾百萬銀兩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他不為所動。
後來林則徐死後,家族的精神一直在傳遞。
他的子孫數代書香不斷,清朝的時候進士、舉人數不清,直到現代都有很多優秀的子孫,比如說最高法院院長林翔,道德品質非常崇高,頗有當年林則徐的風範。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曾經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但他們家族的故事更為精彩。
有一次,范仲淹在蘇州的南園買了一所房子作為自己的住宅,後來聽算命先生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
他想,這屋子既然風水這麼好,那不如當它做學堂吧,讓更多的窮苦人家孩子都受益。
於是,他立刻將房子捐了出來。
後來這個學堂將近一千年來,現了將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
范仲淹的一生,真的是窮酸得讓人落淚。
他做官幾十年,所得的俸祿全部都用來接濟了窮人,家裡極為節儉,每天早上都吃鹹菜粥,兒子們都穿布衣,他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
後來范仲淹的子孫怎麼樣呢?
范仲淹的家族傳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年了,蘇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很多範氏的後人,並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子孫後代。
所以啊,先輩們的意志和精神,才是給子女們真正有穿透力和影響力的財富。
-
4 # 散戶嫩韭菜
我們平常評價一個家族的興衰,常常會用到一句話,那就是“富不過三代”。有些人會產生疑問,到底為什麼會富不過三代呢?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老祖宗們對於家族興衰的看法。
中國跟歐美那些國家不太一樣,歐美那些國家比較強調人權思想,更看重個人隱私更生活,哪怕父母子女都無法過多對個人進行干涉;但中國深受傳統家庭觀念影響,是以家族為生活單位的,在這種情況,家庭的榮辱比個人得失更為重要,富的話全家發財,窮的話全家潦倒。這也是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由來背景。
哪怕放到現在,一個華人如果闖下了偌大的家業,那他的事業中一定會摻雜到他家人的影子,而不能真正的做到用人以賢良。那麼問題來了,家族中那些受到其恩惠而飛黃騰達的族人,真的能具有奮發圖強的精神,做出相應的努力來匹配上自己所得嗎?還真不一定。
舉個最簡單的的例子,晚清中國有個商人叫做張頌賢,他在鴉片戰爭後利用通商口岸,將中國的絲綢遠銷海外,一躍成為了全國首富。他發達後自然將自己的眾多子女親戚們全都安排在了自家的綢緞莊中上班,還修建了一座大宅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
但是張家自他之後,兒子輩們還好,畢竟年輕時也過過不太富裕的日子,知道錢財得來不易,還算努力;但到了孫子那輩開始,基本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從來沒過過苦日子,自然不懂家族的興衰跟個人勤奮有很大的關係。
到他的孫子,收藏大家張石銘過世後,張家直接分家了,從此再不復當年輝煌。晚清中國另一位全國首富盛宣懷的家族也是同樣如此,但是盛宣懷的後代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破落後知道重新發奮圖強,因此又掙下了不斐家業。“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就是這個道理。
“富不過三代”這個說法最早出自孟子說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留給後代的庇護,不過幾代就會消耗殆盡了,告誡大家不要坐吃山空而是要自己多努力,不復祖宗恩澤。這裡的“五世”是泛指多代的意思。
那有人會問不是有很多傳承百年的家族嗎,他們這些家族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跟“富不過三代”的整句出處有關,為“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開“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很簡單,那就是讓一個家族不僅僅是以財富興盛,而是對子孫在品德、勞動、文采方面進行全面教導,使得後輩們自身具有一定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一個家族源遠流傳下去。
-
5 # 華生論股
富不過三代是指中國以往的封建朝代制度的產物。
最核心的原因是朝代的更迭或者皇帝輪換。
古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皇帝上來了,用一批新的臣子,那麼過去的大臣可能就要落寞了。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你懂的。
封建時代富不過三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一個。
回覆列表
這不是發家本人衰落、到了孫輩思想認知不同、產生變化也有社會產生變化、這些都是人們長期實驗總結、要是代代富從古到今要富到什麼程度、你富了與周圍人搞不到一起了、聖旨連近親親兄弟都不認、成了眾判親離、無人員一旦社會變動、那財產與生命都難保、仇人多無人同情、災難重重、我家祖宗與親戚都是大戶人家、最終財盡人安、有的人財兩空、還有連兄弟不佔光的性命也被搭了進去、人說財大禍大就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