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曾國藩
-
2 # 沒有畫框的風景
關於賈惜春的結局,無論是曹雪芹原作還是無名氏的續作均認為是出家,但是賈惜春出家之後究竟去了哪裡,曹雪芹和高鶚有著不同的表述。
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是根據曹雪芹原創改編的,在表現賈惜春出家的情景時,電視劇中表現的是賈惜春自己走出了繁花似錦而又血雨腥風的大觀園,在門前頓了一下之後,毅然走進一座位於荒郊野外的名叫“慈悲庵”的修行之所,脫去了大家小姐的裝束,換上了出家人的衣服。
無名氏在續作中是這樣表述的:豈知尤氏不勸還好,一勸,惜春更要尋死,說:“做了女孩兒,終不能在家一輩子的。若像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操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乾乾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址,我就在那裡修行。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著。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裡。你們依我呢, 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願, 那時哥哥回來,我和他說並不是你們逼著我的;若說我死了,未免哥哥回來,倒說你們不容我。”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賈惜春選擇的出家地點是大觀園內的櫳翠庵。
同一件事情,涉及了兩個地點,究竟哪個正確呢?我認為,賈惜春既然看破紅塵,選擇了出家,無非是要離開賈府這個是非之地,找一個清淨修行之所了卻殘生,電視劇中表現的是賈惜春走出大觀園,來到陌生的慈悲庵,這能夠表現出她出家的決心,也就是和賈府一刀兩斷,電視劇第36集中,劉姥姥在橋上偶遇已經出家到處化緣的賈惜春,哭著說:“四姑娘,你家遭難了。”而賈惜春只是淡淡地回答道:“阿彌陀佛。”這個情節也可以作為賈惜春堅定出家念頭的佐證,非常可信。在高鶚的續作中,則表現賈惜春雖然出家,但是並沒有離開賈府, 與賈家仍然藕斷絲連,這怎麼叫做出家呢?因此,我認為高鶚在續作中表現賈惜春出家的記述不可信。
綜上所述,我認為,賈惜春出家後選擇的修行地點應該是慈悲庵。
-
3 # 圍雪夜讀
我認為惜春的出家之處,是慈悲庵,或者是其他賈府之外的庵堂。
惜春是《紅樓夢》”元迎探惜”四姐妹中最小的,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她出場時,作者說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一語概括了。
她早年喪母,父親賈敬,那時就年事已高,在道觀中沉溺煉丹,所以她一直在賈母王夫人身邊長大。
曹雪芹對惜春的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朱門繡戶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這個判詞,意味著惜春最後的歸宿是出家。但她在哪裡出家,有不同的說法和理解
《紅樓夢》原著續中,曾說:豈止尤氏不勸還好,一勸,惜春更要尋死,說:“做了女孩兒,總不能在家一輩子的。若像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操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家,乾乾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址,我就在那裡修行。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著。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裡。你們依我呢,我就算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
這裡看,表達的是,惜春是在櫳翠庵出的家。
但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是根據曹雪芹原著改編的,在惜春出家這一環節,電視劇演的是惜春自己走出了繁花似錦的大觀園,在門前停了一下,然後毅然走進一個位於荒郊野外的叫“慈悲庵”的修行地,脫去了大小姐的凡塵衣物,換上了出家人的修行衣。
我認為,惜春既然決定要出家,無非是想離開賈府這個是非之地,找個清淨之所了此殘生。而電視劇中讓她走進陌生的慈悲庵,以示和過往的生活斷絕關係,表現她出家和賈府一刀兩斷的決心。
由以上判斷,惜春出家慈悲庵,電視劇的處理比較合乎情理。
而高鶚的續作中,惜春雖出家,但依然住在大觀園櫳翠庵,得賈府庇護,和以往的生活藕斷絲連,這不太符合出家人的心態。
是以,我認為惜春出家地點應該是慈悲庵之類完全陌生的環境。
-
4 # 冰雪素影
都知道《紅樓夢》中賈惜春的結局,無論是曹雪芹原作還是無名氏的續作均是出家了,但惜春出家之地又是哪呢?曹雪芹和高鶚有著不同的表述。
而無名氏在續作中是這樣寫的:豈知尤氏不勸還好,一勸,惜春更要尋死,說:“做了女孩兒,終不能在家一輩子的。若像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操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乾乾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址,我就在那裡修行。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著。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裡。你們依我呢, 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願, 那時哥哥回來,我和他說並不是你們逼著我的;若說我死了,未免哥哥回來,倒說你們不容我。”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賈惜春選擇的出家地點是大觀園內的櫳翠庵。
同一件事情,涉及了兩個地點,究竟哪個正確呢?分析下,賈惜春既然看破紅塵,選擇了出家,無非是要離開賈府這個是非之地,找一個清淨的修行之所了卻殘生,電視劇中表現的是賈惜春走出大觀園,來到陌生的慈悲庵,這能夠表現出她出家的決心,也就是和賈府一刀兩斷。另,電視劇第36集,劉姥姥在橋上偶遇已經出家到處化緣的賈惜春,哭著說:“四姑娘,你家遭難了。”而賈惜春只是淡淡地回答道:“阿彌陀佛。”就這個情節也可以作為惜春堅定出家念頭的佐證,非常可信。在高鶚的續作中,則表現賈惜春雖然出家,但是並沒有離開賈府, 與賈家仍然藕斷絲連,這怎麼叫做出家呢?因此,我認為高鶚在續作中表現賈惜春出家的記述不可信。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賈惜春出家應選擇的修行地點應該是慈悲庵才對。
-
5 # 沙湖泛舟
《紅樓夢》賞析,惜春的出家之處是否為慈悲庵?
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貴不可言。可是惜春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哀處境。她本是賈珍的一母同胞的妹妹,可是她自幼生長在榮國府。
名義上是老太君賈母喜歡女孩子,養在身邊,實際上的原因令人費解。最後她不得不出家,令人扼腕。
幾百年來人們總是在不斷追根尋源,她的出家之處到底在哪裡?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局面呢,無非是續寫者另有交待。
她在門前頓了一下之後,毅然走進一座位於荒郊野外的名叫“慈悲庵”的修行之所,脫去了大家小姐的裝束,換上了出家人的衣服。
高鶚在續作中是這樣表述的:豈知尤氏不勸還好,一勸,惜春更要尋死,說:“做了女孩兒,終不能在家一輩子的。
若像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操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乾乾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址,我就在那裡修行。
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著。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裡。你們依我呢, 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
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願, 那時哥哥回來,我和他說並不是你們逼著我的;若說我死了,未免哥哥回來,倒說你們不容我。”從這段文字中不難看出,賈惜春選擇的出家地點是大觀園內的櫳翠庵。
同一件事情,涉及了兩個地點,究竟哪個正確呢?後人一致認為,賈惜春既然看破紅塵,選擇了出家,無非是要離開賈府這個是非之地,找一個清淨修行之所了卻殘生?
電視劇中表現的是賈惜春走出大觀園,來到陌生的慈悲庵,這能夠表現出她出家的決心,也就是和賈府一刀兩斷。
電視劇第36集中,劉姥姥在橋上偶遇已經出家到處化緣的賈惜春,哭著說:“四姑娘,你家遭難了。”
而賈惜春只是淡淡地回答道:“阿彌陀佛。”這個情節也可以作為賈惜春堅定出家念頭的佐證,非常可信。
在高鶚的續作中,則表現賈惜春雖然出家,但是並沒有離開賈府, 與賈家仍然藕斷絲連,這怎麼叫做出家呢?因此,高鶚在續作中表現賈惜春出家的記述不可信。
賈惜春出家後選擇的修行地點應該是慈悲庵。紅樓夢裡,惜春出家跟其餘諸釵一樣,她們的結局,曹公早在判詞中透露。
惜春的是“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也就是說,惜春最後的結局是出家為尼,這一點確定無疑。
關於惜春出家的暗示,原文中也有不止一處提及,比如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看到惜春正在跟水月庵的小姑子智慧兒頑笑,惜春曾說出一句讖語:“我這裡正和智慧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
賈府過元宵節時,惜春作了一首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庚辰本脂批說: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
這些暗示,都指明瞭惜春最後的結局,即出家為尼。那麼問題來了,惜春為什麼要出家呢?原因大致有這樣幾個。
第一,惜春出家的念頭,是從很小的時候就種下的。她跟水月庵的小尼姑智慧玩的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她們志趣相投,兩個人聊得來。
年深日久,她們彼此自然會聊到很多東西,比如惜春跟智慧說生於富貴之家的無奈和孤獨,而智慧兒則會跟惜春說出家為尼的清苦和寂寞,但這也許正是惜春想要的生活,因為生於賈府的她,不僅孤獨,還不自由,而做尼姑,至少人身是自由的。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惜春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父親又跑去煉丹,哥嫂也不管她,她自幼又被賈母抱過來一起養著,小時候的惜春,是孤獨的,沒有玩伴,這也成為她後來養成孤僻性格的重要原因。
自幼就孤獨的惜春,自然不怕孤獨,甚至喜歡上了清靜而無人打擾的孤獨,就像水月庵的智慧兒一樣,每日青燈古佛,慢卷經書,她應該是嚮往過這種孤獨但相對自由的生活的,尤其在賈府走下坡路以後。
第二,被逼無奈。除了心甘情願這樣的內在因素,惜春出家,應該是受到了外力的擠壓和逼迫的,最明顯的例子,即是由抄檢大觀園一回所引發的風暴。
惜春畢竟是寧國府的小姐,跟榮國府還隔著一層,而抄檢大觀園卻深深地震撼或者說震懾到了惜春,她有恐懼,也有憤怒。
因此在她的丫鬟入畫私自傳遞物件事發後,惜春先是“嚇的不知當有什麼事”接著就是說什麼也要他哥嫂把入畫領走,並因此跟嫂子尤氏大吵一架。
惜春早已有了出家的念頭,她的這個念頭是從小種下的,但在抄檢大觀園時,她才強烈地意識到,不出家,也許永遠都無法擺脫這樣的生活。她生於豪門,從小就見多了骯髒、算計和各種人心的冷酷無情,早有出世之心。
更關鍵的是,此時的賈府已經搖搖欲墜,對於年幼的惜春來說,除了出家,她沒有別的路可走。因此,她是在自願之時,又被殘酷的現實給逼迫了一次,逼迫她不得不早作出家的打算。
第三,看破紅塵。這一點抄檢大觀花園時,惜春已經說了,“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此時的她,已經開始了悟了,也就是逐漸看淡看破放下了,而這種看破紅塵的道行,跟她自幼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如果說惜春小時候只是懵懂地想要出家做姑子,或者說只是偶爾的玩笑,是一種潛意識的偶然流露,但隨著賈府一日日敗落下去,就像秦可卿說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也許這時候正是惜春看破遁入空門之時。
她生於末世,親眼看到賈府是如何敗落的,看到身邊的家人是如何反目成仇,互相算計的,親身經歷告訴她,什麼親情,什麼父兄,都靠不住,人世間的一切到頭來都是一場虛幻,充滿了骯髒,卑鄙和陰謀。
惜春尤其經歷了元春死亡、迎春死亡、探春遠嫁之後,惜春終於徹悟,這就是判詞裡說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總之,惜春的出家,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結果,既有小時候心裡埋下的種子,又有家族敗落對她的打擊、震撼和逼迫,也有賈府敗落之時的頓悟,因而出家為尼,從此甘願做一個到處化緣乞討的尼姑,也不再生於豪門,做人身不自由的末世小姐。
-
6 # 豐子冉
我以為從《紅樓夢》來看,無論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或高鶚先生續作的後四十回,惜春最終結局是出家為尼,這是毫無疑問的,從紅樓一夢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惜春判詞就已註定了她的命運:“勘破三春景不長”!勘破三春景不長,紹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判詞前面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隱喻惜春出家當了尼姑。
《紅樓夢》中多次提到並描寫“櫳翠庵”,但八七版《紅樓夢》根據原著改編為——‘惜春在門前頓了一下之後,毅然走進一座位於荒郊野外的叫“慈悲庵”的修行之所,脫去了大家小姐的裝束,換上了出家人的衣服’……如此說來,惜春“同志”並沒有去“櫳翠庵”而是去了“慈悲庵”!我想:大概是因為賈府已衰落,“櫳翠庵”是接納王公貴族出家的皇家寺廟,惜春此時出家“櫳翠庵”已“不夠格”了吧?!
但無論她出家“慈悲庵”或“櫳翠庵”反正肯定是出家為尼了!這是不容質疑的!
-
7 # 80年代文學夢
惜春的出家之處,是慈悲庵。
惜春是《紅樓夢》”元迎探惜”四姐妹中最小的,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她出場時,作者說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一語概括了。
曹雪芹對惜春的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朱門繡戶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這個判詞,意味著惜春最後的歸宿是出家。
回覆列表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是惜春的結局,惜春出家為尼是人人皆知,但是惜春為什麼要出家,歷來的研究者都沒有合理的解釋。
有人說看破紅塵,看破紅塵也得有事件,沒有放著好好的候門小姐不做而去出家的道理。
有人說是因為賈府被抄家,抄家那是續書上所寫,是不可信的事。
如果惜春僅僅是因抄家就遁入空門,是不顧家族的明哲保身,也沒有什麼值得同情的。
再說七十四回裡寫惜春“矢孤介”,就是暗示惜春要出家了,因為她已經做出了與寧府杜絕來往的決定了,與抄不抄家是沒關係的。
因此,惜春的出家的原因是隱寫在八十回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