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月惟明

    慈禧為了垂簾聽政推上皇位的,當時光緒才4歲

    1、1874年,同治帝駕崩,未留下子嗣,另外他也是咸豐的獨子,所以咸豐一脈絕嗣。從法理上,他是有繼位權的。

    2、在當時慈禧為了權力打算垂簾聽政,就需要立一個親近而又年幼的為帝,以方便掌控,而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從血緣上更近,當時只有四歲,正符合要求。

    於是在慈禧和光緒父親醇親王的推動下,四歲的光緒得以繼位。

  • 2 # v金疙瘩x

    光緒皇帝是醇親王之子,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同治皇帝死後,慈禧要找個小皇帝,以便自己能夠繼續獨攬大權,繼續垂簾聽政,所以年齡小有是親侄子的光緒就在慈禧的親點下成了皇帝

  • 3 # 深雲

    光緒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姓名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虛歲四歲即位,在位三十四年,是清朝皇帝在位時長的第三位。

    (光緒皇帝)

    同治帝駕崩後,無子嗣繼位,慈禧太后商定載湉過繼於同治皇帝,遂即皇帝位。誰做皇帝不重要,誰掌握權力才是最重要的。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選擇載湉的原因有三:

    第一、光緒和同治同輩,慈禧依然為太后,可以垂簾聽政,控制實權;

    第二、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有血緣關係,是同族人;據聞在光緒出生時,慈禧太后專門去看望了自己的妹妹和這一位小外甥,並親自為這位小外甥取名載湉,載湉可以說一出生便與慈禧有了淵源。

    第三、光緒幼年即位,方便自小培養與控制。光緒在同治駕崩時年僅四歲,容易培養與控制,載湉被披上了晚清傀儡皇帝的外衣,成為了宮廷權力爭鬥的犧牲品。

    光緒帝是一個悲劇皇帝,他即位後大權由慈禧掌握,自己形同傀儡。到了大婚之後該親政了可是慈禧仍不放權,國家一天天衰敗,光緒想振興大清,苦於手中無權。而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不肯革新政治富國強兵。於是光緒決定依靠維新變法奪回皇權,但變法以失敗告終,最後被慈禧囚禁於瀛臺鬱鬱而終。

  • 4 # 浮生若淺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光緒帝並不是同治帝的子嗣,同治帝公元1874年駕崩時,未留下子嗣。

    先看看光緒帝的家世背景。他的生父是醇賢親王奕譞,生母是葉赫那拉·婉貞,奕譞是道光帝是第七子,婉貞是慈禧太后的胞妹,算起來光緒帝是道光帝的孫子。咸豐帝一脈僅有同治帝一個兒子,如果從咸豐帝同輩中選擇,那勢必會引起爭端,因此從同治帝同輩之中選擇會較為妥當。

    首先,我們知道恭親王奕訢的能力最優秀和有力的,恭親王的兒子載澄年齡與同治帝相當,最為合適。但作為同治帝的玩伴,同治帝早逝跟他脫不開關係,自然直接將其排除在外了。

    其次,光緒帝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光緒帝從理論上要叫慈禧太后姨媽的,這層親上加親的關係,光緒帝本身比其他宗室子孫更具有機會。

    再者,慈禧太后在同治帝年幼登基後,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她怎麼願意輕易放手?那麼選擇一個同樣年幼的宗室幼子登基,可讓她繼續把控朝政大權。

    綜合上述幾個原因,光緒帝入選為下一任繼位人選,也在情理之中。公元1875年,年僅4歲的載湉被立為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 5 # 歷史課課代表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大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十九歲的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此時距離其大婚和親政才僅僅過去了一年多時間,這位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獨子由於沒有子嗣,所以在他駕崩的一刻起,也就事實上宣告咸豐皇帝一脈的徹底絕嗣,清朝的皇位繼承也碰到了從未有過的局面-無人可繼。同治皇帝無子,按照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新皇帝應該從同治帝的下一輩,即溥字輩中尋找人選,但是那樣的話,亦欲再次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將升為祖母輩分的太皇太后,因而無法繼續垂簾聽政,這是慈禧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於是慈禧太后一錘定音,選擇了醇親王之子,同治皇帝的平輩、四歲的載湉繼承皇位,這就是日後的光緒皇帝。原本無緣皇位的醇親王子載湉為何會成為新皇帝呢?這實際上和三個人的態度有關係。

    慈禧太后的堅持:

    同治皇帝去世時,還是醇親王子的光緒皇帝才四歲,古人一般都算虛歲,所以實際上,當時的光緒皇帝才三歲多而已,並且,光緒皇帝由於是同治皇帝的平輩,所以他本該與皇位無緣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原本從各方面都不應該登上皇位的人,卻最終成為了大清帝國的皇帝。這其中慈禧太后起了重要的作用,光緒皇帝雖然與同治皇帝是一代人,但是卻有著與皇室十分親近的血統,首先, 從咸豐皇帝這邊論,光緒皇帝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第七子,是咸豐皇帝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其次,從慈禧太后這邊論,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慈禧既是光緒皇帝的伯母,又是光緒皇帝的姨娘,這種雙親屬的關係,實際使得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從血緣上更為親近,同時,由於光緒皇帝年僅四歲,尚屬於幼童,所以其登基後十數年都無法親政,這樣慈禧太后就可以以皇帝年幼為名繼續把持朝政,故伎重演的二度垂簾聽政。慈禧太后的私心和堅持,是光緒皇帝能夠坐上皇位的重要原因。

    慈安太后的默許:

    同治帝去世、光緒帝登基的時刻,我們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人物的存在,那時就是咸豐皇帝的正宮皇后、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慈安太后雖然對朝政事務和權力沒有野心,但是對於這種皇帝冊立的重大事件,她的態度還是非常重要的,慈禧太后選擇光緒繼位首先是要徵得慈安太后的的同意,也只有得到了慈安太后的同意,光緒皇帝的繼位才會變得合法,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慈禧太后選擇載湉即位時為何慈安太后沒有反對,其實我們仔細查閱清朝史料你就不難發現,不是慈安太后不反對,而是沒法反對,因為同治皇帝駕崩後,實際上能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實在太少了,清朝皇族由於長期實行近親結婚的婚配政策,所以到了晚清時期實際上皇室宗親的子嗣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了,當時溥字輩的宗室要麼是血統疏遠的遠枝宗室,要麼是年紀過大的成年王子,所以能夠被選的宗室實在少得可憐,而四歲的載湉除了年紀小和與同治皇帝平輩以外,實在沒有別的缺點,況且醇親王為人低調,對朝政事務和權力沒有野心,這樣的人的孩子成為皇帝,對誰都沒有害處,所以在慈禧太后的一番遊說下,慈安太后也表示了對載湉即位的認可。慈安太后的同意使得光緒皇帝的繼位變得合法,同時慈安太后的支援也使得光緒帝得到了重要的支援。

    恭忠親王的避嫌:

    同治帝駕崩之後,關於恭親王奕訢的兒子可繼位的呼聲其實很高,朝堂之上很多宗室親貴和王公大臣都主張選立恭親王之子載澂繼位,但是慈禧太后堅決反對這個提議,這其中有著兩個原因:首先,恭親王的政治才能非常出色,也有一定的野心,當初與咸豐皇帝爭奪儲君失敗後讓恭親王忍辱負重二十多年,如果恭親王的兒子繼位,恭親王及其朝中的黨羽和勢力將更加強大,這不利於慈禧太后獨裁攬權;其次,同治皇帝駕崩時,載澂早已經成年,如果載澂登基,直接就可以親政,而慈禧太后則沒有了垂簾聽政的理由,這是慈禧萬萬不能同意的。此外,也正是因為恭親王之子的呼聲太高,以至於恭親王為了避開覬覦皇位的嫌疑只能公開聲稱自己的兒子無才無德難堪大任。恭親王的避嫌實際上為光緒皇帝繼承帝位掃除了障礙。

    光緒皇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繼位的皇帝,同時光緒皇帝的繼位也宣告了清朝實行了二百多年的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的終結,光緒皇帝的繼位開啟了清王朝皇位繼承的另一種方式,也就是兄終弟及,清朝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也僅此一例。由於與同治皇帝是平輩,所以光緒皇帝實際上是被過繼給了已經事實上絕嗣的咸豐皇帝,光緒皇帝繼承的也是咸豐皇帝的皇位,而不是同治皇帝的皇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斤米能做出多少醪糟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