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30人生
蘇聯前期對航母的概念仍停留在“魚和熊掌都想皆得”的想法上,即航母是全能型的,即具備艦載機起降的功能,又具有超強獨立的防空防海功能。導致不倫不類,最後即沒有巡洋艦龐大的戰鬥能力,也沒能最大限度的實現艦載數量(武器佔用了航母太多的空間,導致航母可以攜帶停靠的飛機少)。後來是經歷過古巴危機等,發現美國發展航母的思路是對的,航母本身的作用就是一個戰鬥機停靠平臺,它本身並不需要攜帶武器,頂多是一些近防武器(速射炮之類的),然後再裝備一些強大的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及強大的資料鏈指揮中心,因為航母還需要作為整隻艦隊的指揮艦。至於防空,防艦,反潛可以交給隨航母戰鬥群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及預警機。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航母平臺,搭載足夠的艦載機並充分發揮艦隊指揮艦的作用。
-
3 # 狼煙焚燎
蘇聯航母發展受到德國航母的誤導,從一開始發展之路就是誤入歧途,他的作戰物件也只是單純的考慮如何打掉美國的航母。走的路遠了自然就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從“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開始就開始轉變成美國航母思路的佈局了,但是這時候仍然保留了大型的“花崗岩”反艦導彈,再到解體前發展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時候,就徹底和美國航母的思路一致了。
蘇聯在二戰後得到的第一艘航母是德國還沒有建造完成的齊柏林航母,蘇聯人在1946年將德國鑿沉的航母給打撈了上來,用於研究如何 擊沉大型航母。這艘航母運回蘇聯後,蘇聯肯定會用於測繪研究,德國航母就是最典型的載機巡洋艦式的航母了。而且當年的蘇聯也有發展大型航母的計劃,只是後來被美國報道:“在核彈面前,航母就像紙片一樣脆弱”的言論欺騙了,放棄了航母的發展。而同樣的在這一時期美國的航母發展同樣遇到了阻力,甚至差點被取消,只是比較巧合,北韓戰爭證明了航母的價值,也成就了美國總統的那句口頭慘:“我們的航母在 哪裡!”
蘇聯航母是在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後,缺少大型遠洋航母戰鬥群的蘇聯這次吃了大虧,所有的潛艇突防全部給灰溜溜的趕了回來,這讓蘇聯意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而蘇聯這時候唯一值得考究的航母研究恐怕就是德國齊柏林號吧,因此整個蘇聯航母發展歷程應該受到這艘航母的影響比較深遠。
蘇聯對航母的定義就是載機巡洋艦,研製的目的就是以擊沉美國航母為目的,以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為主要戰力,艦載機只是單位航母保衛工作為核心的航母,而在當年的美國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也就只有500公里左右,因此這樣的戰術還是比較靠譜的。
但是隨著航母F14的服役,美國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大幅加強,蘇聯發現自身這一批550公里遠射程的航母作戰半徑就有些不夠看了,而且蘇聯航母也缺少美國航母的那樣強大的對外干預能力,因此蘇聯也意識到美國式航母發展路線才代表這航母的未來。
可惜當蘇聯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改變時,已經為時已晚了!蘇聯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的倒塌讓後續的航母發展全部泡湯,繼承衣缽的俄羅斯再也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延續曾經的輝煌了。目前俄羅斯能夠將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好維護好就算不錯了。
-
4 # 老鷹航空
蘇聯戰後航空母艦的發展思路的確與美國不同,並且從今天的標準來看也算是走了一條“彎路”,之所以這樣,還是要從當時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的現實態勢來分析的。
第一、由於地緣安全形勢的問題。
蘇聯一方面在東歐需要正面面對來自北約的地面部隊壓力,另一方面還要防範來自北極、遠東地區兩個方向美國空軍力量的直接性威脅,為了確保自身國家安全,蘇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決定重點發展核武器及其相關武備。這一點不能簡單意義上認為是當時赫魯曉夫個人主觀做法,客觀上也是由當年蘇聯安全形勢所決定的。畢竟只有核武器、核導彈、核潛艇才能對美方形成有效威懾,常規力量方面還是欠火候。
正因為如此,蘇聯海軍艦艇建設方面形成了以核潛艇為核心的發展思路,所有水面艦艇的建造都是為了保護好核潛艇。
為了有效防範美國攻擊型核潛艇對蘇聯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威脅,蘇聯海軍開始發展了直升機巡洋艦,這就是蘇聯早期在航空母艦道路上第一步——莫斯科級巡洋艦。
莫斯科級前半部就是常規的導彈巡洋艦,火力很猛;後半部分就是直升機航母,可以承擔大面積海域的反潛巡邏作戰。這玩意就是對己方核潛艇最好的保護。
2、核戰爭始終打不起來,常規海上戰爭面臨美方壓力越來越大。
進入到60年代末期,美蘇雙方遠端導彈都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這就導致了彼此核戰力達成了平衡狀態,反而雙方需要積極面對常規戰鬥力的較量。這時蘇方意識到自己海軍軍力建設方面與美方產生了差距。一方面透過發展遠端反艦導彈來對美方航空母艦形成有效攻擊力,如“光榮級”、“基洛夫級”巡洋艦;另一方面開始積極發展航空母艦。
在前期莫斯科級巡洋艦基礎上,蘇聯與70年代發展了基輔級航空母艦。
這一級別航母算是有點美國航母的味道,但是卻依然是一種“半成品”,主要是當時蘇聯方面對於美式航母所需要的艦載機、彈射器還未掌握,依然為基輔級配置的是卡-25/27直升機和雅克-38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不過從這一級航母開始,蘇聯的研發速度明顯加快了。
稍後的在八十年代,蘇聯推出了“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這是蘇聯航母發展小步快跑道路上的第三步,六萬噸級別噸位,傾斜甲板,攔截索、大噸位起降機、雙發重型固定翼戰鬥機,一切都是有模有樣,唯獨彈射器還是沒有著落,因此,還是得采用滑躍式起飛方式。
3、從不斷使用嘗試中認同了美式航母的綜合優勢效能。
從莫斯科級巡洋艦到庫茲涅佐夫航空母艦,蘇聯海軍在不斷的積累使用經驗過程中體會到美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的運用心得,完成其他技術積累之後,按預定計劃就是要推出核動力+彈射器的大型航空母艦。這就是歷史上的“1143.7型”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這可是標準的蘇聯製造“0.9款美式”航空母艦,兩個彈射器+三個升降機+滑躍式起飛區,蘇-33重型艦載機,8萬噸的排水量,算是尼米茲級初期水平了。
不過可惜,蘇聯解體了,這款航母建造中途就停工了。
估計日後俄羅斯也不可能再建造這種級別的航空母艦了,1.0款純美式航空母艦也不太可能了,沒錢沒技術。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
5 # theWilZ
一個字,錢。
美國賺100塊,用30塊買槍。
蘇聯同期只賺30塊,可為了保住超級大國,也花20塊買槍,後期甚至更多。
因為沒錢,所以就玩套路,美華人造超級航母打造地空一體,海空一體作戰戰略,蘇聯玩不起,戰略上依託超級核潛艇,海面用巡洋艦反你的航母,基洛夫級,光榮級,哪個都是航母大殺器,再造些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還是以反艦為主,艦載固定翼戰鬥機以反潛,編隊放空為主,反艦為輔,沒艘所謂航母,都裝備大量反艦導彈這種大殺器,所以美華人又大力製造宙斯盾,防你的反艦和彈道導彈。
大國博弈,搞得就像鬥獸棋,著實好玩。
回覆列表
蘇聯最早的航母思想受導彈的影響,認為大型水面艦艇就是浮動棺材,所以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蘇聯才開始正式發展航母。
當然,這有一個過程。
最初蘇聯航母的模式是載機重巡洋艦,就是配備大量反艦反潛武器模式的半航母,又發展出世界上第一種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雅克38,所以蘇聯航母前期的主要任務是,戰爭時期掩護核潛艇前出大西洋,因此即便桅杆保衛者的雅克38戰鬥機也足夠使用。
80年代後,蘇聯終於開始研製美式航母,也就是現有的庫茨涅佐夫級,也是因為蘇聯當時沒有完成蒸汽彈射器研製,滑翹起飛航母也就是必然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