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通曉天下事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朱元璋是除了劉邦之外,中國第二個真正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的本名朱重八,是因為他是在八月八日生的。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祖父叫做朱初一,曾祖叫做朱四九,高祖叫做朱百六。這是當時元朝老百姓窮苦人家的名字。就是出生日期或者父母的年齡加起來就是名字。一般只有讀書人或者有官階的人才有正式的名字。就連朱元璋都是朱重八造反的時候給自己起得名字。

    十七歲的時候黃河鬧災荒,朱元璋的父親和母親還有大哥在一個月之內相繼餓死,如果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日記,那麼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因為明政府官員的剝削,他沒沒有收到朝廷撥下來的救濟糧草。無奈之下,他跑去廟裡當了和尚。

    當和尚期間,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寺廟裡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等都是他的日常工作。順便還要出去化緣,也就是要飯。可以說慘的不能再慘了。

    再到後來,農名起義爆發了,他還在寺廟裡面幹著繁重的工作。

    無奈之下,朱元璋反了。老婆是造反的時候娶得,錢也是造反的時候掙得。最有贏得了天下。

  • 2 # 文海風雲

    朱元璋,即明太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公元1328年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

    朱元璋在同家族的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被叫做“朱重八”。朱元璋家裡非常窮,家人們經常因為賦稅問題而到處躲債。

    公元1343年,鳳陽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蝗災,朱元璋的父親、大哥相繼去世,於是,朱元璋與其他親人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跑到一家寺院做了和尚,朱元璋一共做了兩年和尚,可是當時的淮河流域連年災害,連寺廟裡的和尚都無飯可吃,於是,朱元璋只能走出寺廟,做了乞丐,一路乞討。

    朱元璋在外乞討了3年,這3年間,朱元璋看遍了民間疾苦,也看到了深刻的社會矛盾。後來,郭子儀起義佔領了鳳陽。

    朱元璋欣然前往。做過和尚,當過乞丐的朱元璋最終成為九五之尊,登上帝位,成就一段傳奇帝業。

  • 3 # 沉澱讀書

    朱元璋出身是非常苦的。朱元璋的父親是安微鳳陽的一名農民,名叫朱五四。在朱元璋出生之前,家裡已經有三男兩女。朱五四47歲的時候,有了朱元璋。當時朱元璋生下來的時候,家裡窮的連給他裹身子的布都沒有,老二從河裡撈了一塊布才算解了家裡的燃眉之急。朱元璋的名字起得也是很隨意,親兄弟加上堂兄弟排行第八,所以朱五四就給他起名叫朱重八。

    朱重八從懂事開始,要麼跟在他娘屁股後面下地幹活,要麼和小夥伴一起上山砍柴,10多歲的時候開始給地主家放牛。因為貧窮,營養不良,這個時代的小孩都有蛔蟲病和面板病,不過這並沒有耽誤他長個子,長得人高馬大,就是醜了點,腦袋長,下巴寬大。《明史》形容是他的長相是“姿貌熊傑,奇骨貫頂”。朱重八從小打架就很在行,整個一村子裡的孩子王,村裡唯一的文化活動就是聽說書先生講書,什麼楊家將,三國,隋唐都有,所以他從小就知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忠臣、奸臣”之類的故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裡,作者張宏傑總結說,終其一生,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受著農民思維方式的牢牢制約。

    朱元璋是一個堅定的重農輕商主義者,這和他的成長經歷有著濃厚的聯絡。他從小生活在鳳陽這麼一個小地方,17前從來沒有離開過農村,接觸的人也都是村裡百來口人,這裡人的天地就是這麼四方的一片天。農民生活靠的就是辛勤勞動,種地得來的糧食,商人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是他們所排斥的。朱元璋在位期間經常說“農桑為衣食之本”也能看的出來。為了抑制商人特意固定商人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考學和做官都會受到限制。

    朱元璋有非常強的親族觀念,也和他成長的環境息息相關。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上位之後,對所有人都有猜忌心,唯獨對親人很信任,所有的孩子都封為親王,擁有雄厚的兵力,規定了歷代以來最厚的皇族俸祿,和最薄的官俸。

    再回來看朱重八的成長經歷。我們知道鳳陽位於淮河流域,這個地方很容易發洪水。在朱重八不到16歲的時候,這裡沒有發洪水,而是發生了乾旱,糧食減產,根本就不夠吃,連這裡的野菜,樹皮都被人們吃光了。後面真應了禍不單行這句話,緊接著來了瘟疫,本來就虛弱的人們,紛紛倒下。朱重八一家只有13天的時間裡,先是大哥,再是父親,接著大哥的長子,最後母親先後去世,這對一個青少年來說,可謂是打擊很大。他大嫂帶著孩子去逃荒,家裡最後就剩下他和二哥。兄弟倆四處求人,還是沒有可去的地方,於是決定分頭逃難,分別之際兩人抱頭痛哭,隔壁的汪大娘聽到後趕來,建議說,老二年齡大些可以去逃難,重八年齡太小,不如到寸頭寺廟裡當和尚。朱重八就這樣在寺廟裡當了50天的小和尚,不管吃不吃得飽,總算有口吃的,不至於餓死。第51天的時候,因為全縣大饑荒,廟裡的糧食吃光了,老和尚就宣佈解散,各奔東西。

    就這樣,朱重八開始了三年的要飯時光,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成為流浪的老手,外面世界太大,太繁華,太複雜,三年的流浪生活,對朱重八來說真是看盡人間百態,嚐盡人間冷暖,對人性的理解也更深刻。就像張宏傑在書中所說:對天天在飢餓線上掙扎的朱重八來說,或者就是目的,吃飽就是價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用主義不可避免地成了流浪兒的生命哲學。

    以上就是,我讀《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裡對朱元璋出身的介紹。

  • 4 # 搜史君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到底是何出身?是和尚?還是乞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小名叫重八,生於鳳陽縣孤莊村,父親朱四五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裡地少人多,日子過的可想而知了!(朱元璋身在元朝末年,蒙古遊牧民族當政,幾千年來依靠“農耕文化”存活的漢人,生活可想而知。)

    一、天下百姓之縮影

    元順帝時期,淮河流域遭受了嚴重的旱災、蝗災還有瘟疫。別說老實巴交的農民,就連

    富貴人家都要逃到外地求生。在這期間老爹朱四五、老孃陳二孃、朱元璋大哥朱重四都接連死去。可憐的小重八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卻無能為力。就連給父母買棺材的錢都沒有。

    家裡實在太窮了,那時候天下百姓皆苦難。守寡的大嫂帶著侄子回了孃家。家裡只剩下小重八和二哥。

    二、離家

    在一次鄰居的提醒下,知道當年朱四五在皇覺寺許願將小重八許給寺廟法師做徒弟(與其在家裡餓死,還不如去寺廟混口飯吃)。

    於是小重八就離家,踏上了去皇覺寺的道路,剃了發、穿上了僧衣過起了和尚的生活,每日掃地、上香、敲鐘、煮飯、洗衣雖說辛苦但是還能吃口飯。

    可是好景不長,不到兩個月皇覺寺的米缸也快空了主持決定“裁員”。小重八是新來的,很不幸被列入了“裁員”名單(要是沒裁小重八,會不會沒有明朝啊!)裁員後的小重八隻能頂著一頂破帽子,拿著一個小木魚開始了自己雲遊四海的生活。從寺廟裡的小沙彌,變成了雲遊四海的和尚,有個形象的詞叫“叫化”說的就是現在的小重八。

    三、滾滾紅塵,洗塵心

    小重八離開了皇覺寺,不知該向何方走去。聽路人說向南走光景比較好。於是一路向前到了合肥,固始,信陽,……一路受盡風霜之苦,嚐盡人間冷暖,既瞭解了人間疾苦,也豐富了自己的閱歷。體會了三年多的人間冷暖。小重八再次踏上了回鄉的路。

    四、蛻盡、入世

    在小重八回鄉的路上,淮西地區依靠明教聚集起來的反元勢力——紅巾軍。(這紅巾軍是明教的哈哈,我想起張無忌了)

    不過這時的重八已經不是那個從前只為了混口飯吃的重八,回到皇覺寺他開始觀察天下局勢,廣交朋友,物色有志氣有膽量的人物。最終為造就明朝江山,打下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男大換血,朱亞文加入會火嗎?豆瓣被瘋狂打一星後價值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