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推

    很多人應該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為了能夠get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的笑點,又返回去看星戰和星際迷航。

    啃完這兩套神作花了我超過一年的業餘時間。寫星際迷航影評之前我想回憶下一下星球大戰。從Star Wars裡我認識了盧卡斯、C-3PO,以至於後面的sky walker和工業光魔。畢業回國後,因為之前的工作接觸到toy story 2的美國導演,有幸可以從他那裡聽到一點盧大哥的小道故事,我這顆愛八卦的小心臟也是醉了。作為偉大的企業家,如果把心思投入到他所熱愛的行業,那EQ和所謂的人際關係其實就變成了點綴品。個人客觀評價,這個片子的節奏並不適合女性觀看,節奏緩慢,特效古老,對話囉裡八嗦,但是有一位影迷總結的很好:雖然不好看,但星戰誕生的意義遠不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而且看完這部電影,很多美劇都和它很深的聯絡。除了TBBT, 我愛看的How I met your mother和Face Off都用到了太多星戰元素。

    接下來要聊聊星際迷航的八卦。Oh my god 一聊起這個話題,佔據我腦海的必須是以下這位:

    當時看演員介紹,確實不明白一說演員難看為什麼會被粉絲罵成這樣,Nimoy前輩的形象確實乍看不討喜。但由於我有順下來整個電影的強迫症,這才真正認識了這個尼莫先生。客觀評價:Spock的角色簡直是為他而生,他以獨有的博學多才卻不諳世事的特點,俘獲了一大幫粉絲,也成就了未來三十年後的Sheldon。P.S:男人果然還是魅力比臉重要!

    除了成功成為男神傳說的Nimoy先生。當年好多單劇粗來露個臉領盒飯的演員在未來的時間裡也成了大腕。比如慾望都市裡的sanmantha大姐,在star trek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客串(1991年)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454140918/

    《勇士》裡面一身肌肉迷得我哈喇子流的老溼也跑出來演皮卡特船長的年輕時候,皮卡特老船長今年還參演了《X戰警:逆轉未來》,就是范冰冰只有三句臺詞的那個片。

    http://movie.douban.

  • 2 # 刁梓航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星際艦隊,有一艘以探索宇宙與維護和平為終極追求的“進取號”,“艦長”正義、熱情而富有情感,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當自己的助手“大副”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違反規定挽救了他。可是這個來自外星球的大副卻不懂“情”,只知道艦長違反了規定。在另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這個“大副”見證了很多人以“情”貫穿自己的生活:為了救自己女兒的生命炸了整幢大樓;“艦長”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挽救了整艦人的生命;沉睡了三百年的外星人也是因為難捨那份情要挽救自己的族人而失去了生命;自己的女朋友因為情而和自己鬧彆扭……漸漸地,這位來自外星球的大副被打動了,開始用情來做事,用情來維護宇宙的安寧,以至於在影片的結尾,流下了傷心和感動的淚水……

  • 3 # 影視控

    在整個美式科幻領域,單論星空這塊,有兩家獨大:迪斯尼的《星球大戰》系列,以及派拉蒙的《星際穿越》系列。

    二者皆是:橫跨四十年,縱橫十幾部,各自打造一個成熟、嚴謹、宏大、輝煌的宇宙派系。

    相較於《星球大戰》的大場面,“球”與“球”之間的恩怨情仇,《星際迷航》更像是以點言面,以一艘戰艦,暗喻一個宇宙,以某一個人代表某一個種族,以“人”與“人”之間的故事,來敘述整個星空的傳奇。

    1979年開始,第一部《星際迷航之無限太空》問世,自此以後,三十年時間,11部以“星際迷航”打頭的作品陸續推出。

    第一部用“無限太空”這個名字開頭,是在一開始就把最大的那個名字給用了,“無限”+“太空”的架構,直接導致,再往後發展的劇情和框架,已經無法再大。

    於是派拉蒙採用了名字和主題,越編越單薄的方式,單篇、單章相互之間不串聯的手法,去敘述框架之內的單個故事。這一點上來說,整個《星際迷航》系列,分開來看某一部,影響不會太大。

    但故事總有講完的那一天,2002年,第十部《星際迷航》問世,這次的單元主題是“復仇女神”。

    這是整個“星際”系列第二次嘗試收尾結局,奈何不夠完美。但可用的故事、題材都已無法再用,神仙又能奈何。

    七年之後,2009年,這部《星際迷航》第三版第一部,也就是俗稱的《星際迷航11》正式問世。

    它更類似於第三版的開篇之作,是終點也是起點

    電影時長兩個小時,分成三個小段。

    第一段:概述主角寇克和史波克的家世背景,血脈使命。

    第二段:以一場戰爭,營造氛圍,展現寇克和史波克性格里的不同,再順帶促進二人之間的友誼。

    第三段:寇克在星曆2258年,被小史波克遺棄在織女星四號,繼而見到了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老史波克,二人交談之間,三言兩語,敘述了前情。

    而這段交代其實是《星際迷航11》中最重要的一段,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新篇章做開篇,繼而與前面的十部形成部分割裂,打破原有的一切進行重建。

    它採用的方式是:平行時空,已經發生的一切,我們不去湮滅,在新的平行時空中我們重新創造一切,這就是《星際迷航11》所採用的方式。

    《星際迷航11》的所有劇情,基本就是以上三段,相比於前面10部。

    在劇情層面,要單薄一些,因為出場的“大人物”相對較多,導致主角寇克和史波克二人的劇情特寫部分相對變少,這些都是它與前面十部相比的短板。

    但當時間來到2009年,在“科幻電影”領域,技術層面的運用則越來越尖端、熟練,星際飛船的造型,越來越酷炫。加上3D立體影像技術的慢慢發展,整個星空的質感和畫面的衝擊力,是遠遠超過前面十部的。

    當然飛船一如既往的不耐打,三瓜兩棗之下,就得返廠重修。

    對於所有的“星際”系列粉絲來說,打破繼而重新洗牌,新篇章開啟,它的意義,要遠遠大於電影本身質量,豆瓣超過半數以上的四星好評,應當想法基本類似。

  • 4 # 東邪影視連連看

    星際迷航這類影片已經持續了很多部,每部都很精彩,每一部也是環環扣著前一部。故事的連結絲毫沒有串味。

    最近的三部,視覺效果以及故事情節更容易觀看,仔細的看完一部後,你會想看下一部。有人會問,這類電影不好解讀,可是你認真的看完每一部後,都是編劇在經過歲月的書寫這好看又科幻的大電影。

    《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Phantom視系列,由7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該系列最初由編劇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經過近50年的不斷髮展而逐步完善,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Phantom視系列之一。

    它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隨後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勇敢地涉足前人未至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裡面,烏巢禪師和鎮元子大仙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