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大迪的幽靈

    跟國家的國情,地理,文化有關係,日系造的是工具,講究實用,適合城市通勤,調教輕快,外觀設計風格有股東方的感覺。德系車造的是機械,講究效能,高速,用料細緻,豪華,調教沉穩。

  • 2 # 日本二三事

    說起德系車和日系車, 很多人都會去作比較,到底日系車好還是德系車好,不過這次既然說到“造車理念”,我們就不說引數的問題,從汽車設計之上,來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每個人對於汽車設計的理解不同,其想法也不一樣,我寫這些只是基於目前所看到所想到的部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根本不同--造車理念

    不僅僅是日本汽車,在很多日本製造業上也都能看到相同的影子,日本對於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情況過於“拘泥”。接觸過日本M、T、H等車廠的技術人員,聽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XX(車廠)出了XX車,我們要怎麼怎麼辦。誠然,造車或者製造必須要有一定的競品分析能力,也就是所謂的Benchmark,可是如日本汽車廠家如此在意別家公司的汽車,也是十分少見。

    德國汽車製造業同樣也會去做一些競品分析,但是首先他們會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我們想製造一輛什麼樣的車”,大方向上更多是發揮著“創造性”,所以許多汽車或者許多idea是發源於歐洲。在一些展會之上,曾經碰到過賓士汽車的研發人員,當問到同為德國汽車廠家,對BMW是什麼想法?對方回答:“我們不怎麼在意BMW,如果想要BMW,那麼客戶就會去買BMW。”當再問到豐田如何時,對方回答“沒有開過不太清楚”。這點和日本的設計十分不同,如果對標汽車廠家的話,日本公司肯定會買來自己看看的,畢竟豐田就是靠著這樣“起家”。

    重要關注點的部分不同

    簡單來講,汽車就是三個主要效能(至少傳統汽車,不包括那些會飛的),“行走、轉彎、停止”,日本汽車往往是針對每個事項都想要做到極致,當然這個也並非是“壞事”。

    德國車往往重視的點在於少部分,比如重視高速行駛的德國汽車,十分在意正投影面積(也叫汽車迎風面積),簡單來說就是汽車行駛方向的迎風面積,這樣的情況就會損失部分效能指標,比如行駛穩定性、排量等。那麼日本汽車關注的是哪些呢?比如車身長度、空間大小等細節的地方,而德系車則不太關注這些(當然不是說完全不關注)。這個有一些邏輯上的理由,比如關注車身空間和車長的話,從幾何學上來講,就無法將汽車懸掛和空間兩立。換句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生產體制的不同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先講一講常被人說的日本車“詬病”:起步慢。這個其實和汽車本身的剛性有著諸多的關係,日本汽車在車型更新時,宣傳點在於:車身剛性增加XX%,扭轉剛性要高於XX車等。德國汽車當然也關注剛性問題,但是在此基礎上,考慮的較多的是“剛性+輕量化”平衡,從效能上來看,不一定汽車剛性越高,效能就改善的多。日本汽車起步慢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在懸掛系統上用了“多餘”的剛性改善,在耐久性和信賴性上來講,當然是要高於普通設定,可是如果對減震器或者套件的設定過強,那就會影響到車身速度。

    日本車廠其實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卻很難實現,原因就在於日本汽車廠的生產體制。日本生產線追求的是“速度”“效率”“不犯錯”,特別是“不犯錯”這一點上,往往是想做到“極致”。當然並不是說這點不好,只是這樣的生產方式,註定是和德系車有著不同的結果。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3 #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日系車和德系車造車理念的不同首先體現在兩個民族的性格上,德華人嚴謹,中規中矩,在造車上追求一個整體效能的均衡調教,所以德系車說他好吧,他小毛病不斷,說他不好吧,他的許多制車工藝世界領先,你說德系車油耗高好像不對,說他油耗低吧,也不是那麼回事。總之,德系車給人以信賴感又總覺得不是那麼完美。

    德華人的死板還在於車型外觀的變化上,德國汽車有著明顯的基因延續,就拿最早進入中國的桑塔納來說,1985年在上海下線的第一代合資桑塔納和今天的桑塔納相比,基本看不出明顯的變化。

    而日本人注重細節善於學習的精神在造車工藝上也提現的淋漓盡致,日本的汽車工藝相對於歐洲國家來說起步較晚,但是善於學習的日本人把汽車的每個零部件都研究的很精很透。他們把大量的成本投入在原有技術的改良上而不是新技術的創新上,日系車追求的是耐用和皮實。都說本田汽車是賣發動機送車,不是說本田的發動機設計有多先進,但本田的發動機確實很耐用,當然生產機油的CIVIC除外。

    日系車和德系車造車理念的不同還提現在兩國不同的國情上,德國地不廣但人稀,交通發達,德國的高速不限速是我們都知道的,這樣德華人在造車的時候就重注車輛的操控、動力的壓榨和懸掛的調教,側重於高速行駛的爆發。

    而日本資源匱乏,這樣日本人在造車時的選材上就精打細算,而這也成了大家的一個槽點之一。另外日本國土面積小,一腳油門從東京能跑到大板,速度對於日系車來說意義不大。那麼日本造車就從車輛的耐用性和經濟性入手,側重於中低速的調教。

    德華人在造車上追求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這就勢必造成德系車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經常的出現些故障。而日本則追求現有技術的不斷改良,一款cvt變速箱跑遍全世界,好用幾十年。管你AT, AMT MT DCT還是DSG。

    日本人造車是目標驅動,更注重市場的反饋。德華人造成是技術驅動,更願意做一個先導者的角色。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汽車是德華人發明的呢。

  • 4 # 青木良人

    一個追求經濟實惠,能省的儘量省;一個追求商務舒適,能顯出氣質的地方都追求完美!你認為哪一個是屌絲,哪一個是貴族?

  • 5 # 紅劍魚

    日系車和德系車在設計理念方面,還是有些不同的。首先外形方面,德系車顯得更為大氣,而近幾年日系車的設計語言有些讓人看不懂,甚至會出現很多殺馬特的風格,還不如前些年日系車的中庸風格顯得耐看。

    日系車的製造以家用為主,更講究穩定實用,並追求乘坐的舒適性,並不是太過於注重高科技配置和先進技術的應用。比如以保守穩健著稱的豐田和日產,它們在國內出品的車型,跟同級車型相比,配置一般都不會是最豐富的。

    當然,本田更為激進些,喜歡鑽研並應用些新技術,但往往伴隨這副作用,比如十代CIVIC的發動機動力強勁,但容易機油增多;FIT直線提速也快,但發動機容易積碳。

    由於日本國土狹小,人口眾多,所以純粹家用日系車型的軸距一般不會設計的很大,東京的街道上跑的最多的也是如同國內的鈴木一類的小軸距車型。雖然軸距小巧,但日本人在其內部空間方面,卻挖空心思做到了充分利用。這一點,從國內的FIT身上就可見一斑。

    同樣,由於日本國土面積有限,或者日本也沒條件像歐洲那樣到處鋪設高速公路,所以有人說,日系車天生不是為跑高速而生,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跟日系車相比,德系車更注重科技含量和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應用。比如,bba和大眾的主流車型,大多都是已經裝配了提速快油耗低的渦輪增壓發動機。

    德系車的外形相對更符合華人的審美,而且德系車進入國內的時間比較早,更充分了解華人的愛好和需求,比如奧迪和寶馬在國內賣的主要是加長版車型,就是因為廠商知道,華人愛面子,更喜歡軸距大動力足的車型。

    德系車跑高速相對更穩一點,這也是源於德系車在設計時,已經對在高速上行駛做了充分的考量和驗證,而且德國境內也有不但不收費,而且也有不限速的高速路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農合異地就醫報銷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