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血兩虛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多程放、化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氣短乏力,食慾不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治則:益氣養血 軟堅散結 主方:八珍東加減 藥物:黨參、熟地、雞血藤,貓爪草、夏枯草,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炙甘草。 氣虛明顯可以加黃芪;納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陽虛可加熟附子,肉桂。腫塊較大可加三稜、莪術。 2。肝腎陰虛(含陰虛火旺)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素體陰虛,或多程放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午後潮熱,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乾咽燥、頭暈目眩,舌紅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或沉細。 治則:滋補肝腎 軟堅散積 主方: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藥物:生地、生牡蠣、山萸肉、淮山藥、女貞子、旱蓮草、昆布,茯苓、澤瀉、牡丹皮、知母、黃柏。發熱盜汗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乾便秘可加玉竹、玄參;兩脅脹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納呆腹脹加山楂,雞金;腫塊較大加三稜、莪術。 但是這些藥物不是隨便連用的,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治療,對症下藥,具體是用什麼藥物,還需要進一步的瞭解病人現在的基本病情,才能決定。如有更多問題可以諮詢下方QQ。
1。氣血兩虛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多程放、化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氣短乏力,食慾不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治則:益氣養血 軟堅散結 主方:八珍東加減 藥物:黨參、熟地、雞血藤,貓爪草、夏枯草,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炙甘草。 氣虛明顯可以加黃芪;納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陽虛可加熟附子,肉桂。腫塊較大可加三稜、莪術。 2。肝腎陰虛(含陰虛火旺) 證候:多見於晚期或素體陰虛,或多程放療後,頸部或腹股溝等處腫核或大或小,或見脘腹痞塊,午後潮熱,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乾咽燥、頭暈目眩,舌紅苔少或無苔,脈弦細或沉細。 治則:滋補肝腎 軟堅散積 主方: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 藥物:生地、生牡蠣、山萸肉、淮山藥、女貞子、旱蓮草、昆布,茯苓、澤瀉、牡丹皮、知母、黃柏。發熱盜汗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乾便秘可加玉竹、玄參;兩脅脹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納呆腹脹加山楂,雞金;腫塊較大加三稜、莪術。 但是這些藥物不是隨便連用的,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治療,對症下藥,具體是用什麼藥物,還需要進一步的瞭解病人現在的基本病情,才能決定。如有更多問題可以諮詢下方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