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孚鑑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邦最開始就沒想過反秦,只是想活命。
劉邦是沛縣泗水亭的亭長,公元前209年,劉邦帶著百餘人的犯山去驪山服徭役,途經芒碭山時,犯人逃跑了不少,按秦律是死罪。
劉邦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到了驪山也是死罪一條,所以索性把犯人全放了,有願意跟著劉邦的,就在芒碭山流竄做強盜,這樣至少能活命。
劉邦因此在芒碭山中待了六個月,做強盜很辛苦,風餐雨露,飽一頓餓一頓,而且連家也不敢回,怕官府知道後抓捕他的家人,這是反秦嗎?並不是,只是想自保活命而已。
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期間,天下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首先起義,緊跟著各地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然後波及劉邦的家鄉沛縣。
沛縣的縣令也想反秦,縣吏蕭何、典獄長曹參勸縣令召回劉邦,縣令起初答應,派出劉邦老婆的妹夫樊噲來找劉邦,劉邦這個時候才覺得反秦是時候了,於是和樊噲一起回到了沛縣,並且設計殺了縣令,自立為沛公。
劉邦為什麼反秦?
起初落草為寇是為自保,形勢發生變化時立馬反秦,劉邦反秦的原因就是因為劉邦想當皇帝,劉邦在咸陽城見過秦始皇的威嚴氣派,大丈夫應當如此,在合適的時機轉化為劉邦的理想,佔了沛縣後,劉邦才算真的反秦,已把身家性命和整個家族推上反秦的戰車。
劉邦首先稱沛公,公是爵位,僅次於王,一開始反就稱公,顯示劉邦的野心不小,目標直指皇帝。
但天下反秦義軍何止數百支,劉邦反秦時己經48歲了,可謂高齡,但顯然對高祖來說,這些都不是困難。
-
3 # 玄武君談古論今
漢高祖劉邦,一介布衣出生,斬蛇起義,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威震四海,震懾古今。
秦始皇晚年,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負責押運一批到驪山修秦陵的刑徒,剛出發不久,這些刑徒紛紛逃跑,無奈的劉邦只好把他們全部放走,這件事歷史上稱為“豐西澤縱徒”,豐西澤縱徒後劉邦帶領一眾形圖逃亡於“滿碭山”一帶蟄伏,在路途中劉邦揮劍斬白蛇,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恰逢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義浪潮一時間席捲全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當地縣令組成反秦義軍,逃亡在外的劉邦眼看時機成熟,回到沛縣,聯合蕭何曹參殺了沛縣長縣官,自己坐上了沛公,豎起了反秦的大旗。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邦反秦處於兩點緣由。
第一,“豐西澤縱徒”後,劉邦成了秦王朝的要犯,只得流亡在外,秦王朝是不會放過劉邦的,被秦朝抓到肯定一死,與其等死,還不如拼命搏一搏。
第二,全國的反秦大浪潮,讓劉邦看到了推翻秦朝的希望,劉邦以前是在心裡想著反秦,現在大家都起來反秦了,劉邦當然也要行動起來。
漢高祖劉邦經過三年反秦戰爭,四年楚漢戰爭,用七年的時間,從一介布衣成為了皇帝。
-
4 # 掌心記
劉邦年輕時,就混入秦朝體制內,擔任沛縣泗水亭長,相當於沛縣泗水鄉派出所所長,負責維護一方治安。這個差事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混個肚兒圓還是沒有什麼問題。
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穩的工作,不愁吃穿的生活,加之彼時已經迎娶了呂稚,有了一雙兒女,這些顯然都沒有栓住劉邦那顆不安分的心,因為劉邦最終還是反了。
其一、有野心,所以不走行常路。
劉邦之所以反秦,從劉邦的性格上分析,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安份的人。據說,劉邦以前在咸陽服徭役時,見到秦始皇出遊的豪華陣仗,就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後回到沛縣,憑藉亭長的權勢,混吃混吃混圈子,我行我素,常有無賴之舉,這樣一個不循規蹈矩的傢伙,遇到社會動盪,肯定會跳出來成為危險分子。
其二、楚雖三戶,滅亡秦必楚。
沛縣以前是屬於齊地,後被楚國佔領,至楚被秦所滅,楚人已在這片土地上經營了近百年,所以到了劉邦那時,還是以楚人自居的。秦統一六國也不過十多年時間,對待西部這個野蠻的入侵者,用鐵血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各地的認同感顯然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加之秦朝的暴政,導致人心思變,人心思舊,作為有著強烈反叛精神的楚人,自然會首先反抗,從這個角度,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偏偏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因為他們都是楚人。
其三、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呀。
從劉邦的社會圈子上分析,在劉邦身上其實可以看到宋江的影子。劉邦憑藉亭長一職,輕財好施,為自己構織了一個非常牢靠的人際圈,貼身跟班盧綰、屠夫樊噲、主吏掾蕭何、獄卒任敖、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吹鼓手周勃等“梗朋友”,為自己所用,劉邦有著宋江那樣的江湖號召力,在當地也算得上是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劉邦很清楚自己沒後臺,沒背景,沒學歷,按正常渠道不可能升遷,自然不甘心在亭長職位上了此一生。
其四、逢亂世,順勢就反了。
劉邦就是漢時的宋江,宋江梁山聚義最終被招安,被毒死,而劉邦起義終成霸業,稱帝王,兩都最後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主要是時勢不同,宋江聚義時,北宋江山還是一片繁榮盛世,而劉邦起兵則正逢秦二世暴政,過渡徵勞役,引發各地反抗,準確的地說,就是亂世,天下已經大亂了。剛好自己押著人去驪山,沒有完成任務,有了這個風口,所以劉邦順勢力也就反了,飛上了天。
回覆列表
劉邦本是出身農家,但他不事生產,同時他又是泗水亭亭長,雖然官不大,但因為他性格大度豪爽,所以在當地還是小有名氣。後劉邦經過三年反秦、四年抗楚,七年而成帝業,建立大漢王朝,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駕崩後,廟號為太祖,諡號高皇帝。因此劉邦又為漢太祖高皇帝。
那劉邦因何而反秦呢?
在秦朝末年,秦朝統治者不思百姓之苦,又施行暴政、對百姓加重徭役。同時秦法又過重,亦有連坐之法。因此當時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因此在秦朝末年,發生了著名的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就是因為秦法過重,陳勝吳廣帶著人去漁陽,然而到大澤鄉時遇到下雨導致耽誤時間,而秦法規定誤期不到就全部處死。在去是死、不去亦是死但有活的可能的情況下,陳勝吳廣就發動了大澤鄉起義。
而劉邦本是沛縣的泗水亭亭長,當時是他以亭長的身份押著人去驪山,但很多人卻在中途逃跑了,如果按照這個情勢,到驪山時押送的人也基本都逃走了,所以當時劉邦就對剩下的人說,你們都走去逃命吧,我也要走了。之後雖然很多人走了,但也有這些願意跟隨劉邦的。後來劉邦就在芒碭山之中行動,而時間久了劉邦也有了一定的勢力。
而當時天下的形式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隨著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發生,但之後取成就。因此當時很多地方也紛紛響應和效仿。
當時蕭何和曹參是沛縣吏,但他們卻和劉邦關係不錯,對劉邦也很敬重,那時的沛縣令也想響應當時的起義,為了壯大力量,所以蕭何、曹參讓沛縣令把劉邦和他的手下招回來。
沛縣令開始的時候也同意了,並且還派人去叫劉邦了,但是之後沛縣令覺得如果劉邦和他的手下回來時他們人多,到時會不好控制局面而對自己不利。再加上他覺得蕭何、曹參向自己舉薦劉邦肯定有所圖謀,因此沛縣令準備抓捕蕭何和曹參。
蕭何和曹參知道沛縣令要抓他們,就急忙逃走,當劉邦到時,劉邦就勸城中的百姓殺死沛縣令,最終沛縣令被殺。
劉邦進城後,蕭何、曹參雖然是沛縣吏,但他們擔心害怕如果起義失敗,就會遭到誅連,同時他們雖然為吏,但相對於用人能力、應付能力和掌控平衡全域性的能力都不如劉邦,所以眾人都推劉邦為主,並且讓他做了沛公。
自此劉邦正式起事反秦,沒多久他的部隊也得到了發展。就這樣劉邦開始了反秦大業,秦朝滅亡後,項羽大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劉邦和項羽相爭,最終以項羽兵敗自刎而結束楚漢相爭這場戰爭,項羽失敗後,劉邦建立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