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第一次診斷是在11月,醫生的結論是疑似自閉症社交,之後全家帶孩子互動和干預。 第二次診斷是上個月,感覺孩子進步很大了,可是醫生就診斷了十幾分鍾說肯定是自閉症,很崩潰,孩子才兩歲半!
2
回覆列表
  • 1 # 你好children

    據《中國孤獨症家庭需求藍皮書》中的4000多份調研問卷中的資料,有43.8%的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事實,有22.5%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診斷後就立刻為孩子安排康復訓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被誤診的,甚至確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正常的”、“健康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於是,孩子就會在一次次的重複診斷和懷疑中被耽誤了最佳的干預和康復時間,讓很多的父母悔不當初。

    所以,請你平靜下來,立刻為孩子開展康復干預吧,一方面選擇適合孩子的機構,另一方面我們要改善心態,既然是事實,我們智慧坦然接受,積極的配合機構對孩子進行干預。

    好的一點就是孩子現在年齡還非常的小,一般而言,自閉症的診斷都要在36個月之後了,但是孩子才2歲半,說明他的自閉症特徵已經很明顯了,不管是語言上的、認知上的、交際上的,我們都應該開始行動了,自閉症的最佳干預年齡是2-6歲,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干預效果越好。因為孩子這個年齡段,腦神經仍然處於成長時期,腦神經修復或者形成新的通路的可能性就會越大,關鍵時期拓展孩子的學習、社交能力就可以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還有一點我要強調的是:注意科學的方法,很多的父母急切的希望孩子能夠提高,試著嘗試各種各樣的偏方和方法,什麼“無谷蛋白”飲食法,"針灸治療法"等,對孩子的自信心挫傷很大,也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和其他疾病,得不償失,所以,家長要在醫生的囑託和科學引導下進行干預。

  • 2 # 之媽說育兒

    孩子兩歲半被診斷為自閉症,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難以接受的。這樣的心情我非常能夠理解,因為每天面對大量的自閉症父母,我非常清楚你們內心的糾結。

    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的這種心情是很正常的,很多自閉症父母一開始基本上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自己那麼優秀,他們接受不了自己孩子的不完美。不過既然孩子已經確診了,那麼就請家長接受這個事實。目前國家對於自閉症的診斷都是以行為為導向來診斷的,也就是說孩子出現了很明顯的自閉症孩子才有的表現,但並不是說孩子以後一直都是這樣了,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可以改變的,孩子的程度也是可以透過干預訓練來減輕的。

    家長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接受現實,然後尋找方法去改變孩子的現狀。先為孩子選擇一家專業的康復機構開始給孩子做干預訓練,接著自己也要學習自閉症相關的知識,在孩子回到家之後要學會給孩子做干預訓練。除此之外還要學會跟孩子互動,學習一些簡單小遊戲跟孩子玩,培養孩子與人之間的互動性,改善孩子的目光對視。

  • 3 # 愛陪娃的熊叔

    我兒子今年五歲,一年前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

    我覺得你問題描述裡最後一句話應該改成:很慶幸,孩子才兩歲半!

    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也許大夫和你說過,自閉症目前無法治癒,終身伴隨,也沒有藥物,只能依靠持續的干預訓練,也許一生都需要這樣。大夫也一定和你說過,越早干預效果越好。我在康復機構也見過一些十歲左右才來康復的孩子,真的很吃力,進步緩慢,起伏不斷,而且已經遠遠超過了上學的年紀,因為沒有及早干預,現在無法迴歸學校,這麼大的孩子不能迴歸正常學校和社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家長眼光一定要長遠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孩子會說幾句話,會認識幾十種常見物品,而是要用一生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看看他們最終需要什麼,毫無疑問:獨立生存和生活,這是所有自閉症兒童家長的最大心願。那麼我們就應該從這個目標出發,去看需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孩子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又需要哪些關鍵技能的支撐,每一項技能再細化到一個個的點,羅列出來,按照孩子成長髮育的規律,由近及遠,由簡到難地逐一為孩子補齊,你的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訓練,都應該圍繞著這些點來開展,也就是說,孩子的康復和學習一定要圍繞著獨立生存和生活這個核心目標來設計和執行。

    善於比較,善於包容

    有的家長最害怕把自己的星娃放到同齡人中,因為一眼就能看出的差異太扎心。但其實不停的和普通孩子比較是我們的必修課,因為我們自己關起門看待孩子總是有偏頗的,放到人群中,你才能很客觀地發現孩子的進步和不足,書本上用文字描述的孩子應該達到的能力往往不形象,透過觀察別的孩子,你就很容易理解自己的孩子的差距在哪裡,目標在哪裡,進步有多少。

    但是比較的目的只是為了尋找一個直觀的參照物,並不要為此糾結,為此失落和沮喪。我們的孩子生而不同,很多地方要慢很多,一定要正視,要包容,要耐心,任何的負面情緒都是無益而有害的。我們是孩子唯一的後盾,必須堅強而自信。

    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實踐

    也許你和我一樣,在得知孩子的病情之後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開始研讀,不放過任何一個提升自己理論高度的機會,這是好事,因為自閉症的康復是一件無比複雜而又困難重重的事情,多掌握一些有用的理論知識能讓我們為孩子提供更科學,更安全,更高效的訓練方法,也能幫助我們排解心中的種種疑問。

    但是再好的理論,不去做,就沒有任何價值。很多家長把孩子完全扔給機構,一天在機構有7 8節課,但效果依舊不理想。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參與進來,我始終認為,家長才是最好的康復師,家庭環境和自然生活環境才是最好的訓練背景,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親力親為地投入,在實踐中應用理論,並總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一套方法,這樣和機構配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 4 # 青音約

    首先自閉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在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發布的診斷標準DSM-5中,孤獨症(自閉症)譜系障礙被列為神經發育障礙。其中有這麼幾個診斷標準,比如在多種環境中持續性的顯示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社交中非語言的交流行為缺陷,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還有重要的一個診斷標準是侷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比如堅持同樣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樣的做事順序等。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不能用發育遲緩或智力缺陷更好的解釋。自閉症通常在孩子2歲左右被識別出來,症狀經常在兒童早期和學齡期早期最為明顯,但是通常會有一些改善,出現在兒童期晚期。

    疾病的診斷,是有嚴格依據的。如果孩子真是自閉症,具體原因不明,但是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比如遺傳,比如大腦特定腦區的不活躍。就是在社交和理解情感上,刺激無法引起腦區的反應或反應比較弱,所以孩子才有對應的症狀,不是和孩子互動的好,就會改善的,這個是基本不會改善的。我的建議是再帶孩子看一下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比如北京安定醫院,北醫六院,回龍觀醫院等,一是做出專業的判斷,二是能給你們家長更多的建議與指導。如果真的是自閉症,那麼孩子其實最需要的是理解,是家長的愛,希望你們能慢慢適應角色的變化,多瞭解自閉症,參考相關書籍,看bbc的自閉症紀錄片等等。祝孩子健康長大!

  • 5 # SUM電影

    11個月就發現自閉症的相關症狀了,說明你這個家長是非常細心和負責的。現在孩子兩歲半,進步也很大,不得不說這是你們科學干預的結果,只是孩子在11個月和兩歲的年齡差距中,當然兩歲的症狀更明顯一些,因為自閉症都是三歲左右診斷和檢查的。

    這並不是你們干預的問題,而是在2-3歲時間段,是所有孩子發展成長的快速時期,包括語言,交際,認知等各方面,所以,既然診斷了,那麼就接納,努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醫生只診斷了十幾分鍾就得出結論,其實,專業點的醫生和老師,對自閉症症狀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孩子現在年齡還小,抓緊時間繼續給孩子干預提高吧。早期干預效果會非常好!

    再給孩子做機構干預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學習各方面專業的知識,包括ABA和DTT,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干預。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植物,檳榔的作用和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