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在拜占庭帝國早期,其依然繼承了自羅馬帝國以來的行省制度,而從行省制轉化為後來的軍區制,則走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軍區制相對於行省制而言,最大的區別在於,賦予了所駐紮軍隊的最高將領,管理該地區的行政執法權,並進而形成了以軍人為主要構成人員的地方政府。

    拜占庭帝國軍區制的雛形,出現在為抵禦倫巴德人的蠶食,而被迫強化軍事職能的拉文納總督區;之後,在北非漸成孤島的迦太基總督區也有了類似的改變。但大規模、正式設立軍區制,還是在希拉剋略王朝時期才得以完成。

    當時,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陸軍連年攻伐小亞,他們的艦隊威脅著地中海沿岸;而巴爾幹的保加利亞王國及斯拉夫部族,也不時對帝國的西北邊境造成了緊張局勢。所有這些形勢,迫使拜占庭帝國把它“最不安全的一些行省,交給了強有力的軍事首領們管轄,帝國各地區遂逐漸地被軍事化了”。

    拜占庭帝國最早設立的四個正式的軍區都在東部,分別是:1.亞美尼亞軍區;2.安納託利軍區;3.奧普西金軍區;4.卡拉維希奧諾魯姆軍區。其中前兩個軍區主要由防禦阿拉伯帝國路上侵襲的邊防軍隊將領擔任首腦,瀕臨馬爾馬拉海的奧普西金軍區,起著拱衛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重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軍區的將領及軍隊,在後來的漫長歲月中,反倒成了有志奪取首都的野心家們所積極爭取的物件)。第四個軍區主要是用於抗擊阿拉伯人艦隊的,因此它主要由海軍將領擔任首腦。

    俄國已故著名拜占庭史研究學者、基輔大學教授庫拉科夫斯基,對拜占庭帝國軍區制的研究卓有成效,他的《拜占庭帝國史》第三卷中,有著深入而詳盡的論述,希望以後能有被漢譯出版的機會。

  • 2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這個問題可以和唐王朝天寶年間的軍事改革類比,總結起來一句話——應對強力外敵的威脅時被迫集中邊境軍區(藩鎮)的權力,實現軍政財管理一體化。

    和唐朝面臨的吐蕃,契丹邊患一樣。公元7世紀阿拉伯民族的異軍突起給了拜占庭帝國沉重的邊境負擔,拜占庭剛剛和薩珊波斯干完一場硬仗,薩珊一蹶不起後來被阿拉伯滅國,而拜占庭也是節節敗退。

    軍區制是由6世紀末拜占庭總督區(Exarchate演變而來的,而最初拜占庭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推行省區管理,只有北非的迦太基和義大利的拉韋納是由總督管轄,北非是拜占庭的糧倉,而迦太基可以說是糧倉的大門,拉韋納是帝國位於義大利的前哨站,如果拜占庭帝國想要恢復羅馬帝國舊疆域染指西地中海,那麼這兩塊地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它們也面臨外敵侵擾,拉韋納抵禦倫巴第人,而迦太基要抵禦汪達爾人。

    大力推行軍區制改革的希拉剋略皇帝他老爹就是迦太基總督。軍區制的試行首先在亞洲。當時希拉剋略本來是想防禦薩珊波斯的捲土重來,沒想到遇到一個更可怕的敵人。

    希拉剋略首先在大約626年的時候建立了奧普西金軍區,大概只有6000名常駐軍,防衛自阿里斯河下游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地域。

    亞美尼亞軍區建立了629年,此時的亞美尼亞是戰敗的波斯的割地,防衛自幼發拉底河上游和黑海西南岸至小亞細亞中部卡帕多利亞的廣大地區,常駐軍不超過萬人。

    亞美尼亞軍區西南至愛琴海沿岸為阿納多利亞軍區,常駐軍1.5萬人。包括阿納多利亞軍在內區後來的皇帝們又建立了基維萊奧冬,色雷斯等軍區。

    (這是750年的了,紫紅色亞美尼亞軍區,土黃色阿納多利亞,淺紫色奧普西金,)

    不同軍區地位不一樣,軍區首腦的年金也不一樣,比如亞美尼亞這些一級軍區將軍年薪為40金鎊左右,而最低階的軍區將軍可能只有10金鎊,相當於一級軍區師級軍官的收入。

    一般情況下,軍區由2至4個師組成,師由5至7個團組成,其下還設有營和隊的編制,騎兵團級單位人數約為50至100人,步兵團級單位在200至400人之間,頂配師級單位大約3000人左右。

    軍區制的興起和衰落到最終瓦解是拜占庭歷史上很有趣的篇章。軍區制下掌控大地產的軍事貴族不光造成政治隱患,也損害了小農經濟,到了10世紀以後的皇帝們開始分割大軍區,委派行政官員,軍區制的衰落也讓外國僱傭軍入手拜占庭國防力量提供了基礎。(大軍區分割成小軍區)

  • 3 # 子屠龍

    什麼是“軍區制”?簡單來說,就是“軍政合一”的組織體系。它又叫做“宅姆制”,是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啟動的重要改革,他把全國土地分給軍人,讓軍役、封建義務結合的軍事屯田制。

    行省制幫助羅馬皇帝維持國家穩定,並樹立起君主的權威,然而缺點也很明顯,軍政官員的矛盾會影響地方機構的效率。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很多行省逐漸讓皇帝鞭長莫及,軍權、政權相結合的行省逐漸多起來,地方出現割據現象。

    羅馬帝國問題多了,後來就分成東、西兩半來治理,而西羅馬很快就滅亡了。導致西羅馬消失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地方行省割據的存在,因此東羅馬不能不防啊。

    東羅馬帝國,就是拜占庭帝國,僅僅是稱呼上的不同。針對“行省制”的弊端,拜占庭開始實行“總督制”,後者的核心是讓地方的行政區、軍事權分立。總體上來看,地方在改革後依舊擁有部隊及軍事掌管,但是他們要歸地方的總督來管轄。

    隨著邊疆危機的頻發,“總督制”並不能快速執行軍事命令,部隊的集結、調動都很滯後,無法滿足拜占庭對外戰爭的迫切需要。

    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的時候,外患相當嚴重,東邊先有波斯、後有阿拉伯,西邊一直處於蠻族的威脅之下。

    皇帝為打勝仗,開始“軍區制”的推廣,他將零零散散的行省合併,整合成為幾大軍區,比如亞美尼亞軍區、安納託利軍區、奧普西金軍區等。拜占庭的軍區,其長官握有“生殺大權”,集地方的行政權、軍事權、司法權於一身,軍隊的組織能力大大增強。

    但是,“軍區制”的問題也很嚴重,或者說副作用很強。儘管“軍區制”初期應付外患很有效,但也容易形成個人的割據勢力,尤其會對拜占庭的小農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

    古代的封建時代,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農業出現混亂也意味著國家要亂。“軍區制”相適應的農業制度叫“農兵制”,農民平時在田裡種田,戰時就披掛上陣,無論種田還是打仗都實行軍事化管理。

    軍事管理講究“下級服從上級”,這樣強制性管理制度的產生,讓拜占庭農民的地位大大降低,老婆孩子熱被窩的生活少了,受到軍事長官欺負、壓榨的日子多了。於是,農民大批開始逃亡,而留下來的人漸漸就成為軍事貴族的農奴們。

    拜占庭帝國的晚期,帝國的小農階級已經完全消失,國家不僅徵不到兵,而且收不上稅。總之,“軍區制”一時解決拜占庭的邊疆威脅,但卻永久性摧毀拜占庭的軍事潛能、經濟基礎,可謂是“飲鴆止渴”。

  • 4 # 愛談歷史的咖啡豆

    我多說幾句,加一點私貨,大家不會介意吧,哈哈。

    拜占庭的軍區制和中國唐朝的節度使制度是差不多的。

    中國能發展出郡縣制、行省制,是因為中國的地理位置好,三面沒有強力的敵人,只有北方的草原民族是中國政權的敵人。所以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可以發展。

    然而,拜占庭帝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的敵人不只多,而且還很強,並且呈包圍之勢。在這種情況下,並且是在當時中世紀落後生產力的時代背景下,還採用官僚體制的行省制,簡直是自取滅亡。

    所以拜占庭採取了軍區制,也就是讓軍人將領統轄地方行政單位,掌握軍事、行政、稅收等等權力。將這種行政單位叫做“塞馬州”,州的長官是由皇帝直接指派。

    軍區制也是拜占庭帝國在當時環境下的必然選擇吧。畢竟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情況下,將國家延續到15世紀。

    所以說,軍區制也算是當時情況下的必然選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樂福被蘇寧收購,是因為經營不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