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匈奴人到底去哪了?
12
回覆列表
  • 1 # 執斧談史說事

    匈奴人在被漢武帝擊敗後並沒有馬上消失在歷史中,而是退到漠北休養生息後繼續和漢帝國鬥爭。但是我們知道匈奴人這裡民族現在早已消失不見了,而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目前有兩種流行的說法。掃滅匈奴的大漢雄師

    一種是部分匈奴人被擊敗後逐漸向西遷徙成為了後來的匈人。經過幾百年的休養生息後再度發展強大起來,在阿提拉時期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匈人帝國,而阿提拉也被西方人十分懼怕的稱為上帝之鞭。

    個人認為匈人就是匈奴人後裔還是有一定道理存在的,因為匈奴人在漢帝國的打擊下確實有不少人逐漸向中亞遷徙,特別是陳湯在斬殺郅支單于後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必然會嚇的在中亞剩下的匈奴人繼續往西遷移。影視劇裡的阿提拉

    而後來竇固消滅北匈奴後又有不少匈奴人往西遷徙,因此結合歷史來看作風和匈奴人很像的匈人肯定有不少人是匈奴人後裔,匈人也很可能是匈奴人融合諸多被征服民族後形成的新民族。

    第二種就是有部分人匈奴人逐漸融入了漢族之中。匈奴人在被漢武帝擊敗後逐漸陷入了內部的分裂,先是五單于爭立中呼韓邪單于臣服於漢朝後依靠漢朝的力量重新統一匈奴,後來在東漢之初又分裂為南北匈奴。曾經和漢朝對峙的匈奴帝國

    其中的南匈奴在臣服於漢朝後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在和漢族的長期相處過程中逐漸漢化增強了自身實力,最終在五胡亂華時期發動永嘉之亂推翻了西晉建立前趙政權,但是後來這部分匈奴人大部分又被石勒領導的羯族所滅,只有極少數倖存這融入到了漢族之中。

    還有就是北匈奴滅亡後有部分匈奴人留在了下來沒有遷徙,而歷史記載北匈奴滅亡後鮮卑人逐漸佔據了其故地,有高達十萬以上的匈奴人舊部融入了鮮卑人中。這次人在和鮮卑人混血後逐漸形成了鐵弗部,並且在赫連勃勃帶領下建立了胡夏政權,而該政權在被北魏滅亡後又有少部分匈奴人融入了漢族中。

  • 2 # 四十五度說

    漢武帝時期一共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的圍剿匈奴戰役。前兩次是以衛青將軍為統帥,後兩次是以霍去病將軍為統帥。自此以後,漠南無朝廷,匈奴分成了兩股,一股勢力依附的漢朝,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和漢族融為一體。另一股勢力繼續向北向西遷移,有人說現在的匈牙利人是他們的後裔。

    公元48年,匈奴內部發生政變,整個國家被分裂成了兩部分,呼韓邪單于的孫子日逐王比的朝廷被稱為南匈奴,一共有四萬多人口投靠了漢朝廷。漢朝在河套地區設定行政單位,留下了這些匈奴人。另一批匈奴留在了漠北地區,公元89年開始,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經過三年的交戰,北匈奴大敗在漠北和阿爾泰山,一直往西遷移。南匈奴一直盤據在河套地區,並沒有完全融入漢族,這導致了二百年後,南匈奴首先挑起了五胡亂華的旗幟,這件事情結束之後,南匈奴才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和漢族融為一體。

    公元350年前後,本來就已經銷聲匿跡的北匈奴,出現在了歐洲地區。由於匈奴軍隊經過幾百年的磨練,強大的力量鋼鐵的意志和嚴明的紀律,他們以不可阻擋之勢清掃了通往歐洲路上的所有障礙勢力。匈奴人從小是在馬背上長大的,他們在長途奔襲方面特別擅長,“人不弛弓,馬不解勒”。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精英的兵種,這麼優秀的一支軍隊,當然是攻不克戰無不勝,在匈奴人的閃電戰之下,為了避免受到匈奴人鐵蹄的踐踏,歐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遷移浪潮。這一事件終結在四七六年羅馬帝國的崛起,匈奴優秀領導人的去世。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領導者位置的搶奪引起內槓,歐洲的奴隸奮起反抗,汪爾達部落的入侵。匈奴帝國走向滅亡,被淹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

  • 3 # 月望與東山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對匈奴發起了三次致命的戰役,匈奴儘管受了巨大的創傷,但還沒有消滅。而匈奴被消滅殆盡,則是在東漢時期。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光武帝之後,漢匈關係一直緊張,然而匈奴禍不單行,後來塞北發生了連年饑荒,匈奴又發生了內訌,日逐王比於建武二十四年(48年)自立,亦號呼韓邪單于,率領漠南八部歸降漢朝,從此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南匈奴依仗漢朝幫忙支援,轉頭攻打北匈奴,北匈奴單于被擊敗後,只得退居漠北。而這時,北匈奴見南匈奴投靠漢朝吃香喝辣的,便萌生了跟漢朝修好的念頭,於是將他們掠奪的漢人通通放回去,表示跟漢朝友好相處。

    可好景不長,漢明帝時,北匈奴劣性不改,再次率兵前來侵擾漢朝邊郡,焚燒城邑。在這種情況下,漢王朝決定反擊,他們先籠絡西域以斷匈奴右臂,接著 ,永平十六年(73年),漢朝帝派竇固、耿忠等率領漢軍和南匈奴等少數民族士兵共四五萬人,分兵四路出擊北匈奴,擊敗北匈奴單于。第二年,竇固和耿忠又合兵擊敗車師前後王,重新設定西域都護,切斷了北匈奴和西域的關係。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竇憲耿秉等率領騎兵八千與南匈奴左谷蠡王等部萬騎,以及屯屠何單于率領的一萬多騎兵分三路出擊,與北單于大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蘭扎達加德西北),北單于敗逃,漢軍追擊三千里,俘獲牲畜百餘萬頭,北匈奴部眾陸續歸降八十一部,二十多萬人。竇憲大軍直達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記功而還。

    永元二年、三年,漢王朝又聯合南匈奴連續派兵攻擊北匈奴,大破匈奴,斬獲甚眾,北單于受傷後帶上數十輕騎逃跑。永元三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出塞五千裡始還,後來北匈奴的勢力越來越小,到公元二世紀,他終於不再見於歷史記載。

    那麼,那些被打敗的匈奴人到底去哪裡了呢?

    據《匈奴史稿》研究,當時被擊敗的北匈奴單于其實還有數十萬人,他們有一部分西遷進入歐洲,後來也融入歐洲社會了,漠北剩下的殘餘則改名換姓,融入到其他少數民族去了。

    而在這個歷史程序中,南匈奴因為跟漢朝和好,願“奉藩稱臣”,於是也跟漢朝一樣,逐漸從事農業勞動,穩定下來。而匈奴上層子弟學習漢族傳統典籍,思想意識也逐漸漢化,正好與其生活方式的逐步漢化相適應,於是南匈奴也跟漢朝漸漸融合,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

  • 4 # 世界真的很大

    匈奴人的消失,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與周邊帝國如我大漢的戰爭,內部也經歷了爭權、分裂等動亂。到東漢時,匈奴已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南匈奴臣服於漢朝,由此逐漸與大漢各民族雜居、通婚、融合。北匈奴在經歷了一系列戰敗後,不斷西遷,遠至西亞歐洲。

    公元434年,北匈奴大單于死後無子,王位由兩位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繼任,共同掌權。兩年後阿提拉設計殺死哥哥後,成為了匈奴獨一無二的王。他8歲時,曾按照匈奴對王室男孩的傳統,被放在馬上生活兩週,不準下地,只能在軍營裡遊走。許多比他大的男孩都受不了敗下陣來,只有他堅持了下來。

    阿提拉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又生性殘酷。在他的統治下,匈奴王國強大無比,不但疆域遼闊,還有許多附屬國,連羅馬帝國也連年進貢才能換回和平協議。但是協議簽訂之後,阿提拉對帝國仍然想打就打,佔地要贖金。不但羅馬人,日耳曼人,高盧人,斯拉夫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全都怕他,於是要麼臣服,要麼進貢,要麼遠走英倫、北歐。

    阿提拉和他的騎兵,被喜愛他的人們稱為“上帝之鞭”,他的雄心壯志是徹底滅掉羅馬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和羅馬。他幾次都率兵打到這兩個城市的郊外,但都因為地震或瘟疫,令他只能帶著搶來的財富退回。

    這樣一位匈奴戰神,最後卻神秘地死在他新婚的婚床上,全身並無一處傷痕,被稱為是酒醉後因鼻血嗆死。至於為什麼會流鼻血,流下了很多傳說。

    他的三個兒子瓜分了他的帝國疆土和人民,因他而臣服的許多部落民族,這時紛紛揭竿而起,叛離匈奴。阿提拉的大兒子被殺死,二兒子率眾試圖重新打回多瑙河流域,同樣被殺死。只有小兒子和他的部落,遷往東歐和西亞之間的塞西亞,倖存了下來。但憾動了羅馬帝國的統治,令歐洲人談匈色變的匈奴大帝國,卻從此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場感染了非洲豬瘟,但有的豬還吃料很正常,能養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