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饃離

    首先,應該要知道我是誰?

    我是生產現場的組織者、指揮者、領導者,而不是生產現場的工人。

    組織者,我有組織力嗎?生產過程要求有條不絮,6S現場要求整理、整頓、清潔、清理、安全、素養,你做得到嗎?大家看現場,我們自己也看現場。現場的現物、現情、現狀,亂不亂?人、機、料三者是否科學有效執行?若亂,說明我們的組織力不勝任。

    指揮者,指揮要有方。指揮若無方,會瞎指揮:用人不當,方法不當。天天發脾氣,總覺得屬下員工的能力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屬下員工聽我的嗎?為什麼會聽我的?聽我的工作業績或效果怎樣?不聽我的,他們自己操作結果又是怎樣?說指揮有方,不是簡單地說,讓屬下員工聽你的,而是集體智慧的結合。如你的命令是正確的屬下員工能夠立即說:我馬上就辦。若你的命令不是完全正確的,你的屬下員工能夠立即提出他自己的修正意見或辦法,而你也能夠立即做出反映:好,就照你剛才所說的去做吧。這樣的指揮才是有方的指揮,而不是官僚主義的瞎指揮。官僚主義瞎指揮者,常常喜歡事事親躬,結果誰都累。

    領導者,我的行為與思想在影響我的員工形成強大的團隊力量嗎?這是生產部門員工穩定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一些員工離職或跳槽,常常不是因為待遇問題,而是他的組織第一環境問題,他的上司是武大郎。我們的生產主管有責任,讓員工在與我們共同創造企業組織價值的時候,自我也得到成長與增值。若員工在我們的“領導”下天天像機器人一樣的工作:上班下班,工作工作。而不知道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更不知道自己以後的路怎麼走,那麼我們生產主管就不算合格的主管了。說“領導”這個詞,名詞性“領導”說的是你的思想對員工的影響力;動詞性“領導”說的是你的行為對員工的影響力。人的影響力有正向的、負向的。物以類聚,你的周邊都是什麼樣的員工,都是你的思想與行為所產生的。團隊有沒有凝聚力,就看你的領導;你能領導什麼人,什麼人你能夠領導得了?有的人,你是根本無法領導的,因為他們不認可你的價值觀或行為,這你就要好好地想想。——這麼優秀的人才,我為什麼管不住?

    其次,我們要明白生產環節是企業組織供應鏈的問題沉澱區。生產任務管理三要素:時間、數量、質量,不是簡單地靠我們生產部門來完成。供應商來料不良或來貨不及時,我們的生產計劃要調整,怎麼辦?透過加班來解決嗎?加班費誰出?工人願意嗎?工人體能受得了嗎?都是具體與現實的問題。再說,技術設計不成熟,上級決策匆匆列計劃生產,生產到半途又來個停產調整或返工;你想搞精益管理,又想搞西格瑪,結果事與願違。產品經品保部門檢驗合格了,說不定客戶又不認可,可能又有人會說,是生產不行。這些事的發生,若說生產部門沒責任是說不過去的,而誰又是主要責任人,可能會爭來爭去,讓你受氣與產生情緒。——只會忍,不行;產生情緒也不對;埋怨更不對。要想成為合格的生產主管,不能在問題中過日子。應該要善於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是你所提出的辦法其他部門主管不支援與認可,你必須要提出來。不提出來是你的錯。這樣,你就必須要具備下面基本的工作能力:

    一是精通生產流程,不僅僅是產品結構、材料特性,基本設計原理,還要知道:我們生產的是客戶,而不是簡單的產品。若沒有這個理念,問題會天天跟你走,這是最大的根源所在。許多生產經理人,常常只為了完成生產任務,而缺乏這個理念,看報表:數量、時間、品質完成了。可是,問題還是存在。要知道:流程不是簡單的物流,還包括資訊流、資金流、價值流、情感流、責任流。你辛辛苦苦地生產,最後結果是客戶不滿意,這說明你的工作流程有問題。寫出來的管理檔案:各工作流程與工作法,正如地圖一樣,只是告訴你工作的方向與基本步驟,書面的工作流程是沒有情感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付出:情感與責任。說精通流程就需要精通流程中所有的責任者的責任與情感。這不是簡單的書面工作的事情,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與研究心理學、行為學,並且不斷地運用。

    二是一定要堅持責任轉移與確認原則,並在此基礎上與其他責任部門進行工作溝通,而不是扯皮。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若一讓步,問題沉澱到生產部門,你有能力解決要解決,沒有能力解決,也要解決。若其他部門主管看你的人緣支援你,算你幸運,若不看你的人緣不支援你,你肯定是又氣又累。與設計、品保、採購、業務各部門的溝通,比管理屬下員工累很多,其原因就在於,管理員工,有權力,而與同級部門主管溝通,要按工作流程與責任轉移確認原則。權力在溝通中不會有作用,而要看運氣:若老闆看重你,可能其他部門的主管會有支援力度,若老闆不一定看得上你,說技術部門重要,或業務部門重要,那麼,不管誰的問題沉澱到生產部門,生產部門主管只有靠自己與屬下員工了。堅持責任轉移與確認原則,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就是堅持“三不原則”——不接受不良品,不生產不良品,不流送不良品。要注意這個“品”不是簡單的材料與在製品或產成品,還包括設計圖紙、《生產指令單》等。如果你技術圖紙看不懂,你不勝任,圖上錯了,你去安排生產肯定是錯的。如果你沒有認真地稽核《物料單》,上面錯了,你也會錯。認真稽核是責任與能力的雙重體現。我常說:能力加權力在崗位上執行體現責任與水平就在這裡。當然,如果你是濫竽充數者,基本的看圖能力或看報表能力都不行,多強的責任都是無法得到支援的。再說與同級主管的溝通,至於溝通能力高低是另外一回事,溝通的前提第一條件可別忘記了:作為生產主管,你可以對你的供應商,包括採購、協作廠、技術設計部門等,提出你科學與合理的要求,要求提在前,並且要爭取得到你的供應商的事先認可,若你不懂得提要求,那又是你的錯了。要善於向你的所有供應商提要求。——萬萬不可客氣與遷就,當然在共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寬容。——這裡面“科學與合理的要求”又是不簡單的能力要求,如何按客戶的要求或產品技術標準、檢驗標準提要求,就看你的業務水平了。另外,反過來,你也要對你的客戶,包括品質檢驗、客戶代表、業務部門等事先詢問:你們對我們生產部門有什麼要求。要明白與理解你的客戶的要求,讓他們滿意與高興,你就沒問題了。但是這裡也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些客戶的要求,我們有條件做得到嗎?你要考慮清楚:有的現有的條件或資源可以做得到,有的無法做到百分百,有的根本做不到。你應該要與他們進行協商,降低要求是一種結果,爭取組織條件支援也是一種結果,請求他們幫助是最好的結果。最可怕的是你的客戶的要求是苛求,如果你接受那麼問題必須產生,其結果只能是企業埋單,你生產主管受氣。講到這裡,我們生產主管應該會自我明白:作為一名合格的生產主管應該以怎樣的心態、行為、思維去處理“問題”或“事件”。

    第三,萬萬不可孤軍奮戰。生產企業的大多數員工都集中在生產部門。生產主管若只管理生產,而不懂得管理員工,更不懂得團隊管理,與行政、人事部門或其他上級共同管理員工,那麼也不能說是合格的主管。說生產管理,不僅只是完成生產任務或讓員工實現第一需求,更重要的要讓員工體會到做人與做事的價值意義。一般的人事經理可以幫助生產主管考勤、考試、考核、考評員工,讓員工與生產主管知道他現在的貢獻與價值,但這只是低層級的“人的事件管理”——透過員工的工作行為或生活行為來看員工。我們生產主管,應該要向人力資源經理學習,不僅知道員工現在的貢獻與價值,還要幫助員工增值,讓員工自動自發工作,讓員工快樂地工作,讓員工自我感覺到我聰明起來了,我在組織、社會中有了安全感了。說人力資源經理,只是從組織架構上說,其實,有很多上級或同事都善於結合自我的長處,幫助員工學技術、學管理、學做人做事,這都是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實踐工作。生產主管若善於管理組織的人際關係,利用人緣來幫助員工生存與發展,那麼他一定會與員工都得到發展。走出合格,走向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航母的飛行甲板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