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刺蝟84537189
-
2 # 曹老師xixi
確實咸豐皇帝奕詝沒有恭親王奕訢能力強,奕訢文武雙全並且有膽略壽命還長,而咸豐皇帝奕詝體弱多病膽略不足,文武均不如奕訢,但卻能登上皇帝寶座,是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皇子老師的比拼結果。
道光皇帝晚年,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基本上就認定是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了,一直無法抉擇,並且也知道奕訢確實能力要比奕詝強,在期間發生一件關鍵性的事件,才使得道光下定決心選擇了奕詝,這個時間就是在道光晚年的一次狩獵活動中,想考察兩人的能力,四子奕詝自知不如其六弟,就求助於其師,其師講道要揚長避短,在狩獵活動中不要狩得任何一隻獵物。因此在狩獵結束後,六子奕訢帶著滿滿的獵物回來,而四子奕詝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道光就很好奇問道為何,四子奕詝按照其師的教授講道“春天是萬物生長繁衍的時期,我不忍殺害這些正直生長繁衍生命。”此句一出,道光欣賞到這就是大清國的仁義之君,立即決定立為太子,這就是咸豐皇帝奕詝爭奪皇位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一步。
其實咸豐皇帝奕詝被選為太子也並非走了這一步,能在道光的九子之總脫穎而出,也充分說明,實際上咸豐皇帝奕詝能力並不差,文武也是雙全的,只是遜於其六弟奕訢,在剛繼承大統的時候,咸豐皇帝也是勵精圖治,重用漢臣,政治手腕也很強,連續搬倒了多名重臣,只是咸豐皇帝確實運氣太差,太平天國加上外來侵略,讓咸豐焦頭爛額,這個時候咸豐的性格缺陷才暴露了出來,就是沒有毅力,自暴自棄了,如果給他放到雍正乾隆年間,不一定乾的那麼差。
最後還有一點原因咸豐皇帝奕詝生母早亡,其母一直是道光皇帝所喜愛,因此道光一直絕對對不起四子詝生,有著這個感情,綜合起來這些原因來看,道光皇帝選擇四子奕詝也並非一時衝動。但是道光皇帝確實選錯了,亂世要強權,仁義之君在亂世是不適用的,道光對內外局勢還是太過於樂觀。
-
3 # 有得觀史
恭親王奕忻,人稱鬼子六,非常精明,政治能力很強。
咸豐駕崩,他和慈禧太后合謀發動政變,幹掉了咸豐留下的八大臣,初步展示了他的政治能力。慈禧垂簾聽政後,奕忻擔任議政王,相當於現在的總理,慈禧雖掌握大權,但她是女人,不方便出頭露面,大清朝軍國大事主要由奕忻來落實。
奕忻辦事幹練,當時的清朝涉外事務很多,他處理非常得當,在西方國家中很受尊重。他積極推進國家制度改革,學習西方,發展經濟,效果很好,在大清政壇威信很高。
由於恭親王奕忻很能幹,遮蔽了慈禧太后的光芒,所以,後來慈禧不斷打壓奕忻。
咸豐皇帝的母親死的早,咸豐是奕忻的母親養大的,咸豐比奕忻大兩歲,哥倆年齡差不多,小時侯經常在一起玩,感情很好,而且奕忻的母親又是咸豐的養母,感情上兩個人也比較近,但是,咸豐當皇帝后,讓奕忻閒著,就是不給他官做,主要原因也是奕忻能力太強,當官會對咸豐構成威脅。
奕忻能力強為什麼沒繼承皇位,偏偏能力弱的咸豐卻榮登大寶?主要是咸豐的老師杜受田厲害,他看透了道光的心思,道光糊塗,不清楚選啥樣的人對國家發展更好。
道光考察兩個皇子誰適合當接班人,一次是打獵。咸豐騎射比奕忻差很多,打獵一定比不過奕忻,咸豐在杜受田的授意下根本就不射箭,奕忻打了一大堆獵物,咸豐空手去見道光,道光問怎麼回事?咸豐說,現在是春季,萬物繁衍的季節,我不忍殺生。道光說,好!這孩子真仁慈。
還有一次,道光問兩位皇子,將來我死了,你們繼位當皇帝,將如何治理國家?奕忻侃侃而談,咸豐在杜受田的授意下,一句話不說,只是哭。道光問你哭個啥?咸豐說,皇阿瑪不會死,會萬壽無疆,我只想給你當兒子,不想接你的班當皇帝。道光一聽,嗯!這孩子不錯,有孝心。
兩次考驗之後,道光覺得奕詝(也就是後來的咸豐)不錯,就是他了。
孝順、仁慈,這是儒家標準,除了受儒家思想影響之外,道光的身上也有這兩項品質,也就是說咸豐更像道光。孝順的孩子更讓父母舒心,情感上也比較親近。
道光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不強,不清楚選接班人的標準,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更適合當皇帝。
杜受田站在個人利益基礎上推舉咸豐,因為咸豐是他的學生。道光就不同了,大清是他愛新覺羅家族的,他應該站在國家高度選新君,而不應該站在個人立場選。錯誤的選擇奕詝接班,責任全在道光。
-
4 #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首先清代皇帝立儲有個奇怪的傳統,不以長幼為序,而以優劣論選,所以皇上立儲往往在病榻上宣佈。一般情況下,立儲遺詔藏於寢宮的一隻錦盒之內。
恭親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於1833年。成年以前,他一直是道光最喜愛的皇子。皇室家族,子女成群,競爭也很激烈。奕訢很早就顯示出做皇位繼承人的素質。
少年時期,奕訢學習刻苦,為人誠實,自律極強。不像大多數的皇子,奕訢真正地喜愛閱讀經書,並特別愛好歷史和軍事,更不用說政事。
他的古典文學造詣頗深,以皇家血統的標準,他的詩作頗佳,在世時已發表過詩集《樂道堂詩鈔》,這些詩反映出他的情感和創造力。他的書法道勁、有力,資深計程車大夫階層對他的字讚賞頗多。在軍事操練中,奕訢也常有過人之處,不諦是為繼承皇位錦上添花。很長一段時間裡,朝中之人都認為皇儲非奕訢莫屬。
但在道光去世前的最後幾年中,情況發生了變化。奕訢的上書房師傅是一位嚴厲的四川人,叫卓兼恬。卓秉恬在朝廷上從不轉彎抹角,迎合權貴,朝中佞臣對他多有微詞。在師傅的影響下,奕訢在性格上也是誠實和直率的。
但這種直率性格對奕訢繼承皇位的前途卻帶來了負面影響。這中間發生了兩件事,致使奕訢的皇儲夢落空。第一件事發生在道光皇帝死前的第二年,即1848年春,上命皇子隨駕校獵於南苑。四皇兄奕詝獵技不如六弟奕訢,便問計於其師傅山東人杜受田,杜師傅授意其藏拙示仁。
當奕訢意氣風發,獵獲頗多時,才發現四皇兄未發一槍一矢,坐觀他人騎射,皇上當然不會不注意到。當道光詢問時,奕詝即稱:“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皇上大。
校獵本來就有考察皇子之意,道光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他的祖父乾隆皇帝在弱冠之年即獵一熊:而受表彰,而其父以白蓮教起義攻人宮廷大內時與歹徒英勇搏鬥的出色表現,而成為嘉慶皇帝。道光自己10歲時亦獲一鹿,也是登位的先兆。校獵不是僅僅比試武功,更重要的是檢驗個性。
奕詝本正宮娘娘所出,其母與道光帝感情頗深,但不幸早毆。此次校獵,牽動皇上的情感,自然對皇四子呵護有加。道光帝不知奕詩受他人指點,在逢場作戲。
另一件事發生在1849年。某日內侍忽傳聖旨,召皇四子和皇六子人對。奕詝的授讀師傅杜受田知道皇四子口才不佳,出計讓他側重於“表孝心”。而奕訢的師傅卓秉恬則告以“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結果是,奕訢的侃侃而談遠不如奕詝的痛哭流涕更得道光帝的歡心。
道光皇帝究竟在何時決定了皇儲人選尚不得知,但肯定與這兩件事有重大關係。
此時,道光帝雖仍醋愛皇六子,但已決意立皇四子。道光病重時,召見重臣,開啟錦匣,竟是一匣兩詢,與傳統體例不合。第一諭為“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第二諭為“立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一匣兩諭足見道光的用心良苦,既冊立了皇太子,又試圖給奕訢提供特殊的保護。因為只封奕訢為親王,而不封其他皇子,說明奕訢的特殊地位。歷史上不乏由於爭位引起的兄弟閱牆事件、封奕訢為恭親王,也有告誠之意,希望他能恭慎行事。
回覆列表
六歲的兒皇帝順治(帶上額娘孝莊)能比多爾袞有能力?為啥多爾袞不拼死爭下大汗(皇帝)?還不是為了朝堂上的權利平衡:D同樣,正因為咸豐皇帝的才能平庸,像肅順這些能臣才得以助攻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