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貓
電影《大都會》裡有一個設定,讓龍貓一直念念不忘。
代表大都會最高文明的科技產物——蒂瑪——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造人,雖然擁有了自我意識,但仍然逃脫不了其初始的使命——服務於人。
但當一個有了生命意識的個體與其無意識的軀殼一同展現時,矛盾自然就會產生。
如今,智慧型社會已經是人類可預見的未來。那麼,有很多很多問題便會由此而生,逼迫著人類必須提前去思考。
比如,當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影響和推進文明的東西會不會有所改變?
一個有意識的機器人有可能擁有靈魂嗎?
現代社會的文明究竟是什麼樣?
文明的頂端又在哪裡?
縱使我們無數次感慨人類的強大創造力,但是無數種啟示和事故告訴我們,文明可以引領我們向前,也可以帶我們走向地獄。
在《大都會》裡,以“統治者”模板創造的人造人蒂瑪,在故事的最後憑藉著自己殘存的意識,拒絕了人類的命令,在朋友健一的目睹下,墜入深淵。
當蒂瑪意識到自己的人造人身份後,關於文明的一切都失去了其確定性。如果說作為人造人的蒂瑪具有了個體意識的話,那麼同樣擁有個體意識的我們,究竟算是機器還是人呢?
當科技不斷進步,除了身體的構造不同之外,人和機器最本質的區別——意識——的差異被逐步縮小時,當機器開始思考“我是誰”時,既代表了科技文明的巨大跨越,同時也是由人類思想的本初過渡到機器思想本初的過程。
所以,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和遊戲作品,不斷去描繪去猜測當機器人擁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人類該怎麼阻止它們的反抗和統治。.
比如神劇《西部世界》和《真實的人類》,比如遊戲《底特律:變人》。
但近乎一致的是,在這些作品裡,都展示了幾乎相同的問題解決模式:機器得到思想後,自發的組成了聯盟,透過個體領袖的領導來反抗人類,然後與人類達成協議。要麼人類與機器人達成某種妥協,要麼與之發生戰爭。
其實,這與人類文明自身的發展又何其相似。
文明就像一部大機器,當我們的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總會有一些內部的零件需要更換,定期還需要對其進行維修和保養。
只有這樣,進步的齒輪才不會停止,思想的火苗才不至於熄滅。因此,歷史上發生的每一次戰爭與變革,從來都是人類自己的傑作。
本次龍貓想講的《蒸汽男孩》的故事,也是如此。
蒸汽機的發明,讓人們能夠比過去更高效的完成工業活動和資本回流,促使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引領了時代的大躍遷。
然而,沒有哪一種文明是毫無瑕疵的,代表了當時工業文明最核心的能源——蒸汽——也是如此。
電影一開頭,一對父子就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蒸汽相關的工作。這場工作看似非常危險,但為了讓壓力達到理想的數值,作為父親的洛伊德不顧兒子艾迪的勸阻,命令所有人開啟閥門,提高氣壓。
為了彌補父親的錯誤,艾迪選擇關閉開啟的閥門,但在關閉過程中,意外卻發生了。大量的蒸汽從破裂的管子裡噴湧出來,把艾迪包裹在裡面,令他生死未卜。
其後由於壓力過大,整個實驗室更是化為了一片廢墟,只剩下了一顆氣壓球。
而這顆氣壓球,就是他們這場實驗的最終產物。
同時,它也是本片主要的一個線索。
這場實驗也是有目的的。
作為實驗室的幕後資金扶持方奧哈拉財團,為了獲得更純淨更強大的動力驅動機器,委派洛伊德和艾迪這對科學家父子,替他們尋找新能源。
而這個金屬球,就是由新能源驅動的超高壓力金屬球,其內蘊含的能量無法估計,但足以對當前文明造成衝擊,稍有不慎甚至會毀掉人類文明。
也正因為如此,得知了真相的洛伊德將金屬球寄給了自己的孫子雷——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同樣對機器痴迷不已。
實驗的變故,讓以往執著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洛伊德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選擇用自己和家人的力量將這個錯誤彌補。但是好景不長,瞭解到金屬球下落的奧哈拉財團很快就派了人來企圖奪回金屬球,為了躲避這群人,雷帶著金屬球逃離了家鄉。
電影主要也是講述的雷一家人和奧哈拉財團的對峙關係的。
在逃跑途中,史蒂芬生和其助手大衛幫助雷擺脫了奧哈拉財團的人,史蒂芬生是奧哈拉財團的行業對手,也正因為這個契機,史蒂芬生了解到了洛伊德和艾迪製作的金屬球。
不久,雷就被窮追不捨的奧哈拉財團擄走,讓疑惑的史蒂芬生不禁對金屬球的真實身份產生了好奇。
之後,他和大衛一同看了被摧毀的實驗室,才意識到這個金屬球很有可能會讓奧哈拉財團在實力上遠遠超過他。為了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他有必要做出一些適當的舉動。
而藉助英格蘭的國家軍隊力量,就是史蒂芬生進攻奧哈拉財團的第一步。
為了奪取金屬球,獲得新能源的能量支援,代表了國家利益的史蒂芬生和代表了經濟利益的奧哈拉財團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工業戰爭。
由此,也產生了代表火器時代的熱兵器和代表機器時代的機器士兵的對峙。
但是諷刺的是,即使是發展到如此程度的機器文明,其核心仍然是需要人類去驅動的。
所以即使具有機器的軀殼,人類的肉體也無法抵抗頻繁的轟炸和沉重的負擔。
這場所謂的機器革新,只不過是讓人類穿上了沉重的軀殼,如同蝸牛一般緩慢爬行而已,與其說是文明的發展,不說說它只是人類臆想出來的結果。
文明的發展讓人們省卻了一部分麻煩,但也讓人對機器產生了依賴,以至於我們離開機器就再也不知該如何去生活和工作。
艾迪的重生,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對機器的頂禮膜拜。
在開頭生死未卜的艾迪,其實並未死亡,只不過因為遭受了低溫蒸汽的侵蝕,他的右眼和右臂被換上了機械加以代替。一開始拒絕父親衝動舉動的艾迪,在體驗到機器帶給人的巨大好處後,堅定不移的要幫助奧哈拉財團來完成蒸汽城的建造工作。
他的一句:“科學就是力量”,實則是對工業時代機器文明的最大諷刺,像他的父親一樣執著於科技的力量不能自拔。但是相比於父親,艾迪對於科技的理解太過狹隘了。
洛伊德對雷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具理念和哲學的發明,只會帶來災禍。
艾迪始終追求的是科學上的革新,當他專注於這一點時,也會盲目的去否認其他東西,比如科技發展的目的和後果。
洛伊德之所以會放棄繼續為奧哈拉財團工作,正是因為財團本身為了利益,並不是為廣大人類帶來福祉,他們否認了科技的正面作用。
然而,如果不考慮科技所帶來的後果的話,那麼科技發展本身的意義就值得懷疑。
電影結尾,被蒸汽城壓垮的倫敦市區,是否又是暗示著機器文明終將反噬人類呢?
十六世紀的哲學家霍布斯將“機械唯物主義”作為解釋世界運作規則的核心體系。在他的理論中,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一樣,被不同大小的齒輪支撐併產生運動,世界因為規則的制定而富有節奏。
但是,世界果真如此嗎?
《蒸汽男孩》裡,機器時代的反噬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無論是開頭提到的《大都會》還是《蒸汽男孩》,我們都可以看到,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緊隨而至的問題也會多樣化起來,我們無法總像過去一樣生活,所以接受文明的革新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只要這種革新是有益的,那麼問題總能被解決。
我們也總能在失敗的革新中吸取到教訓。
電影末尾,倫敦的重建就是如此。
反觀當下。
活在大資料時代的我們,和活在機器時代的他們一樣,具有相同的使命,也有義務將科技的美德傳遞下去。
畢竟——科學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文 / 龍貓
電影《大都會》裡有一個設定,讓龍貓一直念念不忘。
代表大都會最高文明的科技產物——蒂瑪——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造人,雖然擁有了自我意識,但仍然逃脫不了其初始的使命——服務於人。
但當一個有了生命意識的個體與其無意識的軀殼一同展現時,矛盾自然就會產生。
如今,智慧型社會已經是人類可預見的未來。那麼,有很多很多問題便會由此而生,逼迫著人類必須提前去思考。
比如,當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影響和推進文明的東西會不會有所改變?
一個有意識的機器人有可能擁有靈魂嗎?
現代社會的文明究竟是什麼樣?
文明的頂端又在哪裡?
縱使我們無數次感慨人類的強大創造力,但是無數種啟示和事故告訴我們,文明可以引領我們向前,也可以帶我們走向地獄。
在《大都會》裡,以“統治者”模板創造的人造人蒂瑪,在故事的最後憑藉著自己殘存的意識,拒絕了人類的命令,在朋友健一的目睹下,墜入深淵。
當蒂瑪意識到自己的人造人身份後,關於文明的一切都失去了其確定性。如果說作為人造人的蒂瑪具有了個體意識的話,那麼同樣擁有個體意識的我們,究竟算是機器還是人呢?
當科技不斷進步,除了身體的構造不同之外,人和機器最本質的區別——意識——的差異被逐步縮小時,當機器開始思考“我是誰”時,既代表了科技文明的巨大跨越,同時也是由人類思想的本初過渡到機器思想本初的過程。
所以,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和遊戲作品,不斷去描繪去猜測當機器人擁有了自我意識之後,人類該怎麼阻止它們的反抗和統治。.
比如神劇《西部世界》和《真實的人類》,比如遊戲《底特律:變人》。
但近乎一致的是,在這些作品裡,都展示了幾乎相同的問題解決模式:機器得到思想後,自發的組成了聯盟,透過個體領袖的領導來反抗人類,然後與人類達成協議。要麼人類與機器人達成某種妥協,要麼與之發生戰爭。
其實,這與人類文明自身的發展又何其相似。
文明就像一部大機器,當我們的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總會有一些內部的零件需要更換,定期還需要對其進行維修和保養。
只有這樣,進步的齒輪才不會停止,思想的火苗才不至於熄滅。因此,歷史上發生的每一次戰爭與變革,從來都是人類自己的傑作。
本次龍貓想講的《蒸汽男孩》的故事,也是如此。
蒸汽機的發明,讓人們能夠比過去更高效的完成工業活動和資本回流,促使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引領了時代的大躍遷。
然而,沒有哪一種文明是毫無瑕疵的,代表了當時工業文明最核心的能源——蒸汽——也是如此。
電影一開頭,一對父子就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蒸汽相關的工作。這場工作看似非常危險,但為了讓壓力達到理想的數值,作為父親的洛伊德不顧兒子艾迪的勸阻,命令所有人開啟閥門,提高氣壓。
為了彌補父親的錯誤,艾迪選擇關閉開啟的閥門,但在關閉過程中,意外卻發生了。大量的蒸汽從破裂的管子裡噴湧出來,把艾迪包裹在裡面,令他生死未卜。
其後由於壓力過大,整個實驗室更是化為了一片廢墟,只剩下了一顆氣壓球。
而這顆氣壓球,就是他們這場實驗的最終產物。
同時,它也是本片主要的一個線索。
這場實驗也是有目的的。
作為實驗室的幕後資金扶持方奧哈拉財團,為了獲得更純淨更強大的動力驅動機器,委派洛伊德和艾迪這對科學家父子,替他們尋找新能源。
而這個金屬球,就是由新能源驅動的超高壓力金屬球,其內蘊含的能量無法估計,但足以對當前文明造成衝擊,稍有不慎甚至會毀掉人類文明。
也正因為如此,得知了真相的洛伊德將金屬球寄給了自己的孫子雷——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同樣對機器痴迷不已。
實驗的變故,讓以往執著於科學技術發展的洛伊德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選擇用自己和家人的力量將這個錯誤彌補。但是好景不長,瞭解到金屬球下落的奧哈拉財團很快就派了人來企圖奪回金屬球,為了躲避這群人,雷帶著金屬球逃離了家鄉。
電影主要也是講述的雷一家人和奧哈拉財團的對峙關係的。
在逃跑途中,史蒂芬生和其助手大衛幫助雷擺脫了奧哈拉財團的人,史蒂芬生是奧哈拉財團的行業對手,也正因為這個契機,史蒂芬生了解到了洛伊德和艾迪製作的金屬球。
不久,雷就被窮追不捨的奧哈拉財團擄走,讓疑惑的史蒂芬生不禁對金屬球的真實身份產生了好奇。
之後,他和大衛一同看了被摧毀的實驗室,才意識到這個金屬球很有可能會讓奧哈拉財團在實力上遠遠超過他。為了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他有必要做出一些適當的舉動。
而藉助英格蘭的國家軍隊力量,就是史蒂芬生進攻奧哈拉財團的第一步。
為了奪取金屬球,獲得新能源的能量支援,代表了國家利益的史蒂芬生和代表了經濟利益的奧哈拉財團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工業戰爭。
由此,也產生了代表火器時代的熱兵器和代表機器時代的機器士兵的對峙。
但是諷刺的是,即使是發展到如此程度的機器文明,其核心仍然是需要人類去驅動的。
所以即使具有機器的軀殼,人類的肉體也無法抵抗頻繁的轟炸和沉重的負擔。
這場所謂的機器革新,只不過是讓人類穿上了沉重的軀殼,如同蝸牛一般緩慢爬行而已,與其說是文明的發展,不說說它只是人類臆想出來的結果。
文明的發展讓人們省卻了一部分麻煩,但也讓人對機器產生了依賴,以至於我們離開機器就再也不知該如何去生活和工作。
艾迪的重生,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對機器的頂禮膜拜。
在開頭生死未卜的艾迪,其實並未死亡,只不過因為遭受了低溫蒸汽的侵蝕,他的右眼和右臂被換上了機械加以代替。一開始拒絕父親衝動舉動的艾迪,在體驗到機器帶給人的巨大好處後,堅定不移的要幫助奧哈拉財團來完成蒸汽城的建造工作。
他的一句:“科學就是力量”,實則是對工業時代機器文明的最大諷刺,像他的父親一樣執著於科技的力量不能自拔。但是相比於父親,艾迪對於科技的理解太過狹隘了。
洛伊德對雷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具理念和哲學的發明,只會帶來災禍。
艾迪始終追求的是科學上的革新,當他專注於這一點時,也會盲目的去否認其他東西,比如科技發展的目的和後果。
洛伊德之所以會放棄繼續為奧哈拉財團工作,正是因為財團本身為了利益,並不是為廣大人類帶來福祉,他們否認了科技的正面作用。
然而,如果不考慮科技所帶來的後果的話,那麼科技發展本身的意義就值得懷疑。
電影結尾,被蒸汽城壓垮的倫敦市區,是否又是暗示著機器文明終將反噬人類呢?
十六世紀的哲學家霍布斯將“機械唯物主義”作為解釋世界運作規則的核心體系。在他的理論中,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一樣,被不同大小的齒輪支撐併產生運動,世界因為規則的制定而富有節奏。
但是,世界果真如此嗎?
《蒸汽男孩》裡,機器時代的反噬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無論是開頭提到的《大都會》還是《蒸汽男孩》,我們都可以看到,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緊隨而至的問題也會多樣化起來,我們無法總像過去一樣生活,所以接受文明的革新未嘗不是一件壞事,只要這種革新是有益的,那麼問題總能被解決。
我們也總能在失敗的革新中吸取到教訓。
電影末尾,倫敦的重建就是如此。
反觀當下。
活在大資料時代的我們,和活在機器時代的他們一樣,具有相同的使命,也有義務將科技的美德傳遞下去。
畢竟——科學的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