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朱章安 譚珍利 周巍)1月10日至15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等4位科學家,來到衡東縣嶺茶地區,對人類和猴子的遠古近親“亞洲德氏猴”化石岩層進行再次挖掘和研究。倪喜軍介紹,經過詳細的形態學研究和系統發育分析,明確了亞洲德氏猴是始鏡猴類中最原始的型別,為探索真靈長類動物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在衡東,科學家們再次對亞洲德氏猴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復原,由此提出了真靈長類共同祖先可能是日行性(在白天活動)動物的假說,對真靈長類夜行性祖先的傳統觀點提出質疑。
1938年,古生物學家、古人類學家楊鍾鍵院士在衡東嶺茶發現中國最早的“衡陽原古馬”化石,後經幾代地質學家70餘年研究,把嶺茶地區的始新統地層在中國區域地層表中定為“嶺茶階”,生物群定為“嶺茶生物群”。“嶺茶生物群”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亞洲德氏猴,距今約5500萬年。亞洲德氏猴是倪喜軍等3位科學家進行研究後,於2004年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中國始新世早期真靈長類動物頭骨化石》提出並命名的。迄今為止,世界上只有北美、北歐發現過德氏猴。
嶺茶亞洲德氏猴被認為是最早的真靈長類,是人類最早的遠古近親。真靈長類動物包括狐猴類、懶猴類、眼鏡猴類、猿類及人類,長期以來,因缺乏可靠的真靈長類化石證據,它的起源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難解之謎。嘴巴縮短,眼睛增大,雙目匯聚——一塊出自衡東的真靈長類頭骨化石,為人類和猴子找到了世界上最原始遠古近親。
據湖南日報(朱章安 譚珍利 周巍)1月10日至15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等4位科學家,來到衡東縣嶺茶地區,對人類和猴子的遠古近親“亞洲德氏猴”化石岩層進行再次挖掘和研究。倪喜軍介紹,經過詳細的形態學研究和系統發育分析,明確了亞洲德氏猴是始鏡猴類中最原始的型別,為探索真靈長類動物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在衡東,科學家們再次對亞洲德氏猴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復原,由此提出了真靈長類共同祖先可能是日行性(在白天活動)動物的假說,對真靈長類夜行性祖先的傳統觀點提出質疑。
1938年,古生物學家、古人類學家楊鍾鍵院士在衡東嶺茶發現中國最早的“衡陽原古馬”化石,後經幾代地質學家70餘年研究,把嶺茶地區的始新統地層在中國區域地層表中定為“嶺茶階”,生物群定為“嶺茶生物群”。“嶺茶生物群”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亞洲德氏猴,距今約5500萬年。亞洲德氏猴是倪喜軍等3位科學家進行研究後,於2004年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中國始新世早期真靈長類動物頭骨化石》提出並命名的。迄今為止,世界上只有北美、北歐發現過德氏猴。
嶺茶亞洲德氏猴被認為是最早的真靈長類,是人類最早的遠古近親。真靈長類動物包括狐猴類、懶猴類、眼鏡猴類、猿類及人類,長期以來,因缺乏可靠的真靈長類化石證據,它的起源一直是困擾科學家的難解之謎。嘴巴縮短,眼睛增大,雙目匯聚——一塊出自衡東的真靈長類頭骨化石,為人類和猴子找到了世界上最原始遠古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