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夢九月之夏風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事實上其推行的思想實質上是“和”,而不是一些人所言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和”是有條件的,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放棄“平”、“公”,只對君主負責,這在當時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可謂極其先進的思想了。為了達到“和”的理念就必須實行等級制,正如一般人言維護統治階層利益,從中施策於社會,施策於民,讓社會有序化,為了推行這一制度,孔子創造了非經典的言論體系,集中體現在“三綱五常”的說教上,並打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很有說服力主張,這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生產關係模糊的社會背景裡不能不說是一次偉大思想創舉,亦應驗“天人合一”思想,天子至高無上的封建專制社會。

    但所有這一切,都必須是在無外部勢力干擾,自成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為條件,或具局域性的民族社會里實行。 而“禮”、“仁”……皆為其載體,並於社會形成功利性,聚之於“和”。

    現代教育還能迴歸從前嗎?正如人們外出搭乘汽車,而有人是從不踏進車門一樣。

  • 2 # 東風一起千帆動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不管在什麼時代都適合。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是“有教無類”,每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因個人的出身血統,錢財多寡去決定個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種思想西方直到法國大革命之後,才漸漸普及,但富人權貴們一直利用私立貴族學校,階層劃分來決定個人的受教育權,中國在批孔之後,這種教育不平等也漸漸顯現。儒家社會窮人子弟透過讀書成為范仲淹海瑞式人物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顏回這種窮人子弟和子貢這樣的頂級富豪一起學習,坐而論道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二是“因材施教”,這個適不適合現代社會就不用我說了。

    三是注重實踐,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孔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就是說熟讀《詩》三百篇,叫他做這也不會,做那也不會,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四是注重全面的教育。孔子所教的六藝“禮樂御射書數”,是非常全面的,我們當代人可以擴充套件孔子六藝的內容,但無法否定其思想。一些儒黑一說到孔子思想,就說是封建糟粕,就是復古,這種邏輯實在是愚蠢,難道我們一說用漢字,就只能用甲骨文?我們現在的教育要不要教學生知禮呢?肯定要的!要不要教學生音樂呢?肯定要的!御射是軍事體育教育,要不要教學生?現在的學校不但要,而且是“御射”之類的軍事體育教育太少了的問題!

    所以,孔子的思想不管哪個年代都適合,至於教育的內容,隨時代可以不斷豐富。比如孔子時代教《詩經》,當代人也可以讀唐詩宋詞現代詩。

  • 3 # 竹林堂堂主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這種教育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都好!能充分發揮、利用個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此種教育方法,在中國被政府、社會弘揚兩三千年!不要說現在,會永遠適合整個社會!

  • 4 # 可獨王處

    孔子的教學方法一般比較推崇的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兩個是理念而不是方法,這個認知很重要!)這兩個理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遠遠還不夠。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日新月異的時代,這八個字是欠缺了一點的。

    教育就只有兩個目的:教人閱讀,教人思考。

    遺憾的是這兩個孔子都沒有!!!

    我覺得一週給學生上三節課就夠了,還有的幹嘛?然他們泡圖書館,看他們自己喜歡的書,哪怕是待在圖書館看電視劇,那個效果也是不錯的,因為重要的是:氛圍! 被一大群書包圍著,心都會變的很靜。

    而且孔子的教育方法中缺少兩個字:興趣!!!

    要知道不是所以的學生都喜歡讀書,有些學生就喜歡打遊戲。如果讓那些喜歡打遊戲的學生天天鑽研遊戲,中國也就不用從外國進口遊戲了。 我就因為打王者榮耀看了一本書叫《宮本武藏》,是日本人寫的,裡面有禪學還不錯。 還看了一本書叫《后羿》,是一部中篇小說,其實也是在講人性,(劇透一下,后羿和嫦娥可不像我們想想當中的那麼恩愛,嫦娥偷吃仙藥也沒有錯)在中國知道后羿的人很多,但真真瞭解后羿的人,恐怕沒有幾個。

    孔子的教育方法最缺失的就是:方法!!!

    從《論語》就可以看出來,《論語》其實就是一部筆記,老師說了什麼,弟子全記下來,然後大家就背,一直背到現在,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還得接著背。

    大家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孔子應該是屬於文史類的,那麼他必然缺少理工類的思維和視角。

    孔子不可能成為發明家

    關於教育方法,我還是比較推崇葉聖陶現實的:有教無類!!

    一句話你管人家老師怎麼教,人家愛怎麼教就怎麼教,沒有什麼類別,一千個老師要有一千種教育方法,這才是我們中國教育追求的方向。

    不要去禁錮老師思維是根本。

  • 5 # danyboy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需要具體分析。簡而言之:孔子言說的很多關於“學”的道理,如果讀者自己能夠深味、參酌,當然是適合現代社會的;同理,如果只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那不僅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什麼社會也難以適應。

    一、關於古今教育的差別

    很多人會認為,現代社會的教育是一種全新的、體系性的事物,所以古代文化裡的一些做法已經不適應了。

    從表面上,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現代社會的教育,是由西方社會肇源的,中國的教育體制也是在歐美和蘇聯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比如課程的設立、大學文理科的分科、學制、學位等,是一整套體制,而不是由零散的知識點組合而成的。

    其次,現代社會的知識很多是自然科學,需要田野調查和實驗室操作,需要有數學基礎,而孔子的思想裡,肯定是不包括這些的。

    再次,現代社會的教育本質是一種職業教育,其目的不是培養人,不是對人的教化,而是培育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勞動者。而古代的教育思想,不僅是孔子,則是把教育看做是對人本身的培養。

    有些讀者會問,現代教育不也是強調德育嗎?強調全面發展嗎?怎麼就不是對人的教化了?這是因為,古代是一種道德宗教社會,教育是被納入倫理道德、君子人格或宗教人格的培養的基礎上的。而現代教育,則是把道德教育作為與知識教育、能力教育、體育等並列的一部分,完全不是一回事。

    二、關於孔子的“教學方法”

    孔子 雖然被譽為“先師”,但他並沒有什麼成體系的教學方法。他有的,恰恰是一些關於教育的理念。

    比如,在學的目的上,他不會告訴你學習是為了做什麼具體的事情,而是強調: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就是說,學的目的是成就自己,而不是為別人、為朝廷而學。成就自己是學的根本動力,也是根本目標,如果是為了升官發財,為了功名利祿,為了建設祖國,那這種動力是不會持久的,最終也無法使你抵達學習的終極體驗。

    比如,在學的策略上,他不會一味的強調勤奮刻苦,或是搞什麼聰明的簡便方法,而是強調因材施教,強調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學與思的結合。這些道理,其實對各種型別的學習都有意義,不管是今天的理科還是文科。

    比如,在學的內容上,在孔子那個年代沒有物理化學,他能看到的知道的無非就是“周代先王政典”,但他並沒有把學侷限在文獻上,而是對這些先王政典做了修訂,並在其中寄予了自己的思想,這種在學習中進行創造的能力,也是適合今天的。

    總之,孔子並沒有談到具體的方法,但是他的很多觀念、思想,是非常有益於在現代社會的學習的。我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越是寫到艱難的地方,越是感覺到孔子那些樸素的道理,是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的。當然,這些感覺,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體驗才敢說的,我小時候考試、寫作文,就完全體會不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德法張羅“歐洲軍”的時候,英國宣佈要重返中東,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