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7日電(記者田棟棟 王子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7日在布魯塞爾表示,歐盟不會與英國就“脫歐”協議重新談判,但願意修改歐英“未來關係框架政治宣言”中有關雙方未來關係的內容表述。
7
回覆列表
  • 1 # 天太2

    英國脫歐雖然起於“歐債”問題,但由於英國不在歐元區,事實上歐債對它的影響是很小的。至於說英國脫歐是為了幫美元打敗歐元,顯然是很牽強的。英國脫歐搞不好或許會對歐洲經濟,歐元,世界經濟,美元有一點影響,對股市,匯率有一點小小震盪。但總體上不會有大的變化,所以不足為慮。那麼,為什麼歐債問題,也就是希臘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後,在向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漫延時,歐盟國家為什麼會恐慌呢?這主要是害怕歐債危機象美國次貸危機那樣漫延影響到歐洲。但象英國這樣非歐元國家因此引起脫歐議題,實在是有點小題大作。這要怪在英國的內部一直與歐盟有著一種生分的情緒作怪。英國雖然是歐洲國家,但它孤懸海外,一直是以一個“光榮的孤立”者來看待歐洲大陸事務。不符合自己利益時按兵不動,感覺該出手時才出手。1951年歐盟成立之初,英國並未加入,直到1960年英國才提出加入,但遭到戴高樂的拒絕,10多年後的1973年再一次提出,才被批准。英國雖然加入了歐盟,但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入盟兩年就舉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原因是看是否留在毆盟,還好,這一次脫歐並未佔上風。布萊爾時計劃加入歐元區,不料其財長布朗不同意。這樣英國就一隻腳在門裡,一隻腳在門外,對歐盟的未來持觀望態度。稍有風吹草動,它就要走自己的路,因為它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有自主的財政政策,有利於它的出口。所以,當歐盟某些方面不利於自己時,脫歐的呼聲就佔據了上風,特別是歐債危機使潛在的脫歐思潮快速地發酵。

    其實我們從英國一系列的脫歐動作看,英國的脫歐就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舉止。卡梅倫承諾2017年舉行脫歐公投是競選時為了選票,其本人並不看好脫歐和脫歐公投。但陰差陽錯的是脫歐竟以52%的票佔了上風,現在看來,這也是英華人一時興起的一種偶然現象。所以,從公投剛結束到現在,要求再舉行一次公投的呼聲一直不斷。但政治家要講誠信,不能食言反覆是其碼要求。由此看來,英國的脫歐更象一場遊戲,把它升格為是為了幫美元打敗歐元實在是高看了它。脫歐讓卡梅倫丟了首相,梅姨因此登上了這個位置,完成脫歐成了她的任務。但大家可以看出,脫歐的路坎坎坷坷,一步三折。它反映了英國的實際困局一一不想脫歐,又丟不開面子。這樣的情形會是幫美元打敗歐元嗎?顯然不是。

  • 2 # 寒江雪投資策略

    如果從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算起,英國在歐盟內已經待了45年,雙方的關係盤根錯節,要分開真的不容易,所以為了打擊歐元而脫歐,這個動靜就太大了,也傷不起。英國脫歐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歐盟內謀求領導地位無法實現,經濟上又得不到好處,並且對歐盟的未來也看不到希望,不想繼續趟歐盟的渾水。英國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簡稱CEBR)早在2010年就指出,未來10年歐元區以當前結構存在的機率僅為20%,因為該地區內各成員國政府未能採取足夠的措施來解決經濟失衡問題。

    實際上,英國想要掙脫歐盟的束縛,由來已久,讓我們從英國加入歐共體說起。

    經過N年的努力,終於在1973年1月,英國帶著成為歐共體領導者的目的正式成為歐共體成員國。但是機緣不好,英國1973年1月份加入歐共體,1973年2月就爆發了石油危機,以及蘇聯農業也出現了大欠收,導致世界糧價暴漲,英國這個時候加入歐共體不僅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反而成了預算攤派最大的淨攤款國,通俗點說就是自己出錢最多。而且因為經濟結構不同,導致英國在歐共體內得不到什麼實惠,比如農業方面,歐共體保護農業,而英國是工業國,農業在經濟中的佔比很小,農民人數也少,英國從歐共體的共同農業政策中獲益就很少,再加上英國也不是農產品出口國,他得不到歐共體預算對農產品的補貼,所以英國實際上就變成了歐共體預算的淨攤款國。於是,英國在1975年舉行了第一次脫歐公投,就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共體內舉行全民公決。

    英國在加入歐共體不到3年的時間,就搞了一次脫歐公投,真是始亂終棄啊!

    這次公投的結果是英國大多數人贊同英國繼續留在歐共體內,英國高層領導者也決心要留在歐共體內好好發展,犧牲點利益就算了吧,要成為歐共體領導者,想做老大總要做點犧牲的嘛。隨後英國迎來撒切爾時代,這是英國與歐盟關係最好的一個時期。1986年,英國力主通過了歐共體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檔案——《單一歐洲檔案》,這個檔案非常重要,它包括兩個主要內容,第一建立一個沒有內部邊界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保證商品、人員、服務和資金自由流通和往來;第二進行程式改革,透過合作程式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使歐洲議會直接介入歐共體的立法程式。正是英國推動了歐洲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

    英國與歐盟之間產生的裂痕是從梅傑擔任英國首相之後出現的。

    到了1990年,梅傑出任英國首相之後,英國開始與歐盟的關係變得格格不入,保守黨的領袖梅傑明確提出英國應成為共同體的核心,同時反對歐盟變成超越國家性質的合作,反對建立具有聯邦目標的歐洲聯盟,而歐洲一體化達到最高階段恰恰就是主權的讓渡,這是英國絕不能接受的,但英國追求例外權,尤其是在梅傑擔任首相的時期,英國在歐盟內部就逐漸開始孤立了。

    1993年10月1號,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從此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同時發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並加強司法和內部事務上的合作,但英國始終沒有加入歐元區,英國與歐盟的關係逐漸貌合神離。期間,德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使得英國謀求獲得歐盟領導權的希望也越來越無法實現,英國重回失落感。從法國和德國的角度來看,英國無論是保守黨的梅傑還是1997年開始擔任首相的布萊爾,都是英國的利益之上,而反對歐盟向聯邦主義推進。布萊爾在競選首相的時候就明確強調,保持英國在歐盟重大問題上擁有否決權,顯示英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歐洲不應該成為一個超級聯邦,而是一個獨立國家的聯盟。2011年英國拒絕簽收旨在加強歐盟財政紀律的財政契約。2012年11月,英國否決歐盟擴大預算的提案,使得歐盟峰會以失敗告終。歐盟制定的決定和法律只有很小一部分被英國議會透過,這實際上意味著英國已經成為歐盟進一步走向融合的阻礙。後來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5年提出,歐盟要允許英國不參與歐盟政治一體化程序等等,其實追根溯源,與上個世紀90年代,梅傑任職首相的時候提出來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英國與歐盟在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麼久的關係,已經是一個奇蹟了,也就是說,英國早就該退出歐盟了。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歐洲國家一片狼藉,歐洲五國,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成為歐盟的最大拖累。英國雖然沒有加入歐元區,但由於他是歐盟成員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非常大的拖累,也得為希臘等國買單,歐債危機爆發以後,英國承擔的負擔更加沉重了。更重要的是英國不在歐元區內,法國和德國,尤其是德國,可以利用歐元區內的領導地位獲得巨大經濟利益,而英國只是出錢他得不到這樣的好處。英國從一開始加入的動機就不是很單純,即使在加入歐共體以後,他一直忘不了自己曾經的榮耀,捨不得曾經書寫輝煌的英鎊的歷史地位,在自己謀求領導地位無法實現,經濟上又得不到好處的情況下,所以說英國退歐是大勢所趨。

    退歐給英國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夠減輕英國的財政負擔,2015年英國向歐盟支付的會費就高達178億英鎊,法律法規等方面也不再受歐盟的限制,也可以加強對邊境的控制,減少移民的湧入。脫歐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對英國來說,它57%的出口是在歐盟國家,56%的進口也是來自歐盟國家,如果退歐,英國的經濟就會受到影響。但是考慮到民粹風起雲湧,歐元區的解體是大勢所趨,英國的選擇其實是正確的。

  • 3 # ii134332528

    如果脫歐,肯定會對歐元有影響,但影響有限,畢竟英國不是歐元區國家,美帝外債太多,早已形成貶值壓力,沒有快速上漲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軍靴有哪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