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年初開始查出,至9月,共住院9次,化療4次。 一開始當地醫生不建議化療,後來建議去去南京查了一次,就去了,南京醫生建議化療,隨後在當地醫院化療。第一次化療後無反應,第二次,第三次,白細胞掉的厲害,隨後注射白細胞的針。第四次,化療出院後精神狀態差,吃什麼吐什麼,白細胞長不上來,伴隨發熱,隨後住院。家裡沒人懂醫,看他比較痛苦,不知道該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胡洋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四大病例型別之一,肺癌分為鱗癌,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前三者由於治療方法類似,生物學行為和小細胞肺癌有明顯的區別而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

    不同的肺癌型別有不同的特點和發病比例,目前來說,鱗癌和吸菸的相關性最大,其佔肺癌發病型別的比例已經從上世紀末的首位退居二線和小細胞肺癌接近,而腺癌則上升至首位佔據肺癌型別的半壁江山,大致來講,腺癌和小細胞肺癌與吸菸也有關係,但沒有鱗癌那麼明顯,近年來患腺癌的女性佔肺癌新發比例高位,已經成為肺癌發病的主力。

    小細胞肺癌相對於其他三種細胞型別的肺癌明顯不同,該型別肺癌容易在早期發生轉移,有時候轉移灶比原發灶還要大,這是該型別肺癌在診斷時大部分沒有手術機會,其治療基本依靠化療和放療,而小細胞肺癌恰恰是對化療和放療最敏感,效果最好的病理型別,有一些患者甚至在化療後病灶完全消失,達到完全緩解的地步,這也是小細胞肺癌至今沒有靶向藥物的原因,因為一方面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的型別和其他病理型別不同,另一方面,靶向藥物的療效都難以超越放化療。

    但總體來說,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因為小細胞肺癌容易耐藥及轉移,有一些療效較好的小細胞肺癌在半年後耐藥,病情逐漸加重,而小細胞肺癌缺乏二線治療方案,也就是說一線化療方案耐藥後,使用二線藥物總體療效不是特別理想,而且可選擇的方案很少。

    而小細胞容易轉移的特性也讓其生存時間短於其他型別,尤其是轉移至腦,由於腦和血管中的血液存在血腦屏障,大部分化療藥物為大分子化學品,不容易透過血腦屏障去殺滅癌細胞,此時只能靠放療來治療轉移到腦的癌細胞,效果不好,對腦損傷也比較大。基本上小細胞肺癌轉移至腦的生存時間會縮短很多,基本上在6-9個月時間。

    小細胞肺癌診斷後是否要化療,這是非常難以抉擇的,需要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態等來判斷,如果身體狀況良好,心情相對比較樂觀,年齡並不是特別大的情況,是可以考慮化療,放療的,如果年齡較大,身體羸弱,有時候化療確實不會去的非常明顯的療效,但情況並非絕對,大部分情況下我會建議做一到兩段試試,能堅持下來總體上是可以獲益的。

  • 2 # 劉永毅醫生

    79歲,這個年齡的老年人體力狀況相差還是不太一樣。有的人生活自理,甚至做一些活動鍛鍊,體力PS評分可以達0-2分。有些人卻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輔助,每天基本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臥床休息,體力PS評分為3分,甚至4分。

    生活自理、體力狀態及器官功能還可以的老年人應該接受標準的聯合化療,卡鉑、或順鉑聯合依託泊苷。化療後監測血常規,骨髓抑制經過粒細胞刺激因子等預防、治療可以安全範圍渡過的,應該完成4週期化療。

    生活體力狀態、臟器功能不太好的,要麼單藥化療,包括現在有口服“依託泊苷膠囊”,如果實在不行的,就對症支援治療好了。

    小細胞肺癌對化療是高度敏感,有效率可以達到80-90%,經過化療後,肺部實體瘤可以縮小,轉移灶也可以縮小,甚至有些可以CR,病灶完全消失的。根據臨床、影像、生化等檢查,還可以考慮放療。

    化療結束後,小細胞肺癌復發是最大的問題,怎麼去預防?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辦法。小細胞肺癌幾乎都是由於吸菸引起,戒菸是必須的!

    復發後治療的措施是根據復發間隔時間,6月內復發者,改用拓撲替康治療。如果大於6月的選用以前的化療方案,體力不太好的,就單藥化療吧,口服或靜滴“依託泊苷”。

    小細胞肺癌復發患者,一般中位生存時間糟糕,大約4-5個月。

    小細胞肺癌目前治療主要是放化療,新的免疫製劑正在臨床研究,還沒有形成共識、指南。老年人主要是要評估體力狀態以及臟器功能,還有化療過程中的反應,能否完成化療,腫瘤治療效果一般都不錯。

  • 3 # 土家部落聯盟成員

    凌志軍說:“我們最大的不幸不在於遭遇癌細胞的侵襲,而在於我們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著,同時還接受著中國式的癌症治療。”何謂中國式癌症?凌志軍解讀為:它包括中國癌症治療體系可能存在的致命弊端、對癌症認識存在的致命偏差、錯誤的治療方案,以及過度化療、過度手術。

    在這個問題上,著名臨床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的看法更尖銳,在他看來,中國式癌症,不是醫學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300元的掛號費,3分鐘的門診

    2007年2月,凌志軍病倒了。醫生在他的顱內發現兩處疑為腫瘤的病灶,兩天後又在左肺發現腫瘤,由此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機率為98%。“醫生診斷,認為活不過3個月。”像所有類似的家庭一樣,凌志軍在妻子的陪伴下,走上了慕名投醫的求生之路,但隨後的遭遇,令他困惑、憤懣。

    凌志軍在書中描述了一次診療過程,在花了300元的掛號費,並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終於見到了一位著名專家,在觀看了幾張膠片後,專家認定凌志軍頭部病灶為“轉移瘤”,必須立即手術。“如果不馬上手術會怎麼樣?”凌的妻子問。“不手術?那就等著唄!”專家回答。等什麼,不言而喻。凌志軍看錶,發現診斷過程不過3分鐘。

    癌症患者用希望和金錢催生了當今中國最繁榮最賺錢的一個醫療部門,可他們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在增加,中晚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在過去30年幾乎沒有提高。

    “過度治療”致癌症患者死亡率上升

    凌志軍在比利時從醫的妹妹,找了一群外國專家會診。老外的會診結論是:腦部病灶有50%的可能性不是腫瘤,或者只是良性腫瘤;腦部與肺部病變沒有關係的可能性更大。這給了凌志軍一家人以希望。而時間證明,外國專家們的判斷,更接近事實。在等待命運敲門的煎熬中,出於職業習慣,凌志軍開始查閱大量的資料,他的發現甚至令他自己一度也不敢相信。他寫道:

    (國內癌症患者)大部分人在三年內死去,能夠活過五年的只有20%左右(根據不同的報告,中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在10%~30%)。

    在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凌志軍還拿到了2008年上海抗癌協會學術年會上公佈的調查資料:目前中國有80%的癌症晚期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者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全球腫瘤患者有1/3死於不合理治療;因為“過度治療”盛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了17個百分點。

    在立刻手術割開腦殼和等待之間,凌志軍選擇了後者,在化療和觀察之間,他同樣選擇了後者。凌志軍事後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健康的免疫系統是預防癌症最重要的部分。而過度治療會破壞患者的正常器官、組織和機能,……結果是,患者迅速衰竭或者出現其他併發症,加快了死亡程序。”

    癌症不是絕症,要科學麵對

    2013年3月,在被確診活不過3個月之後的第6個年頭,健康的凌志軍還有閒情逸致地感春傷秋。3月20日他在微博中說:“清晨起床開啟窗簾,看到這幅景象,不禁驚呼一聲。京城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早春氣象了!一個冬天的霧霾一掃而空。”凌志軍悄然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在病倒之初,他寫下了最想做的10件事,其中包括:再吃一次清蒸鰣魚、再為兒子做一頓飯、再到大海里遊一次泳。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這些事情他都一一做到了。

    同時改變的,還有對待癌症的態度。凌志軍寫道:“如今美國癌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已經達到11年,換一種方式來設想,癌症患者的感覺,可能真的類似於得了心臟病或者是糖尿病……我們不瞭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實並非絕症,只不過是一種慢性病。”凌志軍給了所有中國癌症患者一個忠告:千萬不要仿效我的方法……但的確有一些事對所有病人都是相通的,即必須有足夠的堅強,去接受應當接受的治療,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拒絕不應當接受的治療。面對醫生的死亡判決,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腰包救命。

  • 4 # 關愛世界關愛和平

    我告訴說,我也是小細胞癌,是2019年4月發現的透過化療放療喝中藥至到現在2019年10月份左右出院今年2021年5月發現癌細胞又長了在住院化療,化療了4個療成大夫叫我照個CT片看看照完以後以看和以前的癌細胞一樣也沒見好,大夫還叫我繼續做後面的2個遼成,我一想我這錢也花著人也受著最,我告訴大夫我不看了,愛誰誰吧,現在就天天喝中藥吧,我今年57歲也想開了,不要天天想我有病,我現在老婆不在家我就吃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反正一瓶啤酒加點白的反正不能喝多了,這就是我天天這麼活著,天天聽,德雲社,老郭的相聲停好高高興興一天,麻也別想去他媽的吧,朋友,好人沒有病的人這年頭又如何,看開了,活到99歲不也是個死嗎,開開心心的活著,見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鴿好銷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