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駱駝9777

    “人倫”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在華人思想中很重要?

    回答;

    “人倫”一詞,是中華民族國體文化之中的,倫理道德範疇內被定義人格,人性,人倫,人品,關鍵的遵循法則。

    這個詞語最早出現於《孟子》第四章;原文是【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譯註;

    人有人的行事準則,吃飽穿暖住的難以,卻沒有教養。就和禽獸差不多了。聖人對此感到憂慮,派契擔任司徒,以人與人的倫常關係來教誨民眾,父子之間要親密無間,君臣之間要禮儀忠誠,夫婦之間要內外有別,長幼之間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間要遵守信用。……

    這是2000多年前古代哲學思想政治家孟子對“人倫”一詞根據當時現實時代發展需要的定位。

    下面我來說一說,對於“人倫”一詞的思想認識;

    民族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是世界潮流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緊跟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倫理道德也會緊緊跟隨社會迅速進步而提升它的存在價值。

    “人倫”的定義,已經全面超出了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說包括內容的理論範疇。縱觀世界,高科技時代“人倫”關係也己經融合世界之大同,東西方關係,貧富關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都應該遵從倫理道德當中包括的“人倫”交往關係,如果處理得當,美麗的世界會更和平,更和諧,更有序,相互尊重人倫道德秩序,相知相愛無國界,求世界之大同,共同來維護世界命運共同體,是非常好的事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倫”道德行為,社會意識形態,是“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行為規範”的總和。“人倫”理論,在新時代應該與精神文明相結合,他是關係於人性,人倫關係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總概括,倫理道德應當側重於反映人類關係以及維持“人倫”關係所必須遵循的法則。

    “人倫”理論是客觀的自然法則,是特定已知的定律。和道德規範相結合,增強主觀能動性,就會產生內動自律。從而產生顯而易見的自我暴露型的人性,人倫,人品行為暨德行規範。

    國家和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體現在人與法,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人倫”道德非常重要。

  • 2 # 龍井茶葉虎跑水

    人倫,也可是輩份的順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兄為父,長姊為母,…傳統歷史就這麼相傳下來的,逆傳統而違,就是大逆不道。

  • 3 # 散落君

    人倫,指的是傳統文化中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如何處理這五倫?《孟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就是說,父子之間,父要愛子,子要尊父;君臣之間,君信臣,臣忠君;夫妻之間互愛互敬,內外有別;老少有序,尊老愛幼;朋友之間,要忠誠友愛,守望互助。

    五倫是對等和相互的,沒有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和“父要殺子,子不得不亡”等極端做法。它講求的溫情脈脈的人際關係,你對我好,我對你好,沒有那種單方面的要求,沒有高高在上的指責。

    在今天,五倫仍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力。以父子之間的家庭和睦為例,如果父親虐待苛刻子女,這會引起社會的公憤,如果子女不贍養父母,這也將引發道德的譴責。其他的四倫也是一樣。

    可以說,五倫對映的是一個人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我們不但會有社會的集體意識和道德意識來維護它們,還有法律來保護它們。

  • 4 # 言者青青

    “人倫”指的是什麼?《說文解字》中說:“倫,輩也”。“人倫”就是儒家倫理學說的一個基本概念。

    儒家學說的“人倫”,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尊卑長幼之間的輩分關係。《孟子•滕文公上》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可見“人倫”在儒家學說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在孟子看來,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的人倫關係是人與禽獸之別的一個基本方面。《管子•八觀》中說:“揹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這裡表達了與孟子一致的觀點。《漢書•東方朔傳》記載:“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宋代周密《齊東野語•巴陵本末》指出:“人倫睦,則天道順”。這些話對家庭和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具有多麼重要的指導意義啊!

    從以上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倫”已經被提高到與天性、天道同等的位置。可見“人倫”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思想中是多麼的重要了。這是古代優良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光大。

    “人倫”學說與思想,從古至今是中國社會人們的共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特別是尊老愛幼的道德準則方面,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說,不堅持“人倫”道德觀,那麼,就會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不安寧,一天大吵三日小吵,甚至動手動腳。但是,有儒家“人倫”道德學說思想的束縛,人們就會走向正常的人生交往的,道德高尚的“人倫”之路,對於我們的生活安寧與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讀者鄰居有位年輕人,對父母不尊,對姊妹不敬,動不動發火罵人還動手動腳,“人倫”道德喪失,結果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尊重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怎麼可能做出沒有人性,卻具有獸性,喪失“人倫”道德的言行呢?尤其是對自己的父母親人更應該尊重,孝敬。否則,這個家就會破敗,這個社會就會破敗,人類社會就會倒退,走向沒落。

    儒家的“人倫”學說是指導我們今天的人們團結奮進的思想武器,對於淨化我們的思想靈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5 # 追尋遠方的詩

    人倫是指,中國儒家傳統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而且尤其是指,規定長幼尊卑的倫理關係。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孟子》一書中,就有明確關於“人倫”的說法:“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而董仲舒按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綱五常”。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分別對應著:“忠”、“孝”、“節”。

    所謂"忠"就是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毫無隱瞞,如果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會太平安定。

    所謂“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也不能觸怒父母。

    所謂“節”就是妻子必須忠於丈夫,不可做失節之事。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傳統中國社會認為“三綱五常”是天理在社會規範中的具體的表現。因此,"三綱五常"成為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而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以“三綱五常”為代表的傳統封建人倫關係逐漸融入到了華人的內心深處,成為難以磨滅的記憶。

    當今,傳統的人倫關係,早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但距傳統封建社會畢竟才過去了100多年,一些傳統觀念還延續至今。而且傳統“人倫”關係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有些優良的人倫關係,,對於促進社會進步有重要作用。如:“五常”的觀念,“孝”的觀念,稍加以改變,為其注入時代精神,依然值得我們提倡。因此傳統“人倫”觀念在華人的思想裡還是挺重要的。

  • 6 # 手機使用者20807360636

    人倫其實就是講人在現實社會中互相拼殺。作為人,我們雖然變成了人,但野蠻,愚昧,無知還在相伴,人要生活幸福,就必須遵循一些,人文禮節,不能以名利相爭。人要互相幫助,互相愛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患得患失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