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莊說故事
-
2 # 晝錦還鄉
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得益於文字的書寫!三國的故事家喻戶曉源於文字的流傳!
第一,《三國志》的出現,把三國的歷史事件記錄了下來!而後,裴松之注《三國志》,補充了許多事件,豐富了三國的歷史!由於《三國志》尊重歷史,文辭華美,極具很高的文學價值在上層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第二,優秀文學作品的出現,擴大了三國的影響力!唐代詩人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北宋蘇東坡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南宋辛棄疾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都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因為這些名句,使得更多的人關注三國!
第三,《三國演義》的話本以及小說的出現,把三國的故事擴大到了民間!宋元時期,街頭巷尾流行說書!三國的故事被說書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反覆覆地宣講,使得老百姓都知道了三國的故事!到了明代《三國演義》的出現,把三國故事推向了高峰,形成了高文化的人讀《三國志》,有點文化的人讀《三國演義》,沒文化的人聽三國的現象,久而久之,三國的故事家喻戶曉!
反觀五代十國的故事,雖然有一本《新五代史》流傳,但是流傳不廣,影響力不夠,自然形成不了天下聞名的“氣候”!
-
3 # 譙郡太守
我個人認為:1東漢末期到三國割據期間,戰亂頻扔,也導致英雄人才輩出,這些英雄人物大都富有傳奇色彩和故事演說情節,有利於後世在民間流傳。這也促成了《三國演義》話本小說的產生,《三國演義》話本小說的出現和流行,加劇了三國故事在民間的傳說。2三國分立時期魏、蜀、吳為了強國富民,均推行一些休養生息的政策,促進了國家的穩定。三國在長期相互戰爭和相互國家交往中採取了一些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外交策略,這些策略對於我們指導今天的國家和國際間關係,仍然具有借鑑作用。而五代十國國與國之間關係並不產生這樣積極的意義。3三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雖然都是亂世,但三國時期三國分立時間較長,不像五代十國朝代輪換,割據軍閥勢力地盤的爭奪那麼頻繁。另外,五代十國的大多數戰爭缺乏正義性,不是出於穩定國家、使老百姓免於戰亂的目的。而三國雖也是軍閥割據,但戰爭的目的雖然也是爭地盤,但更多的是希望民眾免於戰亂,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
-
4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提的問題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因此在這裡就將三國和五代十國兩個亂世放在一起做一個比較。
《三國演義》的功勞三國的故事能夠家喻戶曉,羅貫中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
這裡要強調一點,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僅有《三國志》,那是不行的,因為演義帶有作者創作演化成分,情節曲折生動,更吸引廣大群眾的興趣。“志”則太枯燥正板,除了學者,無人會去問津。
《三國演義》寫的如此精彩,將其中的人物進行忠堅塑造歸類,既符合群眾的口味,又順應高層的要求。在宣揚仁義道德,忠勇果敢的同時,更是將三國這一時期大大的作了一番宣傳。
此後,《三國演義》的故事還被搬到戲劇舞臺上,哪怕不認識字的,聽也聽會了。這就好比現在一些好的文學作品被翻拍成影視劇的過程。
三國亂世有《三國演義》來宣傳,而五代十國則沒有,因此,在媒體廣告宣傳這一層面,三國就已經勝出了。
分裂形式這一點也很重要。
三國時代,全國由軍閥割據逐漸淘汰至僅剩三家,成為三足鼎立之勢。
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主要集中描寫這一段時間的故事。
於是,在這之中,局勢明朗,人物突出,三角博弈的情形更是奇妙的一點。
這種結構不但易於文人創作記敘,也便於人們記憶。簡單來說就是主線清晰,角色鮮明。
五代十國,這個故事線就不如三國了。
首先角色眾多,十國,整整五代,那得寫多少人,讀者又能記住幾個?
劇情複雜,打來打去,鬥來鬥去,一團亂,期間還有契丹這個異族的身影,這劇本主線支線摻混在一起,理都理不清,沒法對整個時代進行創作,老百姓更是沒有興趣去一個個瞭解記憶了。
簡言之,三國比較整齊,五代比較凌亂。
人物這裡先說五代,五代也是不乏傳奇人物的,比如被堅執銳的李存勖,獻出幽雲十六州的石敬瑭等。
但是不好意思,和三華人物比,分量都不夠。
三國的曹操,雄圖大略,義氣奮發,若非赤壁,一統可待;劉備,白手起家,打一手仁義道德牌,也賺下三分天下;再看諸葛亮,羽扇綸巾,算無遺策,氣死周郎,與司馬懿擺一出空城計。還有關雲長、趙子龍等等人物。
兩相比較,差距立現。
綜上,五代十國這段歷史,雖然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5 # 輕音雪戀
其實我的觀點有三點∶
第一,三國的故事家喻戶曉真的是得益於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自創作以來,真的可謂是中外馳名!至今為止,仍有不少的中外學者在解讀這本書,可見《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影響力,所以三國的故事流傳的比五代十國的故事廣,畢竟缺乏一本描繪五代十國故事的名著啊!
雖然三國曆史和五代十國的歷史都有史書記載,但是古代民眾受教育的程度太低,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談能熟讀史書了,而小說就不一樣了,本身小說就比枯燥的史書具有可讀性,而且小說可以演變成戲曲,雜劇,評書等藝術形式,這樣一來廣大的老百姓就可以直接在茶館或者劇院聽到三國的那些故事,三國故事自然就流傳開來了!
而五代十國真的缺乏一本名著級別的小說。
第二,歷史原因,三國的歷史就比五代十國的歷史長很多,小說也就有許多題材可以創作,尤其最後三國鼎立,三國之間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而五代十國時間太短,在這麼短的歷史中卻是中國很亂的時期,並且你很難從中選出一個主角,五代十國的統治者就沒有一個能像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那麼優秀的,畢竟每個朝代時間都不長,並且可以說五代其實就是個群雄割據的軍閥時代,主角都不知道選誰,所以小說創作難度就很大,五代十國的歷史流傳自然就沒有三國的歷史廣。
第三,史家筆法,說實話我們現在所說的歷史是漢家書寫的歷史,三國時期是漢人平定亂世,最後統一的歷史,而五代十國是少數民族政權的舞臺,漢族處於被壓制的狀態,是一部漢家心酸史,它怎麼可能流傳的廣?肯定是能忽視就忽視呀!
並且咱們從三國裡面可以感受到忠滿滿的正能量,忠義仁孝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可以學到。但五代十國的歷史就不同了,它就像黑幫火拼,全是打打殺殺,不好看也就算了,封建傳統的等級體系也遭到了打破,權臣當道,以下犯上的事情屢屢發生,就連趙匡胤都是兵變得來的皇位,你讓史學家怎麼寫嘛!沒什麼名族的閃光點,所以就歷史價值來說也不如三國的歷史。所以自然也就流傳的不廣了。
回覆列表
這個,怎麼說呢。其實最簡單的回答就是沒有一本像《三國演義》一樣著名的關於五代十國的小說。說實話,正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而不是正史,所以才會流傳如此之廣。三國故事之所以能夠家喻戶曉,《三國演義》實在是功不可沒。《三國演義》雖然成書於元末明初,但實際上早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它的雛形出現了,當時叫“話本”,也就是說書人用的稿子。這些“話本”經過人們長時間的打磨,長時間的宣傳,歷經宋元兩朝,到明代的時候,已經非常成熟且廣為人知了,所以才會在元末明初的時候,經過羅貫中的如椽巨筆,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
同樣的,五代十國的故事非常精彩,但是故事精彩不等於說的人多。而說的人少,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就顯得生疏和陌生了,所以知道的人也就更少了,更何況還沒有一本像《三國演義》那麼流行的書來講述五代十國那些精彩的故事,所以就更加少有人知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