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林459
-
2 # 卡馬喬
小米上市確實造富了一幫人,今天小米漲了11.37%,市值5339億,造就多少個富翁。
這是大多數廠家都會選擇上市融資,那是成本最低的融資,都用股民的錢來發展,同時一些投資機構的進去,會讓大家的利益緊緊的綁在一起,抗風險能力更強。
雷軍說,他的理想是創造一家世界級的偉大公司,我想他朝著他的夢想越來越近了。本人是非常佩服雷軍本人的。第一個貢獻,小米手機讓我們人人都能用上智慧手機,正是小米手機把智慧手機普及了,大大加快了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本地生活,線上線下連線在一起。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雷軍物聯網非常牛B,家裡的電器都透過晶片連線都手機上,那人類將進入新的篇章,雷軍的對社會進步的貢獻非常大。
-
3 # 震長
小米集團香港上市,吸引了很多目光,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而且第一天還破發,搞得雷軍也開始自嘲,第二天穿了一條帶洞的牛仔褲。
小米創業八年,那是相當的艱難,因為小米直接殺入的是手機行業,這可是竟爭最激烈的領域,但小米有小米的玩法,最終還是走向勝利,成功上市算是完成了階段性的目標,雷軍自己對此也很清醒。
小米上市,一方面是對當年投資人的回報,畢竟大家都是掏了真金白銀來支援小米、支援雷軍的,做生意總要講究賺錢的嘛。另外一方面,小米員工這些年工作很辛苦,加班是常態,而待遇又一般,持有的股票或期權不能兌現的話,這會嚴重打擊大家的工作熱情。所以小米上市最直接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回報投資人,二是為了自己的員工。
接下來的時間,尤其是半年後,小米員工手裡的很多股票開始解禁,如何正確對待暴漲的個人財富是公司領導層的頭等大事。
-
4 # 路人甲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併入駐銀谷大廈,小米的發展史並不是一番風順,8年來,小米跌跌撞撞地也在國內外也積攢了一定的知名度,身後也圍了一圈忠實的米粉,被外媒稱為的“中國蘋果”的小米以及其創始人“雷布斯”,在今天7 月 9 日上午 9 點 30 分在香港敲鐘,小米也正式上市了。
之前一直有傳小米上市的訊息,雷軍之前還否認到,小米不缺錢,小米5年來不可能上市,敲鐘太麻煩等等。雖然雷老闆這次是爽約了,但是小米的上市依然備受大家關注,也成為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上市後看股市的表現,開盤報價16.6 港元,跌破了之前17 港元的發行價,雷軍對此表示的評價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短期的股價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長期的價值才是。” 參與了小米認購的李嘉誠、馬雲和馬化騰三位富豪以及其他幾十位投資者也應該都是認可雷軍這句話的。短期內的股價確實反應不出什麼,想想順豐2月23日上市,王衛的身價暴漲到1209億,可那也僅僅是短期的狀態而已。
那麼小米為什麼上市?
其實我認為,上市也就一個目的,就是融資圈錢。雷軍雖然一直強調小米現金流穩定,但實際上小米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援。
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達到89家,但其中73家銷售額還沒達到1億,很可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小米在印度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也試圖在印度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以支援它在印度市場發展,這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
線下業務來說,OV的廣告已經爛大街了吧,而且隨便去個手機市場,都有與OV合作的專櫃。小米需要跟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競爭,必定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廣告投放和線下專賣店的建立。並且這些廠商除了在國內競爭得熱火朝天,海外市場也依然沒有放過,各自都在想盡各種辦法提高自己的海外知名度。就拿 YouTube 來上說,好多如 Unbox Therapy,Marques Brownlee 等知名博主也都在陸續報道小米,華為,OV, 一加等國內手機廠商旗下的產品,相信裡面需要要給的贊助費也不少。可以說是為了提高國內外的知名度,每一天都在不斷地燒錢。
在大多數眼中,小米不像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小米更像是一家硬體公司,小米的產業鏈從手機,發展到充電寶,到小米手環,路由器,生活家電等等。而200億營收的小米後面,最賺錢的當然還是手機產業。但是小米要打造的自己的產業鏈並由此獲利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援。
所以這麼想來小米上市也在意料之中了。
小米的手機產業中最新的旗艦機是5月31日釋出的小米8。釋出這款手機前,小米也是做足了宣傳,雖然沒有誇張到老羅賣紙尿褲那種地步,但是在我看來,小米8釋出遠不足跟 vivo NEX 以及 oppo Find X 那樣吸引眼球。就我個人覺得,小米8這款手機,過於借鑑 iPhone X,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雖然價錢只有iPhone X的一半,但是功能上卻又做不到蘋果那麼好。當然我也不是在黑小米,只是說目前這個手機市場飽和的狀態下,本來創新就不容易,要拿出讓人值得注意的東西很難。為了創新而創新,反而會弄巧成拙,想想幾年前魅族那款pro7手機,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從小米8的釋出,盈利來看確實不錯,可以看出這也是小米選擇的一次走穩定的路線,併為上市做好準備。
上市後的小米會怎樣?
公司的上市有好有壞,好處就是能讓公司更多的圈錢發展,對公司的部分員工也能持股,多數員工也能因此獲得更多的薪資。但是上市後,自然也有人擔心小米未來的發展。上市後的公司,多數情況下就變成了賺錢的機器,公司自身的價值文化可能也會收到破壞。說不好以後”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就變成“為賺錢而生”的小米了。而且小米上市後,也不在是屬於雷軍的"私人公司",變成由各個股東操控的上市公司,也更容易吸引負面影響。
百度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我相信李彥宏初創百度的時候也是有他自己的初心的,可是上市後,也變成了賺錢機器,導致現在競價排名和醫藥廣告成了百度的核心收入來源。儘管百度現在在國內口碑已經爛到一定程度,但是就百度目前的現狀來看,沒辦法改變。想改變,就意味著要把最賺錢的來源堵住,這樣的話,就必定觸及到百度大股東的利益,而且沒了最主要收入來源的百度,也很難從其他地方活血。
我個人不是個米粉,目前國內小米的口碑還算不錯,希望上市後的小米能hold住,讓年輕人這第一支被套牢的股票物有所值,同時也祝願小米開始新的征程吧。
回覆列表
小米在上市初期就被估值上千億,後來減到百億,到今天上市後收盤也就是16.8元,約合400多億美元,開盤當天就跌破發行價。當然它不是第一個開盤就跌破發行價的,但從這麼多的估值到今天的百億還是有不少的距離的。小米是以科技股上市的但如果你從它的產業結構就能發現,手機和智慧家居才是它的方向,當然從手機為主的科技公司有不少,但能有這樣的產量和能力是沒有多少的,但小米的上市我的建設是多觀察一段時間,看它會不會走其它科技公司的老路,上市就等於死亡,股東跑完就只有小散在裡面守住的。從小米的產業結構來看它是做的手機的終端,也就是以銷售為主,產能為重,研發為次。(也許看見我這個說法有不少人有看法,但你可以想一下每次小米手機上市時,都是用的什麼銷售的方法,每次都是產能上不來,你想買買不到,只能等待或者是加價從實體去買,怎麼看在研發上都不是那樣的重要。)當然小米現在也開始了自己的晶片之路了,不過步子不是太大,想的不遠。但總是前行了。還有智慧家居這裡就有不少能說的地方了,它的不少的東西都是其它的公司代工生產,這種第三方製造會不會出現問題,會不會出現質量問題影響到小米的牌子就不好說了。
當然小米的上市也是一件好事來的,可以有一個機會買到一家成長中的科技公司。也許它能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和富士康,騰訊不一樣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