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故而知a新

    說到衝鋒槍,不得不提到 芬蘭的索米衝鋒槍了雖然大家有點陌生!

    芬蘭的索米衝鋒槍,就像介紹AK47時總要帶到德制MP44或STG44一樣.這二支名揚世界的經典之作都是基於後者的基礎上改良研發而來,吃水總不能忘了挖井人吧. 索米衝鋒槍於二十世紀末由芬蘭著名設計師拉赫迪(Aimo Johannes Lahti)研製成功,後被芬蘭軍隊定型為索米1931衝鋒槍(Suomi 1931)。此槍全長87公分,完全按狙擊步槍的標準制作,射速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200 - 300米,彈鼓容量71發。索米衝鋒槍於1940年蘇芬戰爭時開始名揚天下,其精準的射擊精度、較高的射速以及大彈容幾乎將40萬蘇軍手中的武器壓制得透不過氣來,至此以後,蘇聯人做夢都想擁有此槍,這樣為以後波波沙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由於索米經典的設計製作工藝,波波沙大量延用了這些工藝。不過最終大規模地裝備此槍並使用於各大戰場,卻是蘇聯人,所以波波沙的聲名要比索米響得多。) 1941年,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終於誕生了,命名為PPSH41。該槍設計的簡單,和英國司登有很大區別,後者的設計更確切地說是簡陋,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效能。沙普金追求的簡單,目的是可K耐用、易於批次生產,並沒有降低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波波沙衝鋒槍上,我們看到了傳統的木製槍托和槍身,以及槍管的散熱筒,這些在西方設計師眼裡都屬於奢侈品。木製槍托和槍身雖然份量重,費工費料,但使槍的重心後移,有助於保證槍的平衡效能,提高了連發射擊時的準確性。槍管散熱筒使衝鋒槍能夠長時間連續射擊。沙普金設計的散熱筒,末端比槍管長出一寸,而且稍稍前傾,這個設計大大減輕的槍口上跳。 波波沙製造過程中大量使用衝壓元件,焊接或鉚接而成。拆卸保養非常簡單,即使你懶得保養也沒有關係,槍管和槍膛內側都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這些特點使波波沙具有無以倫比的可K性和耐用性,無論雨雪、汙泥、還是低溫,都不能阻礙其傾洩彈雨。具體槍械資料除了彈藥口徑及重量與索米稍有區別外,其他資料基本一致。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氣體推動來完成,利用子彈發射時的燃氣來完成擊發、退膛拋殼、上彈復進、擊發……週而復始,直到把彈匣中的子彈都發射完為止。在150~200米的距離上準確度極高,高達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內的目標完全沒有生還逃脫的機會。這點在短兵相接的近戰中顯得尤為重要,配備71發的彈鼓使得PPSh具有極其優良的持續火力,在實際的戰鬥中,PPSh41可以在5秒內把彈鼓中的71發彈發射出去。德軍制式的MP38/40衝鋒槍同其相比,儘管其準確性較高,但過於精密的結構使得MP38/40完全不適應俄國嚴寒的氣候,槍栓經常被凍住打不響,不少德軍士兵因此而喪命。因此,前線的德軍士兵都千方百計地找尋PPSh41及其彈藥,而且PPSh的71發彈藥量比MP38/40的32發大了整整2倍還多!彈藥量的增多意味著在激烈的戰鬥當中可以減少換彈的次數,生存下來的機會當然大大增加。由於PPSh41擁有如此優良的效能,德國方面也把繳獲的的PPSh改裝成發射德軍制式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但是彈藥量僅為32發。(當時德軍喜好此槍也是因為蘇聯軍隊喜歡使用人海戰術,面對蘇軍整連整營的發起攻擊,MP衝鋒槍雖然精度略高於波波沙,但彈容是個很大的問題,加之在極寒情況下效能不佳,想當然肯定要用波波沙羅。) 一件武器對於戰爭的貢獻,通常是其可K的效能(不一定要優異),當然最重要的是數量要龐大。在這兩點上波波沙無疑可以榮登衝鋒槍的榜首。既便在二戰結束後,波波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舊發揮很大作用,較為著名的當屬抗美援朝戰爭,不過中朝兩軍用的是PPSH41的改進型43。既便在今天的戰場上有時還是能發現它的風姿哈

  • 2 # 波波sunny

    波波來回答

    芬蘭索米衝鋒槍 在介紹波波沙之前不得不先介紹芬蘭的索米衝鋒槍,就像介紹AK47時總要帶到德制MP44或STG44一樣.這二支名揚世界的經典之作都是基於後者的基礎上改良研發而來,吃水總不能忘了挖井人吧. 索米衝鋒槍於二十世紀末由芬蘭著名設計師拉赫迪(Aimo Johannes Lahti)研製成功,後被芬蘭軍隊定型為索米1931衝鋒槍(Suomi 1931)。此槍全長87公分,完全按狙擊步槍的標準制作,射速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200 - 300米,彈鼓容量71發。索米衝鋒槍於1940年蘇芬戰爭時開始名揚天下,其精準的射擊精度、較高的射速以及大彈容幾乎將40萬蘇軍手中的武器壓制得透不過氣來,至此以後,蘇聯人做夢都想擁有此槍,這樣為以後波波沙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由於索米經典的設計製作工藝,波波沙大量延用了這些工藝。不過最終大規模地裝備此槍並使用於各大戰場,卻是蘇聯人,所以波波沙的聲名要比索米響得多。) 1941年,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終於誕生了,命名為PPSH41。該槍設計的簡單,和英國司登有很大區別,後者的設計更確切地說是簡陋,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效能。沙普金追求的簡單,目的是可K耐用、易於批次生產,並沒有降低成本的壓力。因此在波波沙衝鋒槍上,我們看到了傳統的木製槍托和槍身,以及槍管的散熱筒,這些在西方設計師眼裡都屬於奢侈品。木製槍托和槍身雖然份量重,費工費料,但使槍的重心後移,有助於保證槍的平衡效能,提高了連發射擊時的準確性。槍管散熱筒使衝鋒槍能夠長時間連續射擊。沙普金設計的散熱筒,末端比槍管長出一寸,而且稍稍前傾,這個設計大大減輕的槍口上跳。 波波沙製造過程中大量使用衝壓元件,焊接或鉚接而成。拆卸保養非常簡單,即使你懶得保養也沒有關係,槍管和槍膛內側都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這些特點使波波沙具有無以倫比的可K性和耐用性,無論雨雪、汙泥、還是低溫,都不能阻礙其傾洩彈雨。具體槍械資料除了彈藥口徑及重量與索米稍有區別外,其他資料基本一致。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氣體推動來完成,利用子彈發射時的燃氣來完成擊發、退膛拋殼、上彈復進、擊發……週而復始,直到把彈匣中的子彈都發射完為止。在150~200米的距離上準確度極高,高達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內的目標完全沒有生還逃脫的機會。這點在短兵相接的近戰中顯得尤為重要,配備71發的彈鼓使得PPSh具有極其優良的持續火力,在實際的戰鬥中,PPSh41可以在5秒內把彈鼓中的71發彈發射出去。德軍制式的MP38/40衝鋒槍同其相比,儘管其準確性較高,但過於精密的結構使得MP38/40完全不適應俄國嚴寒的氣候,槍栓經常被凍住打不響,不少德軍士兵因此而喪命。因此,前線的德軍士兵都千方百計地找尋PPSh41及其彈藥,而且PPSh的71發彈藥量比MP38/40的32發大了整整2倍還多!彈藥量的增多意味著在激烈的戰鬥當中可以減少換彈的次數,生存下來的機會當然大大增加。由於PPSh41擁有如此優良的效能,德國方面也把繳獲的的PPSh改裝成發射德軍制式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但是彈藥量僅為32發。(當時德軍喜好此槍也是因為蘇聯軍隊喜歡使用人海戰術,面對蘇軍整連整營的發起攻擊,MP衝鋒槍雖然精度略高於波波沙,但彈容是個很大的問題,加之在極寒情況下效能不佳,想當然肯定要用波波沙羅。) 一件武器對於戰爭的貢獻,通常是其可K的效能(不一定要優異),當然最重要的是數量要龐大。在這兩點上波波沙無疑可以榮登衝鋒槍的榜首。既便在二戰結束後,波波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舊發揮很大作用,較為著名的當屬抗美援朝戰爭,不過中朝兩軍用的是PPSH41的改進型43。既便在今天的戰場上有時還是能發現它的風姿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潔長文喊話唐爽是因為唐爽名譽權訴訟演變成洗錢犯罪訴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