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通誠德教育
-
2 # 久隱517
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一樣
進入小學,孩子一般會面臨六大變化:
◆ 學習內容:從具體生活走向抽象內容。
◆ 師生關係:從側重保教走向側重教育。
◆ 學習方式:從遊戲為主的活動走向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習。
◆ 生活作息:從時間寬鬆走向相對緊湊。
◆ 社會期待:從基本沒有壓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載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學生”。
這些變化,不僅考驗的是孩子,作為新生家長,也要儘快調整心態,適應這些變化,及時的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
小學生入學日常技能
會寫校名、班級名、姓名和學號。會整理書包,書本、文具分類擺放。會用自動卷筆器。會使用橡皮擦把寫錯的字跡擦乾淨。會根據頁碼翻到指定頁面。有舉手發言習慣,在課堂上發言聲音要響亮。有時間觀念,按時起床。會自己穿脫衣物,並保管好。會擦嘴、擦桌子,做好個人衛生。用完的餐巾紙要扔進垃圾簍。學會掃地,做好值日生。學會開門、開窗。學會擰開瓶蓋,擰乾毛巾。記牢家長姓名、工作單位和電話號碼。能說出自己的家庭住址。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孩子呱呱墜地,如天使降臨,給家庭帶來欣喜和希望;孩子入園入學意味著他開始走向新的學習生活,接受與家庭教育有很大不同的另一種全新的教育。這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要接受挑戰,首先得進行必要的準備。那麼,入園入學之前,我們應做哪些準備呢?首先,激發孩子對上學的渴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嚮往上學,並且產生“我想學”的心理,孩子才有可能較快地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才可能主動學習。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自己上學讀書時與同學、老師之間發生的難忘的故事,講講名人想方設法讀書求學的感人經歷,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帶領孩子到校園裡走一走,讓他看看校園裡明亮的教室、寬闊的操場、繽紛的長廊,感受學校生活的多姿多彩;可以請左鄰右舍的小哥哥、小姐姐講述學校裡發生的有趣小事、每天的小小進步,讓孩子感受學到新本領的自豪可以和孩子鄭重其事地聊一聊,讓他說說為什麼要上學,長大了想幹什麼,幫助孩子初步樹立為理想而學習的信念;還可以選擇《你好,幼兒園》《魔法親親》《小魔怪要上學》等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交流,讓孩子在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中受到感染,在輕鬆幽默中瞭解學校生活,建立快樂入學的心理,降低對陌生環境和新生活的恐懼與排斥。尤其要注意的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家長切忌給孩子施加太大壓力,使他還沒有上學就陷入“作業很多”“功課很多”“還要考試”“老師很嚴”等恐懼的情緒裡。如果孩子帶著恐懼的情緒入學,就會對上學產生牴觸情緒,給學習生活造成障礙。其次,培養孩子“我能行”的自信心。蕭伯納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如果家長能在入學前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麼,人學後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校的學習生活。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家長放低身段,與孩子平等相處並用尊重、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不隨意把自已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孩子的長處作比較,激勵孩子大膽地去實踐和探索;與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給他設定一些能夠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在完成任務後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這裡要強調的是,自信源於能力。家長不能只是形式化地欣賞,無原則地信任,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切實增強孩子的能力,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我能行”“我真行”。比如,在家裡提供機會,細緻指導,反覆練習,教會孩子自已動手整理自己的小物品,學會擦桌子、掃地等簡單勞動,給孩子“自己做的自由,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只有這樣,孩子入園入學後,才能做到每天課桌整潔,放學排隊速度很快,值日工作完成得很棒。家長還可以跟孩子回憶下,他學會的數字、學會的兒歌、學會的遊戲、學會做的事等新東西,讓他發現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樣,他才不會害怕新的功課。還要有意識地創造更多機會,讓孩子主動和他人打招呼、作交流,跟其他小朋友做遊戲,培養定的交往能力。這樣,孩子在入園入學後,面對從不同家庭來到新環境裡的同伴,就不會畏懼,就能快速交到朋友,消除陌生感,融入新群體,開始新生活。同時,如果家長經常抽出時間,陪孩子親近大自然,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用語言大膽表達所見所想,講述相關故事,瞭解相關科學知識,啟發孩子提出問題,一起探尋謎底,就能有效增強孩子的觀察、注意、記憶、想象等能力孩子就可能在課堂上精彩綻放,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再次,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功的教育是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的。比如按時作息的習慣,入學前一個月,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制訂合理的作息計劃,養成準時就寢、準時起床的習慣,調整好生物鐘,防止入學後因晚起而帶來“晨間大戰”、來不及吃早飯、遲到、上課無精打采打瞌睡等問題。飲食規律的習慣,一日三餐不馬虎,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不磨蹭,葷素搭配不挑食儘量少吃或不吃零食,以便入學後更好地在學校就餐。自我保護的習慣,提醒孩於時刻注意安全,讓孩子明確到了接送地點就不能亂跑,認識簡單的交通標誌並遵守交通規則,知道褲衩、背心覆蓋的地方不讓人觸碰,做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等等。自覺學習的習慣,聽課時專心致志不走神,說話時大方清楚不含糊,讀寫時姿勢正確,做事不拖拉……良好的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家長需從細處著眼,小處入手,努力幫孩子建立合理的行為方式。最後,幫助孩子做好物質準備。孩子入園入學需要做一些物質準備,主要是學習和生活用品的準備以及學習空間的佈置。學習和生活用品,即書包、練習本、鉛筆盒、鬧鐘、水杯等;學習空間,主要指在家裡為孩子佈置一個固定而安靜的學習的小天地。家長在進行這些準備時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安全性。所有物品從質地、款式到功能,都不能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不能危及孩子的安全如雙肩書包,要注意長、寬與孩子身高和肩寬的比例,讓孩子背上後能挺直身體走路。二是實用性。文具最好選擇造型簡單、功能實用的,切忌過於花哨。因為5-7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15分鐘左右,花花綠綠的文具會分散孩子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玩弄文具,做小動作,以致影響學習。三是自主性。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學習生活用品的選購和學習空間的設計、美化,讓其體驗即將成為學生的激動和期待,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意識。在孩子使用學習生活用品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兩種意識:一是有序的意識。教會孩子將故事書、課本、練習本等分類擺放,固定位置,定期整理。二是愛惜的意識。指導孩子在鉛筆等文具上貼上寫有自己名字的標籤,可以採取以舊換新、以短換長的方法,引導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入園入學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初階段,我們要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細緻,幫孩子做好物質、心理、能力等方面的準備,讓孩子把這一步邁得更穩健一些,更堅實一些,使之成為孩子長遠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