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機動、防禦、火力”這三種作為衡量一件武器是否優秀標準,而如何平衡之間的關係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不是日本酷愛雙聯裝主炮,也不是西方普遍採用三聯裝炮。

    在一戰時,由於受到火炮炮塔轉速受機械工藝影響,在戰鬥中火炮轉動後一般都不再轉動而是瞄準固定方向,因此炮塔數不夠就影響多方向火力和密度。所以只能增加炮塔數量,但是炮塔一多就有許多問題,要知道注重火力,那麼機動和防禦就會大打折扣。就比如“多炮塔神教——阿金庫特號”以及日本違章建築——扶桑/伊勢級,其分別多達7個和6個的炮塔看起來火力很強,到殊不知這樣的軍艦才是最弱的。

    首先主炮幾乎佔據了艦身的60%,發動機又佔開最少20%,那麼只剩下20留給裝甲用來防禦,而用20%的裝甲來給60%進行防禦顯然是不夠的,炮塔過多就會使戰艦結構不強,裝甲安裝困難,火力分散,而且還會造成戰艦的穩定性大減。

    而在此觀念指導建造下的各國普遍使用雙聯裝主炮。但是也有少數特例——土豪美國,內華達級和賓夕法尼亞級就採用聯動式三聯裝主炮(氪金玩家就是不一樣),但到科羅拉多級上406炮的時候由於技術還沒完全吃透,不也迴歸了前二後二的傳統佈局嗎。

    而真正意義的三聯裝主炮戰列艦還得看義大利的維內託級戰列艦,這一前二後一的三聯裝佈局很好的平衡了機動、火力、防禦的問題。所以在此基礎上吃透了406的美華人在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衣阿華戰列艦上沿用了此佈局,日本大和級也是一樣。而想剛開始德國沙恩霍斯特級也是這一佈局,但是等俾斯麥級用了381mm炮時技術也沒吃透也從三聯裝改回了雙聯裝。

  • 2 # 木秀於林158446343

    第一……三聯裝體積大,炮塔數量一般三座,九門炮……師承鴉片牛的倭奴人一開始就追求大即是好,多即是美……但多炮塔就是坑

    第二……三聯裝技術要求高,倭奴人是牛逼,面對雙聯裝的尷尬,最後在還是把三聯裝技術搞出來了,經典代表就是‘飯店號’……號稱最粗的炮管,最厚的裝甲,最大的噸位……

  • 3 # 利刃號

    在二戰期間,戰列艦就已經發展到了頂峰,尤其是日本海軍,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日本的戰列艦大多采用的是雙聯裝主炮,而西方國家的戰列艦卻普遍是三聯裝主炮,這其中有什麼奇妙之處嗎?

    戰列艦在設計之初,追求的是主炮的投射火力的密集性以及超強的防護能力。但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艦炮的結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重,戰列艦上的重炮也越來越少,嚴重影響了戰列艦的火力輸出。

    這時候有人想到來透過增加炮塔數的方式提高火力,但是由於戰列艦的空間有限,不能安裝過多的單裝炮,於是就開始採用了聯裝炮,最初的設計就是雙聯裝。但是隨著火炮的發展,戰列艦把所有能利用的空間都利用起來,仍然不能安裝過多的炮塔,於是就出現了三聯裝炮塔。

    三聯裝主炮相對於雙聯裝主炮來說,減少了炮塔數的同時還增加了主炮數量,而且還使火炮更加密集。但是三聯裝主炮的重量遠超雙聯裝,由於當時的工業水平有限,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旋轉速度極慢,遠不如雙聯裝主炮靈活。

    而且三聯裝主炮一旦被破壞,就同時毀掉了三門炮,對戰列艦的火力輸出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就需要在三聯裝主炮外安裝更厚的裝甲,這又進一步增加了炮塔的重量。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二戰後期連飛機上的裝甲防護都撤掉了,可見,日本根本拿不出太多的鋼鐵來充當戰列艦主炮的防護裝甲。

    而且雙聯裝炮塔的技術在日本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三聯裝炮塔的技術還在發展中。所以,迫於無奈,日本更喜歡使用雙聯裝主炮,一直到後來的大和級戰列艦上才使用了三聯裝主炮。

  • 4 # 國平軍史

    戰列艦,是海軍史上除航母以外,最大的水面主戰艦艇,是鉅艦大炮的必然產物,隨著擁有艦載機的航母成了海上霸主,戰列艦也就成為了歷史,徹底退出了海戰舞臺。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除了最新銳的大和級戰列艦擁有三座三聯裝460毫米宇宙最強主炮以外,其它的戰列艦大都採用了雙聯裝的炮塔裝置。

    至於戰列艦究竟是安裝雙聯裝還是三聯裝炮塔,則沒有硬性規定,都是各國海軍根據自身戰列艦的長度、寬度和噸位等綜合因素,來決定主艦炮的數量,以及其它副炮的配備量。

    尤其是主炮由於炮塔份量重,因此不可能無限安裝,為了強調對海打擊火力,有的國家就儘可能地安裝三聯裝炮。

    但這卻是個動態過程,三聯裝炮塔帶來的問題必定是炮塔重量大增,既帶來艦艇穩定性問題,同時也導致艦艇排水量增大,影響艦艇的航行速度等。

    出於艦艇排水量、穩定性、航行速度等考慮,事實上包括日本海軍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海軍戰列艦採用的是雙聯裝炮塔的設定方式,貌似火力要遜於三聯裝炮塔,但艦艇的航速更高、穩定性更好,排水量適中,且雙聯裝艦炮射擊時故障率要遠比三聯裝艦炮更低。

    綜上,縱觀二戰時期各國海軍戰列艦裝備的主炮,顯然三聯裝炮塔有各種各樣的侷限性,因此雙聯裝炮塔是最常見和最穩妥的選擇,包括日本海軍在內的許國國家海軍戰列艦選擇了雙聯裝艦炮。

    因為艦炮炮塔越重,結構越複雜,特別是三聯裝炮塔,除了主炮聯動不方便以外,對供彈系統也是個嚴峻的考驗。

    總之,雙聯裝炮塔結構要比三聯裝炮塔簡單,供彈系統也沒三聯裝炮複雜,所以雙聯裝艦炮作戰的靈活性要遠高於三聯裝炮,為日本海軍等許多國家的海軍所採納。

  • 5 # 漩渦鳴人yy

    你這個觀點就不對了。日本的這些二聯裝的這些戰列艦事實上他是很早以前的產物了你比如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人生產的大和級戰列艦,他就是3x3的火力佈置。

    說起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得說道戰列艦,他的這個炮塔的這個問題,總歸來講,這麼大的火炮安置在這個戰列艦上面,如果說二者相隔太近的話,造成的結果就是炮口發射的時候火力會產生干擾,這樣的話,炮彈發射軌跡會產生偏差,這一點對於追求精度,射程達到幾公里的這種戰略艦的火炮來講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當然,最誇張的還是英華人,英華人給阿根廷人做的一款戰略艦有七個炮塔,後來炮塔的技術發生了升級,漸漸的也可以做出時差發射這種可以改進炮塔的射擊精度問題的時候,那麼大家也就改成3x3的這種佈局。

    當然,這種3x3的火力佈局,帶來的另外一個困難就是炮塔過重,整個機械運轉起來很麻煩,對於機械還有各種各樣軸承的負擔會特別加劇,增加了金屬疲勞,對於戰列艦來講,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反應的時間必然加長了,這對於整個戰列艦的實戰水準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且一旦有一個炮塔被命中了,他的三門主炮就直接報廢了,這樣的話,整個一個戰略艦1/3的火力立刻就報廢掉了,這對於戰列艦來講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一開始的時候3x3的防禦佈局,大家都不併不認可。

    可是後來大家也就被逼迫的只能做3x3的防禦佈局,因為戰列艦的火炮,它的突防能力大過了戰列艦的防禦能力的發展,也就是在矛和盾的對決裡面,矛越來越強勢,而盾越來越弱勢,最終。當時的這些戰列艦的設計人員提出了一個理念,叫做重點防禦。

    對於不需要防禦的地方或者是對整個戰列艦影響不大,地方不需要佈置任何的裝甲炮彈,打過去就留下一個洞洞,我們只要把洞給堵上就行了,至於說一些重要地方,比如說炮塔或者是動力系統,我們就佈置重甲來防禦這種重點防禦的思想得到了現在的認可,可是問題也就來了,當時那些戰列艦沒有3x3的佈局的時候,炮塔特別多,這樣的話防禦起來,他需要防禦的點特別多,所以大家想能不能最佳化一下火力最佳化下佈局,因此3x3的火力佈局就重點被提上了日程。

    所以說,從多炮塔一直髮展到後來戰列艦經典的3x3佈局,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日本人也經歷過了。所以說並不存在什麼西方的3x3,而日本不追求這個東西,最終大家都是殊途同歸,無論大家一開始是怎麼發展的,最終大家一起都回歸到這個點上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薪也留不住卡納瓦羅,知難而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