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稀飯66
-
2 # 福之富也
如果沒有大敗,劉備就不會鬱悶而死,北伐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君主一統天下的決心。諸葛亮雖有心,很多時候是無力,蜀國有饞臣阻之,後主疑之諸葛亮。蜀國上下對北伐恨之。劉備存之,傾全力助之,糧草也會供應及時的,諸葛亮無後顧之憂也。
-
3 # 一江春水向東流6254
即然這個問題是假設劉備不伐吳而攻魏!如蜀漢不發動夷陵之戰,沒有這次慘敗,也須有可能北代成功!但是這得有幾個先決條件:一個是重新和東吳把聯盟關係再次建立起來,捐棄前嫌而且是很鐵那種聯合,必須讓東吳做到百分之百不能偷襲西蜀之後方,以解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在北伐攻打之時,東吳還要有所行動,以起到牽制北方曹魏的作用!第二就是吳、蜀沒有因關羽失荊州被殺而反臉開戰,精兵強將沒有大的傷亡,儲存了有生力量!再就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幫劉備分析道,荊州乃用武之地,之後再拿下西川,佔領漢中!一旦中原有變,命一上將出荊襄,將軍帶兵以出秦川,則大事可成矣!諸葛分析的是有了這幾個地盤和根據地之後,還得等待中原有變,他說這個變字也很重要,如之後再把蜀國的內政治理整頓好,使其更加再穩固一些緩上一緩,不能操之過急,剩下就是靜觀其變,等待時機!再就是北方的曹魏其內也不是鐵板一塊,諸葛北伐時就曾出現過宛城的孟達倒戈,準備要策應其北伐,雖說之後沒成,但這也算是其中有變,再就是後期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這些對於蜀漢來說都是大的機會!諸葛在東吳舌戰群儒時,他們的好多文臣主張投降,以曹操強大不可能戰勝,而諸葛亮卻舉出史上以弱勝的好多戰例!很著名的一個戰例,西漢建立之主劉邦,曾經數次敗於西楚霸王項羽,而在(垓下)一戰就定乾坤,逼的項羽自刎於烏江!這就是說只要作好了準備,抓住了有利的戰機,以弱勝強、小國打敗大國也不是就沒有可能,好多事情都不是絕對滴!
-
4 # 西府趙王爺
北伐成功依然很難,但是至少會有很大希望,不會顯得那麼無力。
因為夷陵之戰的失敗對於剛剛成立的蜀國來說,損失實在太過於慘重。東吳陸遜一把火,燒掉了劉備多年積累的家底,五萬多蜀中精銳與大量物資裝備付之一炬(七十多萬那都是羅貫中吹的,當時蜀軍並非七十萬人,而是約五萬。吳軍非二十萬人(累加),而是五萬。)張南,馮習等大批年輕將領的戰死,更是導致了蜀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已經在這裡埋下了伏筆。
而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兵員和將領的不足,乃是他最為無奈的地方。
當然,最為沉重的打擊,莫過於劉備的去世。這幾乎足以擊垮這個國家,蜀國之所以能夠建立,很大程度源於劉備多年打拼所積累起來的名望。
在歷史上,蜀國與益州本地士大夫集團,本身就存在矛盾。蜀國屬於外來者,根本得不到太多本地土豪們的支援。劉備在世時,他們或許還能賣皇叔一個面子,劉備這一死,僅僅憑諸葛亮的身份地位,不足以讓他們服氣。蜀國統治集團,大多數時候只能靠著大刀長矛去以勢壓人,雙方矛盾很大。
但他們是蜀地的地頭蛇,多豪強地主、士族官紳,他們控制著蜀國的基層政治和經濟,蜀國的賦稅錢糧多出自他們,勢力非常大。他們的消極態度,使得諸葛亮北伐壓力很大。
也正是這個原因,最後鄧艾僅數千人兵臨城下,譙周為首的益州士族不斷遊說劉禪,蜀地百姓也拋棄了蜀國,如此離心離德,劉禪投降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而且戰敗後,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這五年,太過於可惜,此消彼長之下,北伐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如果沒有此戰,劉備或許能再現漢中之威!
-
5 # 盜帥夜留香YE
如果荊州丟失,關羽遇害之後,劉備不伐吳而攻魏。
站在孫權的角度來講,自然是非常願意與劉備重修舊好的。就算是不他同意出兵,至少也不會在蜀漢集團北伐的過程中使絆子。
解決了孫權這個後顧之憂,蜀漢集團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出兵了。
劉備集團如果不經歷夷陵之敗,那麼蜀漢集團的中堅力量就還在,一大批蜀漢重要將領也不會死,所以北伐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束手束腳的感覺。
按照題主的意思。
劉備鎮成都,諸葛亮率軍北伐。
這樣一來,我個人覺得蜀漢攻下雍涼地區的可能性比較大。
我們來看一下,在歷史上諸葛亮首次北伐是什麼情況。
公元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天水四郡望風而降,魏主曹睿措手不及,倉促迎敵。
如果不是因為馬謖失了街亭,諸葛亮就能進一步的擴大戰果,第一次北伐就有可能成功。
那麼如果在公元220年,諸葛亮就率軍北伐,情況會怎麼樣呢?
當時曹丕剛剛即位,忙著穩定國內局勢不說。
孫權剛剛攻取南郡,殺掉關羽,如此深仇大恨,恐怕魏國誰也想不到劉備會北伐吧。
而這個時候,諸葛亮突然出兵攻取雍涼,曹丕一定會比曹睿更加措手不及,調集兵馬一定會更慢,這樣給諸葛亮的時間就更多了。
鎮守街亭之所以選擇馬謖,就是因為諸葛亮身邊的可用之人太少了。
而沒有經過夷陵之敗的蜀漢,那些宿將都還在,所以隨便派一個有能力的將領,都可以保證街亭不失。
這樣就給了諸葛亮足夠的時間擴大戰果。
就算是最後司馬懿帶兵前來,最多也就是阻擋諸葛亮繼續前進,已經打下來的這些城池,就別想讓諸葛亮吐出去了。
說不定等司馬懿到來之後,關中已經落入諸葛亮之手了。
-
6 # 夜之星瞳
還是不能成功,除非東吳肯歸還荊州,北伐難以成功最大問題是糧食,在荊州在手時漢軍沒為糧食而愁,前方更是攻城掠地,但自失荊州後,諸葛亮數次北伐也只是盡人事,實際上諸葛亮北伐可能只是騷擾戰,並沒有多少大戰,當然如果劉備不是敗光了家底,諸葛亮應該可以與固守蜀地,並蠶食周邊一些地區。保益州一時之太平,
-
7 # 一個靜心傾聽的人3508
有很大可能性!但是依然很難,因為諸葛亮的命數在哪裡擺著,他註定要死在北伐路上,還有他的老對手司馬懿,所以說,沒有攻吳,也就是輕鬆了許多,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好說了!
-
8 # 二曲人
劉備佔據益州、漢中後,首先進行的就是攻魏並不是伐吳。但因為孫吳與曹魏內外勾連,致關羽毀敗,他自己也死於非命,這令劉備對曹魏和孫吳非常生氣。但此時如果劉備再去攻魏,一是已經失去了前沿荊州,人力與地理處於劣勢,軍事力量也一時組織不起來;二是孫吳已經不是盟友了,如果他去攻曹魏,孫吳再來攻漢中、益州,問題會更嚴重。但要劉備忍下孫吳配合曹魏殺關羽、奪荊州的仇恨,也是做不到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劉備便在經過近兩年的準備後,就近進攻孫吳。劉備進攻孫吳時,諸葛亮是沒有進行死諫的,其實諸葛亮也是有活思想的,因為孫吳破壞了他與劉備《草廬對》所制定的兩線出擊,打垮曹魏的戰略。勸應該是勸了,但劉備不聽也就算了。所以,才有後來聽到劉備敗退的訊息後講:“如若法孝直在,可勸主公不致此敗。”諸葛亮要做管仲、樂毅,必須建立功業。孫吳不能先打,只有先攻擊曹魏。後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以為劉備率領七十萬人馬,被陸遜一火燒了,把西蜀的國力給徹底毀壞了。這裡有誤解。劉漢(西蜀)總人口不足一百萬,當時劉備率去與孫吳作戰的也就五萬人馬左右,最後被消滅的多算也就是三萬人馬左右,蜀國的整體實力還在,如果真如演義所寫的那樣毀滅性大敗,陸遜會一鼓作氣,攻擊漢中和益州。但即使如此,蜀國已經承受不了了,所以劉備死後,劉漢在諸葛亮的主持下,恢復了五年,才開始了出祁山的第一次北伐。所以,如果不是劉備進攻孫吳給劉漢造成的損失,可能北伐早幾年進行,但性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把北伐的歷史向前推了幾年而已。
回覆列表
中國自漢未三國後,就畄下了一句口頭禪,
叫,事後諸葛亮。
歷史不會變更,現今也不會有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