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露營者
-
2 # 廣汽埃安北京體驗中心
新能源車主體是電池 讓其他配件都成為了載體 所以電池成本 耐用度 更換成本都是近幾年使用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拋開政策導向 國家補貼 對於電池市場本身來說 應該開啟整體市場開口 讓更多先進的電池裡面引入進來
-
3 # 汽車江湖001
當前,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伴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作為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發展也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趨勢在大幅度上升。
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基礎設施和技術瓶頸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居高不下的價格。
如果沒有國家的補貼,購買一輛同級別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是要比傳統燃油車高出不少的。同款車型電動版和燃油版的差價在5萬元~8萬元,主要在動力系統上。
那麼,造成新能源汽車價格高企的核心因素就是電池的成本。
業內人士稱,一輛電動汽車40%以上的成本主要集中在電池組上。純電動汽車最核心的單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據瞭解,當前動力電池的電芯1kwh的成本大約1500元左右,目前市場熱銷的純電動汽車電池容量大多在40-60度之間,算下來僅僅電池成本就需6萬-9萬元。
我們想要電動汽車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僅需要在動力電池系統的各方面同時下手,提高系統整體效能和可靠性,更需要透過技術改進和規模效應,大幅降低電池成本。
只有這樣,才有未來。
-
4 # 車市快資訊
1、新能源行業持續快速增長其實和各方面政策離不開。越來越嚴格的油耗、排放要求也在逼迫各大汽車廠快速發展新能源。
2、新能源汽車優勢在於油耗極低或者零油耗,但是由於電池是一大技術難點。目前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造價高昂,續航里程依然不理想,且存在衰減的情況。這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要素。
3、冬天純電動汽車內不制熱空調,因為一旦開啟空調製熱電量會下降的很快,這也是影響使用者使用滿意度的一方面。
-
5 # AOne21238571
個人觀點:只有我朝在搞純電動汽車。自上而下的騙局,上面自欺欺人:三大件搞不過國外汽車,就搞純電動汽車。彎道超車。
下面呢各大主機廠:以純電動錢補貼
-
6 # 喵喵車事
最近兩三年,新能源汽車的熱度持續高漲,不僅新晉的造車企業基本都是以新能源車為突破口,傳統的造車企業也都紛紛加重了在新能源市場的投入。表現在銷量資料上,2018年,在國內市場整體不景氣的大背景下(而且還要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累計年銷量卻同比大漲88.5%,批售量首次突破百萬,達到100.8萬。
較之車市整體近3000萬輛的體量,新能源汽車百萬輛的銷量看似微不足道,但要知道,國內新能源車市場2015年才真正開始發力,三年時間成長為百萬級的細分市場,已經實屬不易。即便目前技術、產能、基礎配套等方方面面都還談不上成熟,但車市新能源化的大趨勢已經形成,這是任何人都不會質疑的事實。
而回顧2018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面臨的問題,技術、配套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自不必多說了,另外,有一個挺讓人意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的問題也被反覆談到——產能。是的,在各個新能源專案紛紛上馬,動不動就公佈個數十萬輛規劃產能的前提下、在新能源車市場絕對量依然很低的背景下,新能源車產能不足的問題卻已經出現了。
這個問題其實要分兩方面看,首先一個很簡單,新造車企業(無論自主建廠還是代工生產)一開始確實都公佈了數以十萬計的規劃產能,但其中不少專案規劃這個產能是做個資本市場看的,規劃是有了,實際卻並沒有花太多的精力落實到真正的生產上。
其二呢,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實碰到了產能不足的桎梏,更準確的說是受到了動力電池產能不足的影響。
這個其實不只單單中國市場碰到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的難題,比如說特斯拉,新車Model3此前為何遲遲不能大規模量產,究其原因最關鍵的還是松下的動力電池配套跟不上。
新能源車市場爆發的速度太快了,上游供應商根本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來應對市場突然的井噴,目前的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上,同樣面臨著動力電池不夠用的窘境。
在傳統的底盤結構之外,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還有三大核心部分:電機、電控和電池。目前看來,這三大核心的重要程度是逐漸遞升的,電機技術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成熟,對大多數自主品牌而言都不再是什麼特別大的問題,電控呢?相關技術和標準也日益完善,現在來看,唯一制約著電動汽車迅速普及的技術難題是——動力電池。
有研究機構公佈過一組資料,2012年至2017年期間,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迅猛發展,裝機量在5年間增長了55倍。而經歷了幾年時間的發展,國內動力電池領域已經有幾匹領頭羊脫穎而出,寧德時代,當前國內市場上絕對意義上的動力電池老大,幾乎拿下了一半的市場份額。比亞迪,早前的領軍企業,近兩年逐漸被寧德時代反超,不過,所佔份額還是穩穩的排在第二位,超過兩成的市場份額,也算對得起比亞迪長期以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堅持。
可以明顯看出,國內動力電池領域,兩家企業就佔到了幾乎7成的市場份額,而這個份額,未來還有可能會繼續提升。那反襯這兩家企業輝煌的是什麼呢?是其他數十家企業過的越來越艱難,而較之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少數企業的輝煌,這數十家企業的艱難應該是更能代表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現狀。
有人會說,商場之上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這沒有什麼不好的。是的,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出現頭部優勢企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從社會角度看這個現象形成的原因,好像又不那麼簡單了,在一個新形成的藍海市場上,一開始的低門檻、低標準註定會吸引一大批企業蜂擁而入,甚至是為了可觀的財政補貼,要進入動力電池生產領域的企業都能把本就不高的門檻踩平。
生產一塊兒電池有多簡單?理論上,找個易拉罐剪開瓶口,用布料包些木炭吊在易拉罐中間,再灌入海水,一塊兒電池就做好了。生產一塊電池又有多難呢?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一個環節處理不好,輕則生產失敗,重則可就是引爆了炸彈。
所以,在動力電池行業,我們不希望看到優幣勝劣幣的商戰,而是從一開始就應該樹立標準,不要放劣幣進來。
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新能源汽車的上游我們談到了動力電池的亂象,那再向上呢,動力電池的供應商們目前又是怎麼樣的光景呢?上文已經提到過動力電池的四個核心環節,正級、負極、電解液、隔膜,前面三個相對簡單,電解液我們上面說過了,海水就算是低配版的電解液了,正負極材料相對也容易解決,動力電池真正的重中之重是隔膜。
先說說隔膜是個啥?簡單而言,隔膜就是將動力電池正極和負極隔開並保障鋰離子正常流動的材料,根據材質不同,隔膜分為中低端的幹法隔膜和高階的溼法隔膜,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國內企業在近兩年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溼法隔膜技術。
在來看市場,最近幾年,國內隔膜行業同樣出現了大躍進式的發展,短短2、3年,產能已是翻了近十倍,面對市場賺錢機會,資本家們就如同鯊魚嗅到血腥味一樣敏感,專案接連落地,產能確實是得到了快速釋放,但不可避免的,中低端隔膜市場迅速就陷入了價格戰的苦海。高階隔膜市場上,核心技術有沒有不清楚,但目前市面上涉及該領域的企業可不少,質量難免就會良莠不濟,混亂,已經成為該產業的一大特質。
而這些,就是當前國內動力電池的江湖,“快意恩仇”什麼的太過文縐縐,亂象一片用起來就恰如其分了,何時才能有序,且等著吧。
截至2017年底,全球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近400萬輛,佔全球汽車保有量的0.3%,其中中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超過160萬輛,佔全球總量的42%。
另一組資料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從2011年不足1萬輛增加到2017年近80萬輛,年複合增速超過了100%。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的出貨量節節攀升,在鋰電池應用中的佔比在快速上升。那麼,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究竟如何呢?
回覆列表
我覺得如果沒有了政府補貼,如何降低新能源車的成本才是最重要的,價格低了才能普及。氫燃料電池我覺得是最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