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色之境
-
2 # 寇若愚原創詩詞
文藝創作應該歌頌黨,歌頌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幸福生活,歌頌英雄人物和祖國的大好河山。可是當前的音樂創作出了愛就是情,我感覺當前的文藝創作畸形了。
-
3 # 是品
文藝工作者進行創作,要立足於群眾實踐,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這是進行文藝創作的理念。
-
4 # 曉風看見天空很藍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後都隱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理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性的內涵。
即意蘊美,特定的意蘊美透過意象集中體現出來,也是我們說的作品內容。內容與形式相互滲透、相互交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欣賞者對藝術品的感覺印象是極其重要的,缺乏敏銳的感覺,就難以進入欣賞境界的大門。審美感覺也只是停留在物件表層的心理活動。
當欣賞者不滿足停留於表象的感覺,而要求對藝術品作進一步探知,也就從審美感覺躍入意象理知的過程,心理活動和精神振奮隨著開始新的高潮,從而獲得對藝術品內層意蘊的領悟和隨之而來的審美愉悅,也就是當欣賞者的審美理知力發揮到相應水平,才有可能實現對人類高度智慧的結晶----藝術文化產品的欣賞。
如何進行文藝創作,國家其實也很注重這方面,也行有明確導向,以下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在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文藝創作受到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當前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浮躁”,他說:“一些人覺得,為一部作品反覆打磨,不能及時兌換成實用價值,或者說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划算。這樣的態度,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種浮躁現象,已成為阻礙文藝健康發展的阻力,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創作浮躁的幾種傾向
當前,文藝創作的浮躁大致呈現出如下幾種傾向:
其一,努力迎合市場的低俗創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大眾文化的流行,文化的商品特性被放大,文化教益的特性被淡化。一些作家和出版社將作品的印數和碼洋視為唯一,以創作迅速兌換成經濟收益為目的,不惜以低俗化的風格迎合一部分讀者的趣味。正如有的作家所批評的那樣,出版社把文學放到流水線上生產,等不及精雕細琢地打磨,用華麗的包裝遮掩有待完善的內容,匆匆出爐。
其二,缺乏獨特創意的跟風創作。在急功近利創作心態左右下,在娛樂至上的文化消費心理影響下,某部作品走紅便引來了眾人的跟風。姜戎的小說《狼圖騰》暢銷後,出現了《狼的目光》《狼的誘惑》《狼的故鄉》等小說,“文壇處處是狼嚎”;電視劇《金婚》走紅後,出現《結婚十年》《新結婚時代》《我要結婚》等電視劇,“熒屏處處是結婚”。
其三,揣摩評委口味的獎項創作。在網際網路、電子遊戲、影視劇、新媒體的夾擊中,文學出版雖然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同型別的文學獎項。某些獎項缺乏公開性和透明度,有些創作者極力揣摩評委的審美口味,甚至重金攻關奪獎;某些獎項變異為暢銷書推銷,於是有些作家變成瞄準該獎項的文學侏儒。老作家孫犁生前曾在《我觀文學獎》一文中談道:“在中國,忽然興起了獎金熱。到現在,幾乎無時無地不在辦文學獎……而其實質,已不可問矣。”
其四,快速海量碼字的網路創作。在當代文學發展中,網路文學已經成為不可小覷的文學樣式。網路文學的點選量可以左右寫作者的酬勞,因此,網路文學的寫手常常身不由己,不少人每天更新萬餘字,作品往往不加節制地注水。在如此快速海量文字的生產下,諸多網路作品的質量可想而知。這種快餐式的作品往往偏重趣味性、消遣性,缺乏文學性、思想性。
其五,刻意主題先行的應景創作。如今,各地政府都很重視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這本是好事。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急功近利、應景式的命題創作,某些機構甚至不惜重金獎掖。在這一創作導向的刺激下,一些創作者進入了“主題先行,奉命創作”的行列,缺乏生活的積累,憑藉虛幻的想象寫出應景應時之作。
其六,執意追求形式的空心創作。當今文壇,有一部分創作者可能並不注重對市場效益的追求、對文學獎項的追逐,但他們往往以先鋒的姿態,輕視中國文藝傳統,一味模仿西方現代派、後現代派文學。他們的創作大多形式大於內容,在對風格形式的過度追求中,忽略了文藝的思想內涵,容易使文藝創作成為形式上的實驗或者遊戲,暴露出文藝作品在內容上的空洞和思想上的蒼白。
在如上這些創作傾向中,文學創作呈現出難以“十年磨一劍”的浮躁。快餐式作品、消遣式作品、粗糙的作品較多,耐讀的作品、深刻的作品、精益求精的作品稀少。“文藝創作生產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粗製濫造等問題,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務依然繁重。”這些問題當引起我們深刻地思考。
如何創作出文藝精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古往今來,文藝鉅製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文藝創作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上,必須擺脫浮躁心態,以創作文藝精品為目標。
首先,應該注重文藝真善美的永恆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世界上成為文藝經典的作品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無論其是歌頌,還是批判,無論其是象徵,還是隱喻。真實是文學的根基,只有具備了真,善與美才有所附麗,只有具備了真和善,才可能成為美的。為了贏得市場而一味獵豔獵奇,為了獲得一些獎項而不能與國家、民族的脈動合拍,不可能創作出真正的精品。
其次,應該注重真實與深入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創作的枯竭其實是生活的枯竭,創作的蒼白其實是情感的蒼白,創作的膚淺其實是思想的膚淺。作家不僅應該深入瞭解民族的歷史,更應該深入瞭解身邊的生活。生活的積澱是創作的資本,情感的積累是創作的動力,思想的凝聚成就創作的深刻,無論現實主義真實客觀地再現生活,還是浪漫主義偏重於表現主觀理想等,它們對於生活的反映都應該是真實的、深入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與此同時,應該注重傳承中外優秀的文藝傳統。在世界文藝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文藝的發展與繁榮必須基於對已有的優秀傳統的繼承。在創作文藝精品的過程中,既反對“守舊主義”,也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既反對閉關鎖國,也反對崇洋媚外,“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中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此外,應該注重探索文藝形式,不斷推陳出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整合,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文藝創作不僅關注真與善的內涵,也應該注重美的形式的創造,只有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都有所突破才是真正的藝術創新。在藝術發展中,堅守優秀傳統,努力開拓創新,在堅持理論創新和藝術創新中,在堅持藝術家的人文品格和獨立精神中,不斷推進對文藝形式的探索。
我們欣逢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只有擺脫浮躁心態,我們的藝術家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