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姜維雖然不是荊州集團,但卻是諸葛亮的軍事繼承人。所以,他得執行符合荊州集團利益的政策,也就是,不斷北伐,以切實掌握軍隊及財政開支。

    蜀國就是這麼被消耗的。民困財窮的蜀國,94萬在冊戶籍,就要養活10萬軍隊,數萬官員差役及其眷屬,運輸軍糧的都是婦女!

    窮兵黷武至此。

    所以,姜維九伐中原,何曾佔據優勢?

    不過徒耗錢糧,窮折騰也。

  • 2 # 小白看影視2010812

    首先,從軍事指揮藝術方面來說,諸葛亮不僅在三國時期無人能比,就是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諸葛亮六處祁山最大的勁敵是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在軍事上始終處於守勢,卻屢次中了諸葛亮的計謀,落得損兵折將。姜維天資聰穎,又得到諸葛亮的真傳,在軍事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奇才,九伐中原讓鄧艾率領的魏軍吃了不少苦頭,連鄧艾都說,姜伯約不愧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總之一點,單純從軍事角度,諸葛亮和姜維都絲毫不輸於他們的敵人。

    但是,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除了統帥的軍事指揮藝術之外,更是對敵對雙方在政治、經濟、社會全方位的考驗。第一,從政治方面來說,在諸葛亮死後,蜀國沒有了核心人物。蜀國最高統治者劉禪,眾所周知,是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只知道玩樂,在治國理政的方面簡直幼稚的可笑。舉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一是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之時,用計策射殺張郃,正待乘勝追擊,戰場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司馬懿瞅準了劉禪的弱點,用反間計,劉禪害怕諸葛亮功高震主,對司馬懿散播的謠言偏聽偏信,導致諸葛前功盡棄。二是寵信宦官黃皓,聽信讒言,疏遠大臣,姜維因為害怕被害而自請屯兵沓中。三是在鄧艾孤軍兵臨成都,劉禪輕而易舉就投降。要知道,當時的成都仍然有幾萬兵馬,鄧艾孤軍深入,是犯了兵家大忌,而劉禪根本認識不到其中的利害,拱手把劉備創立的基業送給別人。真正是個付不起的阿斗。第二,從經濟上說,中原地區是當時的經濟中心,魏國佔有了全國優質耕地的大部分,這是農耕時代是最重要的資源。耕地越多,糧食產量高,軍糧才能充足,這是軍事取勝的關鍵所在。我們看,諸葛亮出祁山,不管是發明木牛流馬運糧,還是裝神弄鬼偷偷割麥子,雖然成功了,但也充分說明,糧食問題一直是困擾蜀軍的難題。司馬懿正是看透了這一點,在與諸葛亮對壘時才堅守不出,跟諸葛亮打起了消耗戰、持久戰。事實證明,諸葛的勝利都難以從根本上撼動魏國的根基,反而自己難以承受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導致國力大損。再者,就是人口問題,人口多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兵源,要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不能及時補充兵源,靠什麼去打?第三,從戰略上說,蜀國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實力大損。夷陵之戰又一次實力大損耗。經過這兩次失敗,蜀國元氣大傷。第三,從人才方面說,諸葛亮死後,蜀國面臨嚴重的人才危機,昔日的五虎上將,早已經不再,就連關興、張苞也沒有了,魏延還算有武力的,可惜“頭有反骨”。只靠一個姜維,難以撐起局面。

    總而言之,實力上嚴重不對等,即是諸葛智謀過人,也是回天乏術。正如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3 # 亭殿閣

    都說姜維窮兵黷武,“九伐中原”屢戰屢敗,是蜀漢滅亡的元兇。可是,歷史上,“九伐中原”的姜維真的屢戰屢敗麼?

      第一戰——偏師入羌,郭淮破走(一伐小勝)

    蔣宛認為諸葛亮北伐之所以“連年動眾,未能成功”是因為秦川之地崎嶇難行,糧草供應是最大的難題。而羌胡地區都想歸附大漢,於是和姜維商量更改主攻方向為隴西響應羌胡,姜維多次率領偏師深入羌胡地區與郭淮交戰,多次打敗郭淮,成功打通蜀漢與羌胡地區的聯絡。

    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三國志》

    第二戰——接應羌胡,大戰洮西(二伐小勝)

    由於魏國對羌胡地區的嚴酷統治,胡王白虎文、治無戴起兵反叛魏國,聯絡姜維請求響應。姜維一看機不可失,急忙上書朝廷請求派遣漢軍北伐響應羌胡。可惜這時候支援姜維北伐的蔣宛已經去世,繼任的是反對北伐的費禕。在姜維的堅持下,費禕終於同意姜維出兵接應胡王,可是隻拔給姜維不到一萬人。姜維雖然兵力不足,依然硬著頭皮,帶著這一萬人輾轉千里,接應胡王。可是胡王不是郭淮對手,被打的倉皇敗退,幸好姜維及時趕來,打敗郭淮,救下胡王。但是由於兵力不足。不敢戀戰,救下胡王以後就急忙撤退。而郭淮得以掃蕩羌胡。此戰姜維雖然打敗郭淮迎回胡王,但由於胡王貿然出擊加之姜維兵力不足,未能擴大戰果。

    十年,衛將軍姜維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克之。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維徙之繁縣。——《華陽國志》

    第三戰——麴山築城,被迫撤退(三伐小敗)

    姜維率軍出西平,依麴山築二城,安排李歆守麴山西城,句安守麴山東城。後來戰事失利,姜維為了避免大部隊受損,只能撤退。而李歆突圍,句安降魏。但是這次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姜維兵力不足,當郭淮包圍二城,害怕被郭淮“圍點打援”才撤退的。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

    第四戰——圍攻南安,糧盡而退(四伐平局)

    費禕被姜維帶來的降將郭循刺殺身亡,姜維得以真正掌握軍權。第一次率領數萬大軍北伐,出石營,圍攻南安。然而因為第一次帶那麼多兵力作戰,缺乏經驗準備不足,陳泰的援軍才到洛門,還沒有和姜維碰面,姜維就已經糧盡而退。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三國志》

    第五戰——破軍殺將,奪取三縣(五伐小勝)

    魏國狄道長李簡秘密聯絡姜維獻城降漢,姜維乘機再度北伐,進魏襄武,戰敗魏將徐質,又乘勝追擊,奪取河關、狄道、臨洮三縣並遷移民眾到蜀漢。關於姜維為何沒有擴大戰果,而且放棄城池只遷移民眾,史書未見記載,不做分析。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三國志》

    第六戰——洮西大捷,姜維揚威(六伐大勝)

    姜維與夏侯霸聯手出擊狄道,打出了蜀漢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此戰殲滅魏國精銳數萬,王經貿然出兵,被姜維大敗,只剩下不到一萬人退守狄道。此時鄧艾都無計可施,主張放棄隴西避其鋒芒。是陳泰堅持支援狄道,姜維退守鍾提。

    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三國志》

    第七戰——胡濟失約,兵敗斷谷(七伐大敗)

    姜維與胡濟約定在上邽匯合,結果胡濟卻失約,沒有按時趕到。姜維因此在段谷被鄧艾大敗。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三國志》

    第八戰——長城之戰,望艾不應(八伐平局)

    魏國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姜維乘魏國西線兵力空虛,出兵北伐。鄧艾司馬望固守長城拒不應戰。待到諸葛誕叛變被平定,魏國增兵西線,姜維只好撤退。

    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三國志》

    第九戰——侯和之戰,還住沓中(九伐小敗)

    這次真的是“既生維,何生艾?”姜維出擊侯和,被鄧艾打敗,只好退守沓中。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三國志》

    統計姜維九伐中原戰績,三次小勝,一次大勝,兩次小敗,一次大敗,兩次平局,整體勝率還是很高的。只不過是蜀漢國力實在太弱,姜維九伐中原未能動搖魏國國本。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用的老式手機是什麼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