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好

    如果想從事這個行業,最好就要經過系統的培訓一下。

    如果是想透過收藏,鑑賞來豐富自己的綜合素質,那就儘可能多的豐富自己的知識

  • 2 # 視天下i

    如果不是專業從事奇石鑑賞與評估行業,僅僅是為了欣賞與收藏,沒有必要參加奇石的鑑賞與估價培訓班。

    的確,收藏奇石,玩奇石需要一定的審美素質,也需要對奇石市場行情有所瞭解,只有這樣才能讀懂奇石的精華,收藏到精美的奇石,並且對奇石的行情有所把控,不至於陷入被動局面。但是,奇石的鑑賞水平和估價體系,是一個比較複雜並且比較陌生的冷門業務,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閱歷的提升,這個過程需要耗費過多的精力,甚至畢生心血。但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即使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也僅僅侷限於民間,因為在官方還沒有這方面的職稱,不像古玩字畫等鑑賞行業,有專業職稱並有用武之地。如故宮博物院、各大博物館等都有古玩鑑定專家。

    另外,就目前所開設的奇石鑑賞與估價類培訓班,參差不齊,目的不純,並且收費較高,交了錢也學不到實用的知識,課程多安排的是毫無借鑑價值的理論知識,空洞無物,意義不大。

    基於上述原因,如果僅僅是為了觀賞與收藏奇石,大可不必參加各類的奇石鑑賞與估價培訓班。

  • 3 # 曉楠聊奇石

    我是曉楠,網上石館《缶泉軒》,十幾年間經手過200餘噸各類奇石,歡迎石友們關注、交流。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想把石頭玩好,必須具備一定的奇石鑑賞能力,這是藏家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大量掌握中國歷史人文知識,具備一定美學修養,全面瞭解各石種的特性等等。賞石是一項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學科,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題主問到是否有必要參加鑑賞、估價培訓班?也真是觸動了我略帶憤青的那根神經。我記得大概8年前,我們本地某藏家承攬了某國內著名藏石雜誌的“本地聯絡站”,估計是有某項任務,就是鼓動當地石友去參加中國觀賞石協會的“觀賞石鑑評師培訓班”。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某著名藏石雜誌協辦、宣傳,按說很靠譜,理應很專業。我聽到訊息後蠢蠢欲動,準備報名,但因為生意上走不開,就沒有參加。後來發現,沒去參加是對的。培訓時間大概一週左右,培訓費用大幾千元,畢業後經考試合格即發“中國觀賞石鑑評師證書”。很多剛剛入門的石友,由於有錢有閒,全都帶證而歸。這些人連石種都不認識幾個,就開始因“證”論石,大肆給圈裡石友鑑評奇石,極其滑稽可笑。再後來,有此證書者多了起來,圈裡時不時的就冒出這個“專家”那個“老師”,由他們組建了不少“奇石協會”各個頭銜不低,水平卻不高。我們當地有時舉辦小型石展,其中也有精品展,請了不少這種“專家”評定獎項。不知道這些人在培訓班到底學到了什麼,在鑑評時一味的在找石頭上的“器官”,這是鼻子那是眼。找到了就有獎,找不到就不入圍。這種鑑評方法用得著花幾千元去學嗎?海邊遛狗的老大爺也可熟練操作!每方參評的石頭要交200元的參評費,粗略算下來,剛剛夠這些“專家”石展這幾天一日三頓大酒的費用。近幾年,本地無論大小石展都搞不下去了,不知道深思嗎?

    我想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辦的這種培訓班出發點肯定是好的,培養出一批較高水平的大咖,帶動玩石氛圍,規範賞石理念。但什麼樣的大咖是一個禮拜速成的呢?現在之所以很多很多石友不信任石展評選,對專家嗤之以鼻,也正是因為有很多專家是磚家。以為有了那麼個證,自己賞石水平就真的高人一等,就可以胡言亂語了。建議中石協規範一下你們的持證者吧!

  • 4 # 萬山送奇石

    大家好,我是萬山,萬水千山的萬山!這個問題啊,關鍵是在問是否有必要參加培訓班來提升奇石的鑑賞能力和估價能力。既然分為兩個能力,那萬山就斗膽以個人理解從兩個方面來聊一聊。首先說鑑賞能力,這個鑑賞能力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奇石傳統文化的學習,二是奇石藝術價值的學習。

    奇石的傳統文化,是奇石的根本,我們的奇石賞玩,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始於秦漢園林造景,而所謂更早的那些石器,玉器,說實話,萬山覺得並不能算於奇石之列。

    之後,奇石興盛於唐宋,從白居易到蘇東坡等等一系列文化名人與奇石產生了關聯。再之後便盛於當下,質色型紋的賞石觀念誕生,各類石種層出不窮的被發現。

    這些知識,即深厚又駁雜,遠遠不是一本書所能記載的,也不是幾堂課就能說清楚的。所以,無論是奇石類的書籍,還是書籍作者本身其權威性並不能被大多數玩家所認可,這種不認可不是書籍或者作者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不能全面的涵蓋奇石文化的所有。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我們培訓學習能夠學到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學到多少對個人有價值的東西。還是隻能學到奇石文化的基礎或者奇石文化的某一方面呢。

    接下來再聊下奇石的藝術價值,萬山看奇石的藝術價值是奇石以外的藝術價值。

    曾經有幸結識過一些奇石玩家,愛好者,他們大多有這個藝術家的身份,比起書法家,畫家,傳統手工匠人紫砂匠人,瓷器匠人等,還有一些其它品類收藏品的收藏者,比如木器傢俱,金石玉器的收藏者等。

    他們大多都是在原有藝術價值的基礎上來考量奇石的藝術價值,每個專業有每個專業的特點,書畫家對文字或畫面石藝術造詣要高,各類匠人對奇石的器型研究比較深,木器傢俱對奇石的底座要求比較高,金石玉器對奇石的皮紋質色感悟比到位。

    這些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每位奇石玩家,愛好者都會站在原有藝術理解的基礎上去審視奇石的藝術價值,並以此為基礎深入學習。

    所以,針對鑑賞能力的學習,要看自己是初學者,還是深造學習,要看清課程內容是否對自己有用,能否填補自己的空白,才能確定是否有必要去培訓學習。

    再說奇石的定價,奇石定價最難的是沒有參考標準。之所以沒有參考標準,原自奇石種類太多,每類奇石的資源多寡不同,每類奇石的欣賞特點不同。

    而所謂的培訓,大多應該參考中石協的觀賞石鑑評標準,也就是打分的那套標準。

    這套標準,萬山套用在實際中,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義,可能是本人,理解不夠透徹,運用不夠合理。

    而實際的奇石流透過程中,萬山覺得市場中有些奇石的價格比較合理,有些奇石的價格確有很多泡沫。這些泡沫有炒作的成分,也有定價不合理的虛高。這都是影響我們定價的原因。

    不過我們可以將奇石分為兩類,一類是精品石,一類是商品石。

    精品石一般在藏家手中,價值一般按藝術價值定價,奇石本身的價值要小於藝術文化價值。

    商品石就是市場中看見的大部分奇石,價值一般按奇石本身價值定價,奇石本身價值大於藝術文化價值。

    如果培訓的話,萬山覺得也是得不如在市場中實踐來的實在,多走走,多看看。因為萬山覺得一切理論是不如實踐有價值。

    回到兩個培訓是否有必要,萬山覺得文化藝術培訓,要看自己是否需要,是否能夠填補自己空白。定價培訓,要從實際出發,畢竟只有成交價,才是石頭的真正價格,所以,要以多走多看的實踐為主。

  • 5 # 梅花仙子石

    審美素質決定奇石鑑賞能力,市場決定奇石價格,但不一定必須去參加鑑賞、估價培訓班。

    因為目前該領域沒有統一標準資質的權威培訓機構,好多所謂的鑑賞與估價培訓班都是以收取高昂的學習報名費為由而開設的,講的都是些空洞無物的大道理;有些授課老師帶有地域情感,比如北方人便大談特談北方奇石,張口便是戈壁瑪瑙,閉口也是北方戰國紅等等,至於南方人玩的黃蠟石、畫面石、金紋石等根本談不上,這樣的培訓班效果不好,要想提高自己的玩石水平,途徑很多,可以常期訂閱奇石之類的書刊潛心研究;再就是虛心向身邊有經驗的石友學習、討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薑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