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鄖陽府
-
2 # 四川達州人
因為世家豪強掌握著幾乎一切資源。在和平時期,還不怎麼看得出來。而亂世之中,世家決定著政權的生死。
比如,東漢時期,世家尚未發現自己的強大力量或者還不知道如何應用,皇權及依附皇權的外戚、宦官共同壓制世家。184年黃巾暴動後,世家真正爆發出來,外戚宦官滅亡,皇權隨之衰落,中國正式進入世家時代。
以下,從四個方面說明。
世家從何而來
戰國初期,初稅畝制度讓傳統奴隸主貴族擺脫井田制,成為國家認可的地主。中國社會從此形成聚姓而居,地方基層強勢家族開始佔據鄉村土地,進而發展出世家的雛形——強宗大族。
經過秦與西漢的發展,西漢末期豪強地主成為地方實際統治者,比如南陽劉秀。
東漢時期,地主階級發生分化。
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是三國時期第一等的中央公卿家族。
第二等級,是徐州陳曹趙,江東四大家族等為代表的州郡世家。
第三等級,是孫堅,張飛,魏延,李典這樣的縣鄉土豪。
然後,最低等級的地主,就是祖先曾經做過官,最近已沒落的小戶,比如劉備郭嘉這樣的,叫寒門。
其實真的很簡單。因為世家掌握著最終極的武器——書。
除去貴重的金文鼎刻,古代中國沒有紙張與印刷,帛書與羊皮也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有的。竹簡木櫝就是唯一的書。
然而,竹簡也不便宜。
一本5000字書的竹簡,需要一個勞動力花費1個月以上的時間,砍伐一小片山頭的竹子,回來剖片,煮透,曬乾,磨平,書寫,裝訂。而這還計算錯誤修正費用,抄寫及筆墨。
所以,書籍掌握在皇族與世家手中。寒門地主連字都不認識,自然只能在基層當個小吏,掌握政權的只能是世家。這是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由來。因為大多數人是文盲,只能接受世家的統治。
世家決定政權生死
千年世家,百年皇朝。就是世家政治的寫照,只是東漢末期還沒這麼猖狂。
三國所有軍閥,都是世家操縱的。
袁紹袁術是。公孫瓚是。陶謙劉備是。呂布是。孫策孫權是。劉表劉璋是。曹操自然也是。
曹操雖然比不得袁紹。可他的家族也是二世三公(否則曹操在洛陽怎麼與袁紹袁術蔡瑁這些世家子一起玩呢?),只是因為出身太監家庭,名聲不好聽。但家族實力同樣是郡級世家。
曹操起家時得到曹家、夏侯氏贊助,也得到大戶衛家支援。然後,吸引了荀彧這樣的超級世家,李典、許褚、樂進、于禁這樣的縣級豪強參加。
其實,雖然曹操號稱唯才是舉,但前面已經說了,書籍掌握在世家豪強手上,寒門不是沒有郭嘉賈詡這樣的人才,而是非常之少,所以,最終曹操集團依舊被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強滲透乾淨。
劉備集團也是世家政權呃。
劉備依附孫權獲得赤壁大戰勝利,也不過只有兼併的劉琦所部,借得南郡之後得到諸葛亮影響的荊襄世家支援,才有後面的入蜀。之後,劉備集團是以荊襄世家為核心,東州集團為政治基礎,結合外來戶共同壓制益州本地世家的政權。
這就是為何鄧艾突破陰平,諸葛瞻等人戰死,劉禪就不得不投降的原因。如果堅持不投降,益州世家絕對會發動政變,砍下劉禪的頭送給鄧艾。與其被外來戶壓迫還不如投降司馬昭。
譙周是益州世家代言人
江東依舊是世家政權。
孫策以父親殘部及賓客合計2000起家,得江東四大家族朱家支援,也得到舅舅吳家和周瑜家支援,否則怎麼橫掃江東?
所以,江東政權是淮泗軍人與江東四大家族控制的。孫權因此被迫扶持周魯布全等中小世家甚至呂蒙這樣的寒門,試圖代替四大家族。因為沒有結果,孫權親自出馬冤殺顧雍逼死陸遜,四大家族忍氣暫時後退,笑看孫權死後權臣內鬥,結果外來戶滅族,寒門一掃而空,江東最終還是回到四大家族的控制下。
世家為何會與孫權發生矛盾?
江東四大家族,與姻親佔據整個江東一半土地人口,一旦發生戰爭就必定要承擔最大份額的糧食、物資,人力。而戰爭收益大頭是孫權的,次等是周瑜、魯肅、呂蒙這樣的中小世家與寒門獲得,四大家族付出最多,收益最小,誰會願意呢?
世家的最終落幕
說說世家的結局。
東晉的巔峰過後,世家雖然在南朝擁有最高的地位與財富,但劉裕開始任用庶族地主分權。
九品中正制讓世家達到巔峰:
侯景之亂讓南方世家遭到滅頂之災,勢力大衰。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隋唐時期的關隴門閥,河北世家,江南世家是最後的餘暉,也就是所謂的五姓七家。
黃巢起義從物理上毀滅了世家,破壞了世家崇尚的譜碟。五代軍閥混戰,更是摧殘了世家的力量。
北宋時期推崇文治。而且正式廢除了世家的經濟基礎——部曲制。世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從此徹底消失。
其實,核心因素還是在於書。
印刷的逐步普及,徹底挖掉了世家掌握文字,壟斷知識,獨佔仕途的根。
-
3 # 行者
東漢建立後,在選官用人上延續了西漢的察舉、徵辟制,為了改變西漢末期察舉、徵辟制的敗壞,東漢光武帝、和帝、章帝三代帝王,相繼採取了增加察舉科目、下放闢除權力、限制被察舉者年齡、被察舉者要進行考試等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未能阻擋察舉、徵辟制邁向更加敗壞的腳步,反而還導致了貴戚、四府九卿、州郡長吏等二千石大吏對察舉、徵辟權的壟斷。這樣,世家大族這一新的權力世襲集團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發展到東漢末期,世家大族在本州本郡已經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潁川荀氏家族、益州雍氏家族、荊州蔡氏家族、揚州陸氏家族和步氏家族,甚至州牧、郡守能否順利掌管一州、一郡都要看這些世家大族的臉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才、土地、百姓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1、人才。從漢武帝規定“察舉、徵辟的物件僅限於儒生”開始,漢代的儒學教育逐步走向興盛,並且“學而優則仕”被視為當時社會的唯一“正途”。發展到東漢初期,這種風氣更盛,世家大族為了鞏固地位和家族產業,非常注意子孫後代對五經等儒家經典的學習,結果就形成了“世代以經學入仕”的局面。至東漢晚期,察舉、徵辟權已完全被世家大族壟斷,那些入仕無望的人才只能透過拜世家大族中有名望者為師的辦法來獲得入仕途徑,而隨著師徒名分的確定,他們就只能跟著世家大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東漢末期的大部分人才就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2、土地。戰果時期,各諸侯國陸續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開啟了土地兼併的風潮,歷經四五百年的發展,至東漢晚期,世家大族透過兼併掌控了大量的土地,並以此吸引了大量失去土地的編戶民前來歸附。這樣,世家大族就又掌控了大量的糧食資源;
3、百姓。東漢末年戰亂頻繁,黃巾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軍閥混戰接連爆發。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百姓只能到處逃難,而世家大族則會在自己掌控的土地上修建“塢”這種擁有軍事防禦能力的微型城池,並且為了保護族人和家產,他們還會在塢中建立一支精銳的家兵武裝。這樣,大量走投無路的百姓為求生存就只能前去歸附世家大族,一旦歸附關係確立,這些百姓就只能視世家大族為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人才、土地、百姓就是一個政權興衰、存亡最重要的決定性力量,所以,真正能決定天下三分的不是曹操、孫權、劉備,而是世家大族。
當時,誰更能迎合世家大族的態度,誰就能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援,進而在東漢末年的混戰中佔據優勢。那麼,當時的世家大族都持有哪些態度呢?個人認為,從董卓之亂後,依據持有態度的不同,可以將當時的世家大族分為維護漢室正統派和觀望派。
首先來看看維護漢室正統派。兩漢儒學昌盛,儒學宣揚的君權正統觀念深入人心,並且世家大族多重氣節,所以持維護漢室正統態度的世家大族佔據了當時的主流。
董卓之亂後,這些世家大族眼見漢室傾頹,迫切希望有人出來力挽狂瀾,而獻策誅滅宦官、首倡討伐董卓的袁紹就成了他們心中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袁紹就擁有了荀彧、郭嘉、董昭、田豐、審配等謀士,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等武將,正是得益於這些人才的幫助,袁紹才能在很短的時候內佔據冀州、幽州、青州等地,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勢力。
然而,袁紹缺乏遠見、識人不明、不會用人的缺點很快就暴露無遺,荀彧、郭嘉、董昭等人很快就離他而去、另擇賢主,其中荀彧的離去可以稱得上是袁紹最大的損失,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荀氏家族在北方世家大族中頗具影響力,不僅家學淵源、門生遍天下,還在動亂中接濟百姓,在民間也頗具聲望,所以說荀彧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北方世家大族的態度。《三國演義》中關於荀彧的描寫還是比較符合史實的,從頭至尾,荀彧的態度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漢室正統。
李傕郭汜之亂後,漢獻帝及一部分朝臣逃至殘垣斷壁的洛陽,既無錢糧,又無護送軍隊,處境相當艱難。為解燃眉之急,漢獻帝最先想到的是受東漢恩惠最重(四世三公)、離得最近的袁紹,但是最後唯一趕來接駕的卻是漢獻帝和世家大族最看不上的宦官之後曹操。
袁紹的這種表現,使得以荀彧為首的北方擁漢世家大族徹底拋棄了袁紹,轉而支援曹操。這種情況在官渡之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看似強大的袁紹實際上對抗的是曹操和曹操背後的維護漢室正統派,最終官渡之戰曹勝袁敗的結果就屬於情理之中了。同樣,也正是得益於此,曹操才能在幾年中消滅袁紹殘餘勢力、收服整個北方,所以說,促使曹操迅速崛起的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他最先迎接漢獻帝並以人臣之禮侍奉左右的舉動迎合了持維護漢室正統態度的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援。
接著再來看看持觀望派。觀望派的世家大族以荊州的蔡氏、揚州的顧氏和陸氏為代表,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只是想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的家產和地位,誰的勢力更強、誰更能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他們就歸附誰,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背後站著顧、陸、朱、步等江東世家大族的孫吳重臣張昭在赤壁之戰時主張降曹、在夷陵之戰時主張降劉。
此後,隨著曹操封魏公、升魏王,各地的世家大族開始分別支援曹、孫、劉三家,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前,曹操廢三公、自任丞相,徹底將漢獻帝變成了手中的傀儡,引起了維護漢室正統派的警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直被維護漢室正統派看不上的“織蓆販履之徒”劉備才進入了他們視線,尤其是赤壁之戰後,曹操先是強迫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公,接著又強迫漢獻帝封自己為魏王、加九錫,引起了北方維護漢室正統派同曹操的爭鬥,而南方維護漢室正統派則開始大力支援劉備,所以,此後的劉備才能佔據荊州、進取益州,最終建立蜀漢。
曹操死後,曹丕篡漢,隨即以九品中正製取代察舉、徵辟制,給予了北方世家大族更大的權力,北方維護漢室正統派這才轉而支援曹魏,所以曹丕篡漢後,整個北方依然能保持穩定。
曹魏和蜀漢建立後,江東地區的世家大族才真正的將自己的利益與孫吳政權繫結,所以才有了孫權稱帝。
發展到這一步,以北方世家大族為主體的曹魏政權、以荊州和益州世家大族為主體的蜀漢政權、以江東地區世家大族為主體的孫吳政權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所以說,真正決定天下三分的不是曹操、孫權、劉備,而是世家大族。
回覆列表
袁紹就是一個例子
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世家大族,相對於草根出身的曹操、劉備、孫權來說,他們一般不能得罪起世家的,因為這些世家大族們在當時社會很有影響力的,一般都是要和他能搞好關係,聯姻結盟,要想立足需要取的他們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