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棒奔霸
-
2 # 糊塗難
這是一種民間的風俗,意思貼灶王影象時別貼太高,應低於鍋臺。莫讓灶王頭像超過鍋臺。其實只是一種迷信傳說,並無真例項子。
-
3 # 指動濟南
“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這是北方人過小年時經常說的一句話,也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民俗,就是小年夜時祭灶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一定來年不利,給家庭增加很多負擔,嚴重時會入不敷出。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1、灶王爺不看鍋,也不能看食物
灶王爺、灶君、灶神在南北方叫法各有不同,但祭灶的講究大體相似。就是在灶臺上擺放各種供品,有的人家還點上一炷香,把去年的灶王爺畫像焚燒掉,代表“上天言好事”去了。年初五的時候再擺上供品,貼上新的灶王爺畫像,代表“回宮降吉祥”了。
在這個過程,灶王爺的畫像張貼時一定要低於鍋沿,與灶臺的高度相平齊即可。而且,小年這天在灶臺上烹飪時,所有的食物下鍋前都要用籠布遮蓋、遮掩,烹煮熟的食物也一定要用同樣的方法,儘可能不要讓灶王爺看到。
2、為何灶王爺看鍋後,就會欠債多
小年這天,灶王爺看到鍋後,為什麼被認為來年欠債多呢?其中的含義就兩層:
其一:民以食為天。過去的人們,吃是頭等大事,生活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把肚皮填飽。無論是北方的小年夜臘月二十三,還是南方的小年夜臘月二十四,小年就算是過年了。因此總要吃點好的,不捨得買的肉再貴也要煮上一鍋,其他的食物也會相對豐盛些。
如果這些豐盛食物被灶王爺看到,會造成一種假象,讓“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爺,認為這家人的生活水平挺高,吃得也好。上天彙報時就不會降下更多的吉祥,也不會在來年裡得到更多照顧,甚至會被“均貧富”,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其二:灶王爺被認為民間最接地氣、又能滿足人們基本飲食需要的神仙,是萬萬不能得罪的。因此,祭灶時所上的供品一定要好、要全,自己吃什麼也要供什麼。這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負擔還是比較重的。
怎麼把灶王爺供奉得滿意,又不增加家庭的負擔,保證全家首先不餓肚子?辦法就是:騙上他一把。不讓灶王爺看到鍋裡的食物,供品上什麼全憑自己作主,反正灶王爺並不知道,家裡還有好東西沒給他供奉上。
3、人們都是如何欺騙灶王爺的
不讓灶王爺看鍋的兩層含義,說到底是希望騙過灶王爺的眼睛,讓灶王爺上天時儘量多言好事,讓老天開眼,把更多財富降到家裡來。除了這些,人們還怎麼欺騙灶王爺呢?
至少從唐朝起,人們祭灶時就想了很多瞞天過海的招數,比如供品裡要有烈酒,希望灶王爺酒後一高興,把家中的“惡事”全忘了,只記得這家人的好。供品裡一定要糖果,希望吃了糖後的灶王爺能甜言蜜語,把這家人誇得跟一朵花似的……
灶王爺被認為是一家之主,自古人們就認為“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一家人要全力討好灶王爺。否則,灶王爺上天不說好話,不要說會讓家庭“欠債多”,甚至會使家人短壽或夭折。
而灶王爺又是最接地氣的神仙,和全家人長相廝守,久而久之人們不再把灶王爺高高舉在頭上,奉若神明,而是認為可以溝通、商量甚至糊弄的。所以,灶王爺就被只允許看鍋臺,而不允許看鍋了。
-
4 # 贛南客家
灶神圖又叫灶馬頭,貼在鍋門口一邊的牆上,貼的規矩是就低不就高,說“灶爺看著鍋,必定欠賬多”。所以家家戶戶貼的“灶馬頭”,都是低於鍋臺面。
祭灶神的講究。
灶老爺的職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的晚上,灶老爺要上天去見玉皇大帝。要先把舊“灶馬頭”揭下來,把新“灶馬頭”用針釘上,再擺上一張供桌,把抓來的“灶”全擺上,一般是黑棗、柿餅、點心、花生、糖果等,共擺三盤,以此來表達對灶老爺辛苦一年的感激。供桌上還要擺香爐,點上三炷香,請灶老爺享受本年度最後的人間香火。。供桌腳下放上一碗麥麩,還有一頭紙馬,意思是為灶老爺喂好馬,請他騎著昇天。
灶神圖上的內容。
灶馬頭最上面的是年曆表,有陰曆、節氣、農事三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農事,是由干支紀年推算出來的,可以預測一年的年景收成,幫助安排農業生產,因此農民種地全用它。比如幾龍治水、幾牛耕田、甲田幾分、幾人幾鋤、幾人幾丙、花收幾分、草子幾分、幾日得辛、幾姑看蠶等。
年曆表下邊靠上的頭像是財神,他兩邊是“招財童子”、“利市仙官”等財神的侍從共。中間兩個站著的是灶老爺爺和灶老奶奶,兩邊站著的是他的隨從,有一個抱著善罐,有一個抱著惡罐。下邊頭像是宅神,兩邊是他的文武官員。最兩邊是八洞神仙,右邊是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何仙姑,左邊是漢鍾離、韓湘子、鐵柺李、藍采和。最下邊是兩匹馬,一隻狗,一隻雞。
送灶神的講究。
用火紙疊七個口袋,意思是讓灶老爺往回背金銀、平安、幸福、美滿之類的好東西。在院子裡放一串鞭,回來點上打好燒紙,並把揭下來的舊灶馬頭、紙馬放在火中燒了,這是送灶老爺上天,全家人一齊向灶老爺三叩首。一些老人會念叨“灶老爺上天,有啥說啥,多加美言,少說閒話”、還有一些老人則會念叨“”灶老爺快上天、多帶金子多帶銀,少帶煩惱和憂愁。最後分食“灶”,就是把灶老爺吃剩下的貢品分給家人吃,沾沾灶老爺的福氣。
回覆列表
過年俗語:“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是什麼意思呢?23小年能看鍋嗎?春節未至,小年先到,在民間有23過小年的說法,根據地域不同也有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之分,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有的地區則是會在臘月24過小年,在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在過去北方是經濟政治中心,北方過小年則會跟著朝廷的臘月二十三過,而南方是遠離這樣的地區,訊息和別的原因則要晚了一天,會在臘月二十四進行,而一些船上的漁民更是生活在偏遠地帶,就會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小年也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灶王爺會在這一天去天庭彙報工作,把我們一家全年的工作給玉帝做一個全面的彙報,其實也是全年的工作總結,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為一家之主的灶王爺是看的清清楚楚,而且灶王爺還有兩個罐子,一個上面寫著善字,一個寫著惡字,我們做的事情灶王爺會按照善惡之分,分別放在不同的罐子裡面,去彙報工作的時候,要是惡罐子的多的話,再加上灶王爺給你說上幾句壞話,對於我們家庭的運勢會有很大的不利的。
灶王爺看鍋,灶王爺就是被供奉在灶臺,為啥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債多呢?其實在民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供奉灶王爺的叫做灶馬頭,上面有灶王爺的畫像和一些黃曆,貼灶馬頭的時候是有講究的,要做到就低不就高的原則,一般都會貼的跟灶臺高度差不多,不能過於高了,太高了的話灶王爺整天會看著我們的鍋,為什麼不能看到鍋呢?一年之中我們忙忙碌碌。祭祀灶王爺其實是有數的,不會每天都去祭拜灶王爺的,灶王爺眼巴巴的看著鍋裡有好吃的,而我們沒有給他吃,這豈不是要人家惱火?乾脆不讓他看到,所謂眼不見心不煩,灶王爺還以為我們和他一起捱餓,過的不好,還會在玉帝哪裡討來很多的財寶分給大家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的日子,這一天灶王爺會去天庭覆命,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會早早的回來上班工作,這段時間灶王爺忙裡忙外上下跑來跑去的,回到家首先幹嘛呢?灶王爺也是真的很餓,看看鍋裡有什麼吃的,所以在民間有很多地區會在除夕夜撈餃子的時候,故意在鍋裡面留幾個,這是專門給灶王爺留的,灶王爺看鍋裡有東西吃,是會心情大好的,除了留餃子之外,還有使用蒸籠把麵食什麼的提前放在鍋裡,過年不能空鍋,俗稱壓鍋,這些都是我們祈求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景,也是一種習俗,在過年期間增添了很多的氣氛,對於灶王爺你的農村老家都有什麼說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