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說到《雷雨》,想必大部分人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國劇作家曹禺先生所寫下的著名話劇《雷雨》之上,尤其是劇中的女主角繁漪,更是給人留下來很深的印象,但其實在距離中國並不遙遠的俄羅斯,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非蘇聯時期的那位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寫下過一部類似的名著,很巧,這部名著叫做《大雷雨》。

    劇中的女主角和《雷雨》的女主角一樣,都是在黑暗的社會之下被壓迫的女性,而她們作為女性,對於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是十分的渴望,並且也都做出了抗爭,但是她們的結局卻是以悲劇結尾。

    華人對於繁漪,大多是有所瞭解的,畢竟初高中語文課本上是應該有過選段的,但是對於《大雷雨》的女主卡捷琳娜,華人可能會比較陌生,但其實,這位女主在西方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她曾經被俄國著名的批評家杜勃洛留波夫稱之為“黑暗王國裡的一線光明”。

    那麼卡捷琳娜為何能被如此形容?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

    相比較陰鷙的繁漪,卡捷琳娜是一個純真的姑娘,她嬌弱而柔美,看上去就是一朵柔美的鮮花,但是在她的身體之中,卻有著對生命個體的渴望,一種如同火焰般的熱情,這是和她的外貌不相符的。而有這兩種元素的結合,也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的豐滿。

    與《雷雨》一樣,《大雷雨》也發生在雷雨時節,這種雷雨時節和一般晴朗的天氣不同,雷雨本身就是狂野的,是十分剛烈的,發生在這個時節的故事,是沾染著雷雨的氣息的,寓意著一切的罪惡都在壓抑之中慢慢的發酵,最終會一下子爆發出來。

    一、卡捷琳娜的烈性子

    卡捷琳娜的烈性子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是天生的,她曾經因和家人鬧不愉快就離家出走,但是隨著家庭的教育以及宗教的薰陶,她的這種烈性子逐漸的被自己壓抑了下去,在外表上表現出了一種嬌弱柔美的感覺。不過隨著卡巴諾娃的無端指責管教以及後期鮑里斯出現後,她這份本來被壓抑下來的烈性逐漸的被釋放出來了。

    正因為她的天生的烈性子,她在愛情之上,也與一般人不一樣。上文已經說到了,卡捷琳娜的烈性子在家庭的教育和宗教的薰陶之下被自己逐漸壓抑了下去,她是一個看上去十分正統的女子,但是她性格中的烈性並沒有被完全抹殺,反而在壓抑之中逐漸顯露出來。

    對於在夫家的日子,她覺得倦怠,即使這樣的生活和她少女時期在家中的一模一樣,她也覺得十分的無趣,覺得一切都是被迫的,因為她沒有自由,對於卡捷琳娜而言,沒有自由是很可怕的,但是為了維持住表面的“正統”形象,她只能不斷告誡自己要忍耐住,不能夠做出“出格”的事情。

    但是她性格之中的烈性因子又使得她不能夠真正的忍耐住,她對於自由,對於愛情開始有了新的渴望,她想要見到鮑里斯,但是她的社會責任告誡她,她必須做一個“正派”的女人,她在這兩種矛盾之中反覆遊離,直到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她的愛情。

    二、卡捷琳娜的純潔天真

    卡捷琳娜的純潔與天真也是她與生俱來的,她的少女時期是無憂無慮的,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出門玩耍,去聽遠道而來的香客們說著這種故事,這個時候的她,開朗活潑,期待著幸福,她覺得每個人都應當是她那樣的人物,是天真單純而良善的,每個人的家庭都和她的家庭一樣,是和平安寧的,直到她嫁到了夫家。

    這樣的卡捷琳娜是追求美好的愛情的,但是也正是如此,她才遲遲不敢跨越自己心中的界限,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於是她害怕,她壓抑著自己,她給自己洗腦,告訴自己,她是愛著自己的丈夫的。

    同時,為了“贖罪”,她將一切坦白,說出來給自己的新生,坦白自己的“罪行”,但是對於夫家的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女人,就應該依附於男人,怎麼可以有二心?

    婆婆的打罵,丈夫的軟弱,坦白後的責罰,這使得可憐的卡捷琳娜顯得那麼的無助,但是她仍舊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直到後來,在矛盾衝突中,她的“烈性”佔了上風,她將自己的情感放在了所謂的理性的前面,她要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時代背景下的無奈

    《雷雨》誕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大雷雨》也不例外,它也誕生在俄國曆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那是19世紀50年代的俄國,那個時候的俄國統治階級如同《雷雨》中描繪的中國的資本家一樣,蠻橫自私,壓榨著百姓,這些有錢人“總是變著法兒想把窮人變成奴隸”,他們希望“窮人白替他幹活,賺更多的錢”。

    婆婆卡巴諾娃也是個女人,但是對於同是女人的卡捷琳娜,她卻並沒有手軟,而是相當得心狠手辣,她透過掌控自己軟弱的兒子來試圖限制兒媳婦的一舉一動,透過兒子給自己立下無比的威嚴,她就是那個黑暗時代裡上層階級的代表——對於下層人只有狠毒,毫無寬恕。

    卡捷琳娜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內心是煎熬的,因為她表面上看起來是自由的,但是她的靈魂卻被禁錮在了這個家庭之中,她開始困惑,開始變得壓抑,開始喪失自我,不過,這樣的情景並沒有持續很久,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必然有反抗,而她,也是如此。

    對於這個家庭,卡捷琳娜最為反感的應該就是她那個專橫獨裁的婆婆卡巴諾娃,她專制,不允許一切脫離自己的掌控,她甚至會打罵卡捷琳娜,只是為了讓她服從自己,就連卡捷琳娜自己都說她這個婆婆“讓我太傷心啦......我討厭透了這個家。”卡捷琳娜本身是自由的,是活潑的,但是這個有著太多條條框框的家,卻在束縛著她。

    丈夫吉洪軟弱無能,只能夠聽從婆婆的話,這也使得卡捷琳娜感到厭煩,而丈夫對自己那點淺薄的愛更讓卡捷琳娜厭煩,那種淺薄的愛或許根本不能夠被叫做愛情,卻以愛為名,這本身對於愛情就是一種褻瀆。

    而同時,這種愛是抵不過他對於母親的懼怕的,卡捷琳娜作為這個家庭的外來一份子,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她需要一個人保護自己,但是吉洪做不到,他讓這個需要被保護的弱小者一次次失望,最終攢成了絕望。

    而這個時候,吉洪還會安慰卡捷琳娜,說不要在意自己的母親,當成耳旁風就好,對於母親的專橫,吉洪早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對於卡捷琳娜而言,這種蒼白無力的安慰只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懦弱。

    而且,吉洪為了逃避這種生活壓抑,迷上了酒精,想要麻痺自己,而如果卡巴諾娃想要訓斥他,他就立馬去酒館喝酒,留下柔弱的妻子一個人面對。在面對妻子帶她一起走的時候,他直言拒絕,說這種生活不自由,老婆再漂亮也會逃走。這樣的丈夫,又有誰會去愛呢?卡捷琳娜又怎麼不會去渴望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呢?

    悲哀的結局

    包辦的婚姻讓卡捷琳娜陷入痛苦之中,她在壓抑之中成長著,她要去追求自己的愛情,自己的自由。於是,鮑里斯出現了,他給予了卡捷琳娜一份短暫的愛情,但是這種愛情帶給她的幸福只是虛妄的,甚至將她帶向了死亡。

    鮑里斯要被派去西伯利亞,卡捷琳娜想要和他一起去,但是情人卻拒絕了她。那個時候的西伯利亞,是沙俄流放犯人的場所,由此可見環境的惡劣,這是作為嬌小姐的卡捷琳娜很難忍受的,想必卡捷琳娜也懂,但是她為了愛卻沒有退縮,由此可見,她和鮑里斯的差別,她比作為男人的鮑里斯更有魄力。而鮑里斯看似是一個好男人,其實他的性格里裡也是懦弱的,他並不敢拯救自己的情人,他配不上卡捷琳娜。

    在對於愛情絕望之後,卡捷琳娜選擇了自殺,她投身伏爾加河,對於心死的卡捷琳娜而言,死亡,其實更像是一種解脫,是一種新生。當然她也是不願意再忍耐了,她這樣選擇也是用最慘烈的方式去控訴這個社會,去為自己抗爭。她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到罪人,是那個黑暗的時代所造就的,那個時代摧毀的不僅是一個卡捷琳娜,而是千千萬萬的卡捷琳娜。

    而在這一點上,她和繁漪是不同的,繁漪選擇把所有的人拉進自己的鬥爭之中,她要去報復所有的人,但是卡捷琳娜至死都是善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真的該交易了嗎?如果交易該交易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