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被孫權所殺,由於孫權的背盟偷襲,導致關羽腹背受敵,曹魏的明槍易躲,孫權的暗箭難防,並且孫權趕盡殺絕,不給關羽留後路,可見孫權志在必得荊州。

    既然如此,我們可看出,關羽打樊城最大的威脅不是曹魏,而是孫權,關羽的側翼的完全暴露在孫權的面前,此乃兵家大忌,而孫權當時又是劉備的盟友,至少表面上是盟友,那關羽如此做才能打下樊城,恢復中原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關羽要想打下樊城,必須保證身後側翼(荊州東面)的絕對安全,相比於劉備調動益州的一半軍事力量防守荊州的話,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聯盟東吳共同出兵攻擊曹魏的樊城和襄陽,進而攻擊宛城和洛陽,那樣的話,曹操就真的要遷都了,歷史就會改寫。

    諸葛亮的隆中對,明確告訴劉備:東聯孫權,北抗曹魏。蜀漢單獨出兵,無法撼動曹魏,就算蜀漢打曹魏很順利,那麼孫權也是會在背面弄小動作,輕則失敗,重則亡國。

    可決定蜀漢重大戰略實施的人是劉備,諸葛亮只有建議權無決策權,如果劉備能夠接受和孫權一起進攻樊城的話,就像孫劉在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中那樣合作,那麼歷史必然改寫。

    孫權會同意嗎?當然會,關羽打樊城之時,孫權曾請求一起派兵攻打,關羽拒絕。雖然孫權是個反覆之人,但孫劉有共同的敵人,也有共同的利益,完全有合作基礎,只要劉備有長遠眼光,聯合敵人的敵人(孫權)一起攻打樊城,那麼就沒有荊州的後顧之憂,而且孫劉聯合互補長短,一定是可以把樊城打下來的。

    看看地圖就會知道,孫劉如果拿下襄陽和樊城,與曹魏的前線就推到新野和汝南一線,離宛城、許昌一步之隔,洛陽已然在孫劉的威脅中。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 2 # 葉青漁

    實話實說,冒著被噴的危險。其實,關羽的襄樊之戰就是個錯誤,別看水淹七軍,殺龐德,捉于禁這一系列事蹟威震了華夏。但事實是在蜀漢根基未穩的情況下,貿然挺近,完全沒有戰略平衡的眼光。

    關羽一開始是打得爽快了,然而作為一個高階將領居然沒能看出劉備與諸葛亮將他放在荊州坐鎮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利用他的威望震懾曹魏與東吳,因為當時劉備集團確實沒有人能夠比關羽更適合坐鎮荊州震懾的人,這也說明劉備根基的薄弱的短板。

    在劉備取得漢中之後,魏蜀吳三國就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而在這個平衡之下,荊州之地可謂是陷入了夾縫之中,而荊州此時已經不是蜀漢的戰略前沿,而是處於了防守的位置。

    東吳不會放棄機會將長江連成一片,曹魏更是想爭奪此地為南下要地,誰叫東吳把揚淮防守得太死,曹魏也是重兵把守,而在西北邊的漢中涼州之地蜀漢與曹魏也形成了對峙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荊州就是一箇中心帶,誰先動誰先死。

    蜀漢有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東吳何曾也沒有魯肅佔荊州,取巴蜀南北對峙的戰略,曹魏也不是傻瓜。更重要的是東吳已經將內部的山越給解決,已無後顧之憂,這時候的荊州就是一塊蛋糕,而蜀漢卻還沒有完全解決各種存在的內部矛盾以及後方。

    可能話不好聽,關羽只是一名猛將,還不謙虛,自傲與否不好說,但從他一路追隨劉備的情形來看,顯然沒有意識到劉備集團存在的各種致命缺陷。

    作為一州之地的最高長官,看不透戰略形式,看不到自身的不足。諸葛亮留下來的馬良,蔣琬,鞏志等人一是為了解決荊州留下來的內部矛盾,也是擔心關羽的性格,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都是寫過在諸葛亮出山後的這段時間內,關二爺可是看不上他的。可惜關二爺不聽這些謀士之言,貿然北伐最終失敗。

    都看到關羽敗走麥城後的悲壯,埋怨劉封孟達馬超等人的見死不救,可是怎麼不想想這實際上是劉備集團內部極其不團結,鬥爭激烈的表現。

    看看劉備就知道了,在入蜀後法正的官職遠在諸葛亮之上,忘了三顧茅廬時的熱情,在看看關羽對馬超黃忠的態度,這是一個合格的戰區最高統帥該有的表現嗎?雖然話可能不好聽,但事實是劉封確實很冤望很憋屈,典型的利用完人後的卸磨殺驢,有了劉禪忘了劉封,畢竟不是親兒子嘛,情由可原又細思及恐。

    用一句話說,關羽怎麼打都會失敗,東吳是一定會背後襲擊的,盟約在那種情況下就是笑話,要真的按盟約來說,劉備理當歸還荊州給東吳,這是赤壁之戰時最初的盟約,既然你不仁,能怪我無義?

    關羽鎮守荊州,就是一顆釘子,顯然關二爺也沒有意思到他是一顆重要釘子的意識,在不該挪動的時候挪動了,造成了荊州,宛洛,江東這塊戰略平衡的板塊鬆動。

    結果後來都知道了,蜀漢全盤戰略全部被打亂了,也使得三國對峙到統一的時間提前了不少。

  • 3 # 阿慶還是阿慶

    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劉備的主力部隊正在與曹操爭奪漢中。可以說,關羽的出兵對劉備集團奪取漢中起到了很大的支援作用,曹操被迫從漢中撤兵,然後先後派出“五子良將”中的于禁、徐晃、張遼三人,可見曹操對關羽的重視,對樊城一線的重視。

    但是關羽攻打樊城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帶領主力部隊的一大部分進入了四川,剛剛拿下四川,又按照諸葛亮的戰略部署準備拿下漢中,這時候四川實際上還沒有真正納入劉備的勢力範圍,而荊州地區也是在曹操南下之戰失敗後才被劉備集團剛剛拿下,同樣立足不穩。

    另外,關羽進攻樊城,沒有後續的兵力支援。關羽可以說是孤軍深入,可謂盲目且自大,當時恰好北方地區有一些地方在反對曹操,見到關羽進攻北伐,立馬起兵支援。但是這些起義實力都很弱,兵力少,戰鬥力差。而關羽被這些表象矇蔽了,一味進攻。

    同時,關羽不和東吳搞團結,孫權想要和他聯姻他也嘲笑別人“虎女焉能嫁給其犬子”,可謂讓孫權記恨在心。在內部關羽更是驕橫無比,對待劉備的小舅子糜竺等人非常看不上,對待劉備的義子劉封以及其副手孟達也是以勢壓人,完全不把對方當回事。最後後院起火,兵敗身死。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關羽可以作為一軍統帥,但是作為一員封疆大吏就做的很差了,典型的情商不足。這樣的情況下發動樊城之戰,初期可以憑藉其軍事才能獲得一些收穫,但是難以持久。

    如果一定要讓我們給關羽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那麼就需要在劉備穩定了後方之後,將關羽撤出來單獨統領一軍,使黃忠為後援,使張飛將一軍,馬超為後援,兩路兵馬從荊州和漢中分別進擊,而且要注意在兩路兵馬出擊之前,至少要讓關羽張飛脫離地方管理數年,只管軍隊,讓地方各勢力能夠充分融合到劉備集團中。如此才能和曹操集團有一爭之力。

  • 4 # 老薑聰蒜

    關羽為什麼打樊城?他的目的是什麼?關羽不傻,他自小熟讀春秋左傳,有勇有謀。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想恢復中原,肯定不行。否則,他是得了失憶症,忘了降曹之恥。

    當時關羽是想偷襲樊城得手,擴大點荊州地盤,但是事與願違。關羽與曹仁相持日久,雖然斬了龐德,擒了于禁,但攻不克樊城,這時,孫權偷襲了荊州,於是大敗。

    如果關羽真想恢復中原,先得向劉備借兵,借將。因為當時派關羽一員大將守荊州,是為了守,而不是攻。攻城拔賽是需要猛將和兵力的,大哥劉備打劉璋都用了三年,動用了諸葛亮,趙雲,張飛,黃忠,魏延等人。曹操比劉璋強多了。關羽能不自知。如何真想恢復中原必須做以下部署:

    一、寫信給孫權,讓他帶兵攻合肥。同時,自己若攻克了樊城,進了中原,將荊州還給孫權。

    二、寫信給劉備,讓他派上將如魏延,張飛等前來協助自己,魏延守荊州,張飛跟自己兵分二路,一路大軍圍樊城,圍而不打,一路大軍直插中原的南陽郡,逼近許都。曹操必舉國之兵救南陽。

    三、讓諸葛亮治蜀,守蜀。黃忠於漢中。劉備帶馬超從漢中出攻取長安,利用馬超在西涼人中的地位,策反西涼兵攻曹。同時,劉備以劉皇叔的身份。打出“迎漢獻帝返故都”旗號,必能蠱惑人心,曹操必親自分率兵兵拒之。則南陽兵弱,曹操必退兵黃河沿岸,固守大本營,關羽必能克黃河以南地區,蜀國版圖則直達陝西,山西河南一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莽篡竊帝位的歷程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