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摺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們慢慢來聊。首先,清承明制,其奏章制度也是仿照明朝,有題本和奏本兩種上行文書。官員奏事,公事使用題本,私事使用奏本。經過皇帝御批的奏摺叫硃批奏摺。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天向皇帝寫奏摺,能寫奏摺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在君主獨裁的清代,能夠向皇帝奏事,是一種權力和榮譽。所以對具折人的資格,歷朝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順治時對於題奏者範圍略加限制,規定京內各王公及部院大臣、在外督撫提鎮可以題奏,其他官員不能直接向皇帝奏事。
如果,所有人都沒事寫奏摺,皇帝就真的要批奏摺批瘋了。最近出來的皇帝是如何被奏摺逼瘋的段子,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清朝的皇帝批奏摺還是很辛苦,想雍正就是全年無休,一天工作N個小時的工作狂。雍正時,大興密奏之風,具折人員進一步擴大。京官自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自知府、道員、學政以上,武官自副將以上,旗員自參領以上,皆可密封具奏。
來看到這些段子: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況
康熙:到處都下雨,報告雨晴的奏摺太多了,而且京城和京北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康熙:已經回覆過了啊
就是一模一樣的事一天要回復N遍,也著實不易。而遞奏摺的人,還要考慮保密性。奏摺寫好後,裝入封套,外包黃紙,放入折匣鎖住。外用黃綢袱包裹。折匣由皇帝賜給,四個或六個不等。折匣損壞,奏請內廷更換。驛遞時要註明日行四百、五百、六百里不等。督撫等奏摺也可派專差或家丁親送北京呈遞。
皇帝的批示
且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摺,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於左右。
——(清)《清實錄·世宗實錄》
所以寫奏摺的人不易,批奏摺的皇帝也不容易。比起現在一封郵件就能搞定,古代的奏摺制度真的是比較磨人,但沒辦法呀,皇帝不能常出宮,必須要知道天下發生的事,這也是勤政的表現了。
奏摺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們慢慢來聊。首先,清承明制,其奏章制度也是仿照明朝,有題本和奏本兩種上行文書。官員奏事,公事使用題本,私事使用奏本。經過皇帝御批的奏摺叫硃批奏摺。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天向皇帝寫奏摺,能寫奏摺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在君主獨裁的清代,能夠向皇帝奏事,是一種權力和榮譽。所以對具折人的資格,歷朝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順治時對於題奏者範圍略加限制,規定京內各王公及部院大臣、在外督撫提鎮可以題奏,其他官員不能直接向皇帝奏事。
如果,所有人都沒事寫奏摺,皇帝就真的要批奏摺批瘋了。最近出來的皇帝是如何被奏摺逼瘋的段子,就可以解釋了。
不過,清朝的皇帝批奏摺還是很辛苦,想雍正就是全年無休,一天工作N個小時的工作狂。雍正時,大興密奏之風,具折人員進一步擴大。京官自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自知府、道員、學政以上,武官自副將以上,旗員自參領以上,皆可密封具奏。
來看到這些段子: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況
康熙:到處都下雨,報告雨晴的奏摺太多了,而且京城和京北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況
康熙:已經回覆過了啊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況
康熙:已經回覆過了啊
就是一模一樣的事一天要回復N遍,也著實不易。而遞奏摺的人,還要考慮保密性。奏摺寫好後,裝入封套,外包黃紙,放入折匣鎖住。外用黃綢袱包裹。折匣由皇帝賜給,四個或六個不等。折匣損壞,奏請內廷更換。驛遞時要註明日行四百、五百、六百里不等。督撫等奏摺也可派專差或家丁親送北京呈遞。
皇帝的批示
且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摺,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於左右。
——(清)《清實錄·世宗實錄》
所以寫奏摺的人不易,批奏摺的皇帝也不容易。比起現在一封郵件就能搞定,古代的奏摺制度真的是比較磨人,但沒辦法呀,皇帝不能常出宮,必須要知道天下發生的事,這也是勤政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