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不意馳

    去過博物館麼?

    許多博物館裡面的展品,都是假的,有的經歷過非常粗糙的修補,有的是非常粗糙的仿品。但是觀看者一般都看不出來。

    在環境,燈光,距離都在最合適的情況下,你是看不出來真假粗細的。

    假目標也是這樣,去過能在足夠近的距離觀看,就能發現其中的破綻。但是距離不夠,只能偷偷拿著望遠鏡看,還看到旁邊有士兵作著常規維護,說不定還在啟動發動機,誰能知道那是假的?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戰爭本就是虛虛實實,充滿了詭譎的算計與欺騙,所以可不要小看了戰爭中那些木頭殼子釘成的偽裝物,它們才是真正的“戰略忽悠局”,任何國家的情報系統遇上有意識的假目標,都得頭痛一陣子。

    就連盟軍自己不也出過不少洋相?比如諾曼底登陸中,位於“霍克角”(Pointe Du Hoc)崖頂的“德軍重炮陣地”。這個“重炮陣地”的存在令支援的艦隊不敢靠攏,結果奧馬哈海灘的德軍工事得不到壓制,為搶灘美軍造成了重大殺傷。

    等到遊騎兵的敢死隊爬上崖頂一看,氣得鼻子都歪了,所謂的“重炮陣地”盡是一些木頭棍子搭建的假目標。盟軍的火力支援艦隊這才敢靠近,一通濫炸送走德軍。

    諾曼底登陸前期投入的工作相當多,情報戰線上的活動被稱為二戰之最,然而還是因為假目標而掉進坑裡,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上圖.盟軍士兵在給“偽裝物氣包”打氣,與我們今天的充氣城堡差不多

    實際上二戰時的“戰忽局”已經成了一門科學,英華人在與德華人隔著海峽鏖戰時,就已經將假目標欺騙上升到了專門部隊的高度。名為“特納上校分部”的戰略欺騙部隊在炮火中建立,英國空軍直接將電影公司的道具師和佈景班子招進部隊,讓他們製造假基地、假機場和假飛機。

    上圖.戰爭時期的大面積偽裝,天上看是山坡,下面其實是工廠

    這種科學式的戰略欺騙起到了極好的作用,英華人在真目標周圍佈置了無數的假目標,並且從空中進行了基於人眼視覺和鏡頭拍攝的最佳化調整,讓德軍的轟炸、偵察人員根本無從區分真假。

    上圖.給“充氣城堡”充氣計程車兵

    而且為了達到更好的“忽悠度”,內心蔫壞的電影佈景師們會付出相當大的心力去製造假場景,力求這些假目標在行為和佈局上與真東西一樣,品種繁多的戰機、假的油庫、彈藥庫、汽車、商店、掩體應有盡有,甚至會在空襲時故意點火,製造這裡被輕度蹂躪過的假象,從心理上引導德軍飛行員去擴大戰果。

    這樣,德國飛行員在緊張的作戰中根本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當年又沒有GPS,僅靠地圖領航,人們能確定的只有大致方位和目標參照物,然而許多基本參照物也被改了。比如某個山坡上純白的修道院,Navigator來到這裡會滿肚子罵娘,因為情報上說有1個,自己上次來卻看到3個,這次乾脆找不到了。

    當然,要忽悠德華人嚴密的情報網,僅靠對空的那些假目標不一定行,紙糊的飛機和布蒙的跑道騙不了地上的刺探者。所以,“戰略忽悠”必須結合情報部門、軍事部門來共同完成任務。

    首先軍事守衛工作一定要做到嚴密,部隊不能允許無關人員輕易進入機密範圍,哪怕裡面守衛的是假目標也一樣。秘密就是秘密,誰說假目標就得讓你輕輕巧巧瞧明白的?

    上圖.盟軍偽造的橋樑,讓德國飛機炸了

    其次情報部門需要結合假目標,做出虛虛實實的活動,以求最大的迷惑敵人。實際上假目標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散和消耗對方的情報力量,己方建一個假基地簡單,敵方情報人員卻要花一倍的心思去探查兩個機場的虛實。如果建上3個、4個,甚至10個,再不斷讓假目標“運動”起來,隔段時間就“換檔”,光刺探和釐清這些眼花繚亂的東西就能逼瘋一個情報機構。

    心力交瘁的德國情報人員,實在沒法明晰且低成本的去刺探每一個假目標的虛實,德軍也只能在儘量獲得詳實資訊的同時,對假目標進行系統情報分析,為航空隊的任務提供更高效的安排。

    上圖.波音西雅圖工廠被好萊塢佈景設計師約翰·斯圖爾特·德特里拿假佈景隱蔽成了住宅區

    上圖.俯瞰波音西雅圖工廠,這是當時最高的好萊塢忽悠技術,許多被應用到了英國

    再回到諾曼底登陸的戰場上來,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最大的戰忽行動。盟軍在英國非常高效的使用了假道具,透過不停的運動、集合、裝載、運輸這些假飛機、假坦克、假彈藥和假營地,再結合假無線電傳遞、假郵件、假職務調動,營造出一種大戰在即的感覺,成功的忽悠到了德國的情報機構;為了一切向真的靠攏,他們在假活動中也摻了不少真沙子,甚至用死人故意送了一份假情報給對岸。

    結果德國高層完全被忽悠瘸了,做出了“盟軍將在加萊登陸”的錯誤判斷,直接導致盟軍攻上防禦空虛的諾曼底地區。

    當然,德華人也不是傻子,戰略忽悠這種低成本的把戲誰都會玩,所以他們模仿了盟軍的做法,也煞費苦心製造了吸引炸彈的假機場。事後唯恐盟軍不來炸,還專門進行了各種竣工宣傳。

    可惜的是,這種過度暴露的搞法引起了盟軍情報人員的關注,他們很快就探查到機場的虛實,所以很噁心的派了架飛機投下木頭炸彈,意思是:“你別費心了,咱也懶得費錢”。

    這麼看來,光靠什麼“木頭道具”可玩不成真把戲,盟軍所做的,是一套新型的科學情報戰。

  • 3 # 薩沙

    直到今天,假武器仍然是有效的迷惑敵人的方法。

    早二戰時期,各國偵查能力是比較弱的。

    尤其是對於敵人後方陣地的偵查,基本只能有偵察機、小股偵察部隊和間諜完成。

    但那時候技術很落後,偵察機只能採用高空拍照的方法,然後由後方專門人員進行識別。

    顯然,這種識別能力是比較差的。

    各國都有大量的假武器,根本不需要做的很逼真就可以欺騙偵察機。

    比如德華人用V1飛彈長期空襲英國。

    為了獵殺V1飛彈,英美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和攻擊機的獵殺。

    然而,德華人制造了大量的假飛彈,有的是充氣模型,有的則乾脆是木頭做的,只是刷了一層漆而已。

    後來盟軍認為,轟炸的百分之五十炸彈,都扔給了假飛彈,導致轟炸效果很差。

    當然,盟軍也是一樣。

    在諾曼底登陸前,盟軍裝作要在加萊登陸,在所謂的出發點部署了大量假武器。

    在少量真武器中,盟軍使用大量模型武器,有的甚至到粗陋的地步。

    比如大炮,就是木頭簡單的釘在一起,坦克的底盤也是木頭做的,連輪子都是畫上去的。

    但這足以欺騙德軍少量的偵察機了。

    其實,不僅僅是二戰,後面戰爭也都是這樣。

    比如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的飛毛腿給美軍造成很大威脅。

    美軍拿出相當的空中力量,24小時獵殺飛毛腿導彈。

    然而,美軍佔領很多伊拉克軍隊的地盤後才發現,很多被炸燬的飛毛腿導彈車,都是假的,是東德製造的模型。

    自然,科技的進步使得這些東德假飛毛腿模型,具備一些真導彈的特徵,可以迷惑美軍先進的偵察機。

    在北約轟炸塞爾維亞的時候,塞爾維亞人也大量使用原來蘇聯製造的模型。

    後來北約認為,他們炸燬的所謂米格29戰機、先進蘇制坦克、裝甲車、防空導彈等等,很多都是假的。

    其中假防空導彈和假雷達,甚至能夠模擬真雷達的型號,以誤導北約戰機來轟炸。

    除了轟炸機以外,二戰期間就是採用小股偵察部隊和間諜了。

    但間諜數量是很少的,他們也很難靠近警戒嚴密的軍事陣地,只能提供一些寬泛的情報,所以意義有限,只能提供參考。

    至於小股偵察部隊,一般是在大軍作戰之前才會零星派出。

    這些部隊多用於偵察前線敵人陣地的部署情況,或者在敵後進行擾亂和破壞。

    即便是這些部隊,一般也很難靠近敵人設防嚴密的陣地,難以分辨武器的真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合當今社會,如何理解“人無癖不可與交,人無疵不可與交”這句話?